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上的标高以海平面为0起算。人们都认为各大洋的水面也是平的。但海洋学家会告诉我们:大洋上并无一个水平基点,各大洋的水面是高底不平的。据科学家测定,印度洋洋面在斯里兰卡岛附近要比其他海面低约100m,大西洋面到了冰岛附近则要比其他洋面中心高出约65m。可见,大西洋像一片丘陵。 这种奇观并非由潮涨潮落所致。而是因各大洋低部地心引力不同造成的。引力大小的差别与地貌、地下的情况有很大关系。由于地球呈椭球体形,地壳厚的地方,其引力大些,而地壳薄的地方,引力小一些,因而产生海平面“不平”之奇观。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发现海洋底部蕴藏着大量的淡水资源。淡水区的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不同,被称做海中“淡水井”。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500米的海面上,就有一个被渔民称作“玉带泉”的淡水区。科学家认为淡水区的形成都起因于“海底喷泉”。我国近海海域已  相似文献   

3.
南极磷虾     
南极大陆一片冰雪,气候寒冷,除背风的岩石上有少量苔藓植物和耐寒的昆虫外,难得发现其他生物。然而南极洋却不同,虽然冰山座座,却有一个巨大兴旺的海洋生态系统。根据考察,南极海域是世界海洋生产力最高的海区之一,它具有的生物量要比世界其他任何海域都大得多。这里的大陆架栖息着无数海豹、鲸、企鹅、鸟类和鱼类。特别是这里的磷虾,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生物资源,据科学家测算南极磷虾的生物量有10~30亿吨,它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大型动物的食物链中的一环,也是人类未来很有希望的食品来源,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 一、磷虾的形态和分布 18、19世纪的航海家、探险家多次发现南极一些岛屿附近的海面,有大量的小虾把大片海面染成红色。由于它们是鲸鱼的食物,被称为“鲸食”。现在科学家称它们为南极磷虾,但日本人管它叫“海酱虾”,挪威称它“克里尔”。因为其眼睛特别黑,又有“黑眼睛”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种卫星测高资料融合海面高数据对黄海、东海、南海和全球海平面异常在1993--2005年期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海、东海、南海线性趋势分别为5.05mm/a,4.8mm/a,4.27mm/a,均大于全球平均趋势项2,66mm/a,各海域的周期振幅和相位变化也存在较大差异。近海各海域与全球的海平面异常的小波交叉谱和相关谱分析表明.近海各海域与全球海平面异常变化在年际周期上具有较高的谱能,但相位差异较大,短周期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海底村庄     
距离红海苏丹港不远的海面下13.7米处,有一个海底村庄。这个村庄住有20余户家庭,共50人左右。虽然海面上波涛汹涌,但海底村居民的生活却异常宁静。原来,这个海底村庄是科学实验的产品,建于1912年6月20日。当年,西欧一些科学家试图通过实验证明,人类完全可以像鱼类一样,长期生活在水底下,于是提议建立海底村庄。一位名叫柯  相似文献   

6.
你以为海底是一个平静、和谐、冷寂的世界吗?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处在激烈的跳荡、奔突之中。海底火山便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科学家统计,在海洋中约有1万多座火山,仅在太平洋海底高度超过千米的火山就有3500多座。这是前苏联科学院海洋地质研究人员对从海洋中采集到的火山岩石标本研究后证明的。海底火山只有少数坦露出海面而为人们肉眼所见,更多的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说:“水往低处流”,而在海洋中却不尽如此。你相信吗?在海洋中,有的海域的海水是往高处流的;有的海域热量收入少、支出多.但水温却比其它海域高。这些都是在海洋中存在的“自相矛盾”现象。先来看看海洋中“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如果海水处于平静状态。海面可以认为是一个水平面。但在定向风的驱动下,海水  相似文献   

8.
一种神秘的新能源——水合甲烷●周本(编译自《21stCentury》)海洋下面蕴藏着一种丰富的新能源——水合甲烷。在海底,水合甲烷就象一个个淡灰色的冰球。这些冰球一旦从海底升到海面就会砰然而逝。有学者认为,百慕大之谜可能就是它们造成的,而我们将要开发...  相似文献   

9.
卢军 《新高考》2005,(11):49-54
[原理呈现] 1.地面高度计算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地图上的高度注记即海拔。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地形图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不同的地形,等高线图表现得就不一样。3.地形剖面图为了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的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就用到地形剖面图。  相似文献   

