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江市实验小学在认真梳理学校发展历史、深入探究学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办“生动.大气的教育”,这一教育主张是对“求真”精神的生动践行。基于对“真”的哲学思考,认为教育“求真”应求规律之真,求现实之真,求可能之真;生动的教育是对现实之真的适度尊重,大气的教育是对规律之真的自觉皈依,“生动·大气”的教育是对可能之真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
袁仕伦 《四川教育》2020,(14):14-15
“道”是思想、是理念、是规律、是方向,“术”是策略、是手段、是方法、是技巧。教育要做到“道”“术”结合,“魂”“体”统一,就必须要深度研究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要在课程目标引领下,认真研究和运用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规律的教法与学法,只有对二者都有了深刻的研究、认识和理解,教学才是有效的,才能够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发展史就是高等教育“世俗性”与“超越性”互动的历史,也就是布鲁贝克所说的高等教育“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交互作用的历史。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尤其需要关注教育的内部规律,充分重视高等教育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4.
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在组织实施“两课”教学的过程中,除遵循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完成一般的教学内容之外,特别要努力突出其“职业性”。 ——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 突出“两课”教学的职业性,要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相  相似文献   

5.
做实“工学结合”是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自身规律与基本特征。本炙从“默会知识”理论阐释了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道路的必然性,论述了“工学结合”是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共同经验和必由之路,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与世界上最完善的“工学结合”模式——“双元制”所存在的差距,最终提出了做实“工学结合”是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贾婧 《教育》2011,(11):44-45
孩子的学习应该遵循教育规律,虽然一些“神童”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但终究他不只是“神”,而且更是一个“童”,我们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应放在“童”字上面,而不能被“神”迷惑了头脑。  相似文献   

7.
要想办好教育,就应该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二十年前启动的“柯桥实验”,就是一项努力使农村教育真正回归教育规律的著名改革探索。它缘起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改变当时农村教育种种弊端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是对教育规律呼唤的积极回应。它的八年运行过程,都是为了建设符合教育规律的柯桥新教育,并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重大成绩,在全国基础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纪念“柯桥实验”,就应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家有关历史学功用的论述,一般集中于“求用”和“求真”两个方面。“求用”指政治借鉴,教育民众;“求真”即探究史实真相,揭示历史规律。现实社会中运用历史规律,因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历史规律往往与现实不符,“求用”功用面临困境。以过去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因时空差异,无法全面揭示真相,“求真”功用饱受质疑。因此,考察历史学的功用应脱离具体的实用层面,转向探究其超现实价值——“历史思维”和“求真精神”。  相似文献   

9.
高校“两课”课堂上科学地适当引导学生“讲授”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目的,又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讲课时要做好规划,认真总结,把握好度,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数学教学中较为赏见的一个现象是:许多学生上课“一听就懂”,课下“一做就错”。很显然这种“懂”是“假懂”。造成“假懂”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中没有将数学知识的由“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使教学切实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数学知识由“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呢?下面以笔者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课例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自觉运用“注意”、“记忆”等教育心理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对11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合理分配,分析了其特点及实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观点”在高校层面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满足学生正当的个性化需求,努力打造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  相似文献   

13.
所谓“反比”,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中的佼佼者为例做对比教育学生,达到激发学生上进的目的。应当说,是正确的运用“反比”,但如果运用的过量,就很可能产生副作用。事实上,教学中教师过量地运用“反比”是较普遍的,达到的效果应引起警觉。  相似文献   

14.
“反比”,即父母教育子女时,以佼佼者为例与孩子相比,从而达到以榜样激励孩子上进的目的,但如果“反比”用得不适当,就很可能产生副作用。因为“反比”往往使孩子失去信心,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以致本能地拒绝学习他人:一旦如此,“榜样”的意义就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智力发展的规律、智力相关内容为切入点,论述误用“反比”力争“赢在起点”;“一口吃出胖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孩子几大智力开发误区的有关问题,以期给教育者提供借鉴,按照儿童成长客观规律来教育儿童,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与“学”是教育的两个基木要素,“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教育的基木问题之一。对教与学的规律做出的正确理论诠释,必将给教学实际工作以巨大的指导作用。规律同然重要,但揭示规律发现的过程Ⅻ样苇要,它为说明规律的真理性提供了历史依据。本文拟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对于教学规律的新认识进行追述,息在做到古为今用,为当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辅以历史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思想进课堂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政治任务,本从目前“两课”课程设置的特点和“两课”教育教学的规律来探讨如何提高“三个代表”思想进课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课”教学改革要符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两课”教学改革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两课”教学改革要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思想是博大、深邃的。《老子》关于教育的论述也是发人深省的。其中“不言之教”可以理解为一种隐性教育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体系可以包括“道法自然”的教育规律;“起于累土”的教学原则;“无弃人”的师生关系;“以身观身”的自我检测。这四方面对于我们在教育中按规律办事、教学循序渐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关注细节,及时引导,从而更好地发挥隐性教育思想的育人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两课”教学改革要符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两课”教学改革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两课”教学改革要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