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7):F0002-F0002,F0003
教育应该追求生命成长的过程与体验,关注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最优成长、和谐成长和全面发展。成长教育就是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以生命自然生长规律和教育生态发展规律为依据,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构建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成为完整的人、富有创造力的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学校教育只有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2.
智慧是教育的一种内在的品质。教育学视角下的智慧是建立在对生活、生命发展的体悟之上。以人的生命成长为根本符合教育学思考一切教育问题的立场。而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大量背弃智慧的教育现象。关怀智慧成长,“转识成智”,重构生活是教育学对人生命价值的反思与追究。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发展服务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对孩子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正>生命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生命教育主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正确对待人生。凡是涵盖了人的生存与生活、成长与发展等方面的教育都可以看成是生命教育,生命需要唤醒、需要激情和分享、需要学会应对挫折。因此生命教育包含了唤醒教育、激情教育、分享式教育和逆商教育。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内容含有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将上述四种教育穿插其中,从而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可行性。一、用春天般的温暖唤醒学生  相似文献   

5.
每个教师都应有教学主张,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这个主张是根据生命发展需要、教育本质的追寻、教育研究的启迪、语文价值的寻觅而建构的。我们把适合生命成长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这基于人的生命追求成长,生命成长需要语文教育;不同的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影响不同,每个人都期盼得到适合的语文教育。为此,建构自己的操作模式:确定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价值,重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内容,建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途径,探究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每个教师都应有教学主张,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这个主张是根据生命发展需要、教育本质的追寻、教育研究的启迪、语文价值的寻觅而建构的。我们把适合生命成长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这基于人的生命追求成长,生命成长需要语文教育;不同的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影响不同,每个人都期盼得到适合的语文教育。为此,建构自己的操作模式:确定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价值,重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内容,建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途径,探究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与终极追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众所周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对人们的健康、生命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不同的人对于生命的理解有所不同,教育工作者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视,会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敬畏生命并且热爱生命。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地理学科中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展开探讨,探究高中地理教学和生命教育融合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人类文明赋予了现代教育"生命高于一切"的丰富内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生命质量低下,社会贡献微小,则一切都是空话;平安健康不存,生活幸福有虞,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所以,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解决孩子们如何善待生命、感  相似文献   

10.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沉睡的巨人,教育就是要唤醒每个人内心沉睡的巨人,使其发现自己内在的大师。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他们内在的巨人一旦被唤醒,就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过程等,就会随之而改变,就会主动而积极地自觉融入到课程改革中。此时,活动即成长,教育即成长,管理即成长,生活即成长,一旦一个人的生命被唤醒,就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自己不断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精神的成长。人的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人的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集中体现在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演进过程中。我国的价值教育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13.
徐佑国 《江苏教育》2022,(26):15-16
生命教育旨在用教育服务学生的生命成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江苏省泰州市野徐初级中学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在办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开发了立体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为农村初中学生提供终身发展所需的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教育即生活”.即教育要体现和体验生活.要关注生活。因为生活就是每个人生命成长所经历的过程.生活能使人不断成长和发展.能不断实现人的自身价值。生活教育可涉及的方面.一是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培养: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体会丰富多彩生活的过程:三是高尚的生活观念.包含生活情趣、生活追求、审美能力等等,这些生活理念和能力的提升.与教育密不可分.也与化学课堂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李勤成长的轨迹,一个突出、鲜明的特点就是学陶师陶,自觉成长,坚定不移地行走在生活教育的大道上。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有偶像,需要有榜样。李勤最崇敬的教育家就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她的座右铭是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正是由于学陶师陶,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在行知路上,才逐步形成洛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教育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商品化的时代。生活价值的追求与技术知识对教育的统治,使受教育者在获得教育权力的同时,却丧失了生命的自由。教育异化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对教育的异化,二是教育对人的异化。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教育异化的宏观和微观表现,分析其根本原因,使教育异化变为教育解放的艺术就在于寻求个体内在生命的成长与外在生活的发展之间的平衡,只有当教育真正确认人的自由本性和智慧生活的人生意义,教育最终消除异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唐晖 《现代教育论丛》2009,(10):38-41,28
成长,一个蕴含生命意味并总能让人们对生命产生期待的美好的词汇。成长是美好的,是值得人期待的,感受成长也是幸福的。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品质提升的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于此之下,教师成长也就成了当下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论生命与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雪 《教育导刊》2002,(5):8-11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种关怀,教育以其独有的方式,关怀儿童,关心成长,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灵动的生命都能享受一种健康、智慧、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与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教育关注的是人的自由与幸福,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相似文献   

20.
胡凡中  刘效莉 《师道》2008,(4):38-39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只有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只有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才能发现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