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心理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是教学专长的不断提高。在对3000多名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心理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探讨从新手到熟手再到专家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心理历程。在这一成长过程中,从新手到熟手的变化主要是常规水平的胜任,从熟手到专家的变化主要是创新水平的胜任,而熟手是从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处于专业发展不同阶段在教学策略、工作动机、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应依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师教育措施:加强对新手型教师成长的干预;充分认识熟手阶段的敏感性和关键性;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处于专业发展不同阶段在教学策略、工作动机、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应依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师教育措施:加强对新手型教师成长的干预;充分认识熟手阶段的敏感性和关键性;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是教学专长的形成和不断提高。在对3000多名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成长心理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初步认识了从新手("自我"→"领会")到熟手("任务"→"问题"→"稳定")到专家("创新"→"领军")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心理历程。在这一成长过程中,从新手到熟手的变化主要是常规水平的胜任,从熟手到专家的变化主要是创新水平的胜任,而熟手是从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5.
熟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许多新教师成为熟手教师后,就在此阶段停滞下来,不易再往前迈进。通过总体和细节两方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和教学语言上往往具有相似性,而在教学任务、提问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等方面不同。要实现从熟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就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有效指导,促进熟手型教师对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启发性提示语。  相似文献   

6.
熟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许多新教师成为熟手教师后,就在此阶段停滞下来,不易再往前迈进。通过总体和细节两方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和教学语言上往往具有相似性,而在教学任务、提问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等方面不同。要实现从熟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就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有效指导,促进熟手型教师对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启发性提示语。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教师文化,从生态取向的角度研究教师成长,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随机选取387名中学教师,考察教师文化对教师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手型教师能感受到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对学校的经济条件较满意;有良好的新老教师互动。(2)熟手型教师需要领导对其专业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考虑到学校经济条件对其成长的支持不足;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人际圈子,同事之间的互动不够。(3)专家型教师得到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对学校的物质支持感到满意;学校的人际关系融洽,与同事实现了积极的互动。(4)总体上看,熟手型教师的教师文化水平低于新手和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温州市高中化学教研活动中开展的同课异构“氯气”公开课上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记录、对比、分析,发现三者在具体教学行为组合上有较大的差异性,并总结出三者教学行为的组合特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实现新手到熟手到专家的转变,需要三者相互配合,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同伴合作支持的文化;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9.
刘芹  罗军 《文教资料》2013,(9):98-99
教师成长分三个阶段:新手型一熟手型一专家型教师,并且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的教学策略也不同。因此,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应使新手型教师尽快熟练教学,使熟手型教师自觉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专家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在课堂提问程度、提问目的和提问后的思考时间上存在差异.专家教师善于提出富有层次的、能激活学生思维深层参与的启发性问题,并具有较强地灵活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这些现象表明熟手型教师在依靠自己积淀的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只要通过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自身经验反思以及积极参与科研等方法就有可能成为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1.
教学策略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有效地促进新教师教学策略的成长是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该研究以中学教师为对象,通过量表调查及访谈等方法对新手、熟手及专家三类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发现从新手型到熟手型教师的转化过程主要是基本教学程序的熟练过程,而从热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则是一个解决复杂的教学问题的思维技能的获得过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师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新手型教师课前策略与课中策略的结合,尽快熟练教学;促进熟手型教师课前策略与课后策略的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了解高中教师发展需求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三个发展阶段共216名粤西普通高中教师作为职业发展需求差异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三类教师群体在教育知识与教育能力需求上差异不显著.熟手型教师尤其是熟手型女教师比新手型、专家型教师更为看重职业规划.2)熟手型、新手型教师更为在意文化通识、师生知识、教学知识与考试知识四类知识需求,专家型教师则更看重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升级.3)学科教学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与班级领导能力的提升是新手型教师的最大需求,而课程开发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升则是熟手型教师的最大追求.4)三类教师对职业规划、职业修养、倦怠抑制、职业培训、评价激励五类职业发展需求期待较为一致.熟手型教师比新手型、专家型教师更期待获得职业发展支持.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素质。由职业压力引起教师职业生涯进程中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通过对扬州市10所职业学校280名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现象调查研究,分析了职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原因,并就新手、熟手、专家型职校教师降低获消除职业倦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分析专家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特征对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30名专家型教师的课堂实录作为分析对象,利用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框架分析专家型教师的教学行为、技术应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善于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开展频繁的深度互动,深度应用信息化手段,注重开展即时性评价,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基于此,提出了教师促进专业成长的若干策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开展频繁高效的课堂互动,促进知识的社会建构;深度应用技术的教学功能,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开展多元化即时课堂评价,数据驱动精准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弗兰德斯的言语互动分析法,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在"盐类水解"这一课"同题异构"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种类型教师的差异。依此提出使新手教师尽快成长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教学动机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新手-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解决、教学行为、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等进行了大量的探讨,而对他们教学动机的研究却鲜有见之。二、研究方法1.被试本研究的被试为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根据我们已有的研究,我们把职称为高级教师、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称为专家型教师;把职称为三级、教龄在0-4年之间的教师称为新手型教师;而处于两者之间的为熟手型教师。根据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具体说明如下:(1)新手型教师:本研究中该类型被试主要是福州市新教师培训的中学教师以及福建师范大学中…  相似文献   

17.
每一位教师都不可回避地要经历由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文章提出了进行观摩分析、提高对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自主教学反思等促进新手型教师成长的几条建议,以期尽快缩短与专家型教师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我大学毕业,至今从教近20年,不断追求教师更高的境界。从一个教学新手成长为高级教师。参照国内专家"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的研究(连榕,2004;潘贤权等,  相似文献   

19.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专业发展历程。当前,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颁布与实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要求。专家型教师代表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培养专家型教师已成为教育领域内部发展的首要任务。本研究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切入点,通过对英、美、澳三国教师专业标准内容的解读,概述国外专家型教师的特点,为我国专家型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熟手教师群体有着专业发展的两重性。他们既有成长为专家教师必备的实践经验,也存在着制约他们进一步发展的素质局限。了解熟手教师应该超越哪些局限性、发展哪些专家教师素质,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整体提高。本研究从教师教学决策的角度对熟手教师的专业实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能够促进熟手教师进一步成长的专业素质有整体性教学计划决策模式的实施、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决策意识、教学反思与再计划的决策循环等方面,而课本知识中心的教学内容决策、低效的课堂互动与生成、浅表的教学决策反思等问题则成为制约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