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事关当代大学生能否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肩负起重要使命。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趋好,但其认同存在感性认识、机械认识与实用主义的倾向,理性判断能力相对偏弱,情感认同内化不足,理想信念亟待夯实。从意识形态认同的核心要素来剖析,通过"四个正确认识"的培育路径,能够促使大学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理性认同、建构心理情感认同、强化利益认同、培养实践认同,以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增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就意味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需要经过理论认知、情感认同以及实践践行这三个阶段。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存在着整体认知的不全面性,情感认同的不稳定性和知信行的不一致性三方面问题。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一是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二是要激发大学生情感动力,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三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逐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网络亚文化是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定群体以网络媒介为依托,利用网络语言、网络符号、网络行为、网络身份寻求情绪宣泄、身份认同以及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创造的与主流文化对立统一的边缘文化。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网络亚文化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新场域,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具有消解与建构的双重效应,而大学生价值观尚处在“感性认知”阶段,极易受到网络亚文化的影响,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的构建形成阻碍。为提升网络亚文化语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阵地建设,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功能;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功能;加强网络传播空间的监管与建设,为大学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家园;增强对网络亚文化的理性分析能力,提高自身辨别真伪的媒介素养,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4.
该课题主要采取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了解国内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情况;通过问卷,对广州的六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情况的现状;通过比较研究,对比中国、美国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上不同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研究认为,第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对意识形态的认同由认知、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构成。第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自身的运作机制,主要通过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来进行。第三,社会转型期对大学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西方社会思潮、网络信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转型期社会的变革。第四,要完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方式。第五,要改进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具体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5.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是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重要境遇。在这样的境遇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部分学生怀疑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前途、怀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必要性以及政治素养低下、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要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应采取以下措施:坚持科学发展,夯实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更新观念,真正重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优化环境,营造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学生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正受到挑战,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就必须: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理论教育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和创新能力;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中构建多元表达机制;在完善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权体系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影特有的意识形态隐身术能够有效地缝合主流意识形态与青年大学生之间的心理罅隙,消解学生对政治宣教的拒斥感,其以受众为本位的隐喻式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从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入手,使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由情感认同到价值认同,最终达到行为认同,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把电影的意识形态隐身术纳入大思政的研究视域,整合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电影的意识形态隐身术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契合隐性教育的基本理念,满足受教者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适应青年文化的特点和青年学生的心理认同机制,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将从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价值性和现实性分析,探索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程度,关乎大学生的信仰坚定、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合理认识大学生的认同特点,正确把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形成规律,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教育者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仅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要求,更是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出非全面性、不平衡性和不一致性等特点,须从注重教育引导,增强情感体验,加强实践养成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