10.
沿海大陆架海域(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阳光能够照射到海底,生物光合作用强,由于靠近大陆,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它们是鱼类的饵料,一般温带海区较多)繁盛,海洋里的鱼主要集中在这里。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水发生交换,上翻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  相似文献   

11.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决,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热映的电影《哥斯拉》,掀起了同学们对海底怪兽的探索欲望。那么,海底真的存在这样的怪兽么?在深度超过6000米的海域,在极大的压强之下,依然生存着一些超级生命。他们顽强地存在着,也可以称作海底的"哥斯拉"。1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的海底是未知的。深海是指深度超过6000米  相似文献   

13.
赵叶 《下一代》2009,(11):22-23
海沟,就是海底的深沟,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海底上盖着薄薄的一层泥沙。沟底的软泥,有的来自繁殖于海面上的微小生物的遗体,它们从海面沉到海底,大约得一年光景。另外,沟坡上的泥沙偶而也会崩落到沟底:海沟的上部比较开阔,越往下,渐渐缩窄。  相似文献   

14.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第一自然段侧重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如何教出新意,让学生学得主动,读得有味呢?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断实录。 师指板书(澎湃:却宁静 黑暗:却闪光)过渡: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依然宁静;海底一片黑暗却又有一些星光闪烁,真是奇妙无穷啊!那么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东南方向、距东京 大约1800千米的太平洋海底,有 一块特异的地形。这个地形存在 于约 6500 米深的海底,高低相□ 差大约1千米,呈圆形,直径约曲 100 千米,似人的肚脐,故称之 为“太平洋的肚脐”。本 据推测,它是1.5亿年前海 底地壳变动的结果。它最初诞生 在如今秘鲁附近的海底,在岩浆 从地下喷出、地壳扩大的过程中,由于两个海底板块的相互作用把它移动到目前的位置。这种海底地形是极其特殊的,它证明了远古时代地壳变动的复杂性。太平洋有个“肚脐”@曲本  相似文献   

16.
[原文]神秘的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25万余人死亡。究竟什么是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发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强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  相似文献   

17.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教学片段一】师:海面上有时候会怎样?生:海面上有时候波涛澎湃。师: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怎样?生:(读课文句子)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什么特点?生:宁静的特点。师:很对。(板书:宁静)【教学片段二】师:(课件出示海面静止的画面)浩瀚的大海有时会“发脾气”。大海“发脾气”时,海面上是什么样的情景?生:海面掀起高高的浪,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发出可怕的声音“轰!”生:刮起狂风,下起暴雨,大浪有十几层楼那么高。(下面有学生忍不住发出惊叹)师:(课件出示海浪汹涌澎湃的情景)你会用哪个词说这情景?生1:波涛汹涌。生2:波涛澎湃。生3:巨浪滔天。生4:惊涛骇浪。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波涛澎湃)这些词都是讲——生:波浪很大。师:海面上波涛澎湃,这时,深深的海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海底瞧一瞧好吗?(课件创设情境:画面由狂暴的海面逐渐转到黑暗的海底)师:我们现在置身海底了,你有什么发现?生1:海底没有一点波浪。生2:好黑呀,有点儿可怕。生3:静悄悄的。师: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一点波浪都没有,静悄悄的,句中哪个词描写了这种情景。生:(...  相似文献   

18.
海底村庄     
在离苏丹王国苏丹港不远的红海海面下13.7米处,有一个海底村庄。村里有二十余户人家,约五十余名居民。这个海底村是科学实验的产物,它建于1921年6月20日。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科学家想通过实验证实,人类可以长期在水底下生活,倡议建立一个海底村庄。一位名叫柯斯塔的苏丹  相似文献   

19.
沧海一叶舟     
黄昏时分,太阳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地倒向海平面,海面被镀成了金色。海天一际,远处一个黑点在海平面上漂来漂去。那是什么?我慢慢发现,那是一艘渔船。风越来越大。天气预报最近有台风,渔船随着波浪摇摇晃晃,看着就十分危险。但渔民仍旧竭尽全力地撒网捕鱼,不惧怕海浪的拍打和台风的侵袭。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海啸。海啸波及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家,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死亡,给这些地区造成巨大的灾害。那么海啸是如何发生的呢?根据海啸的发生源,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地震海啸。当海底发生地震、火山爆发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地壳出现裂缝,海水随之发生剧烈波动,并产生圆形波纹。当水波在海底深处移动时,人们在海面上可能无法察觉;当它接近陆地时,海水越来越浅,巨大的水波被迫浮出水面,海浪越来越高。地震海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