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安徽滁州地区为例,逐一阐述了农村消费金融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法律制度、信用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民思想观念、信用产品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不足等。给出了包括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加强专业监管;加强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使农村消费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档案工作的探索,重新建立信用档案系统,档案工作应为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形成全社会积累信用、维护信用、消费信用的氛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消费需求不足已是当前我国经济的一个基本状态。因而寻求改善对策就成为必然 :通过发展经济来激活大众的良性预期心理 ,优化供给结构 ,发展信用消费和租赁消费及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都能有效地刺激需求 ,活跃市场。  相似文献   

4.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面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及不正当竞争的风险等等。保险公司须要建立起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信用评估制度,防范被保险人商业银行和自身的道德风险,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5.
消费需求不足已是当前我国经济的一个基本状态。因而寻求改善对策就成为必然:通过发展经济来激活大众的良性预期心理,优化供给结构,发展信用消费和租赁消费及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都能有效地刺激需求,活跃市场。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由于供需结构、体制障碍、收入水平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极为严重的消费需求不足,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加快。必然从调整产品供应结构、扩大消费信用规模、降低利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开拓农村市场等角度,实施战略性的调整和部署,最终实现启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2005年修订的《证券法》对信用交易打开了闸门,但仅仅是信用交易的“开口法”,《证券法》没有对信用交易的基本制度作出规定,对信用交易的规制完全交给行政法规或规章,导致对信用交易规制的制度效力低下,为了我国证券信用交易的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应该完善我国的《证券法》,使信用交易的各项制度在《证券法》中应该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银行卡是商业银行向社会公开发行,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作为结算支付工具的各类卡的统称。是商业银行签发的允许信用良好者据以赊购商品和劳务的身份证明卡(信用凭证)。 银行卡通常用朔料磁性卡片制成。银行卡上印有持卡人姓名、号码、有效期等信息,这些信息凸印在卡片上,可以通过压卡机将信息复制到能复写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政府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消费信贷等专用名词如一股热风,扑面而来。今年3月3日,中央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新观念开始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信贷也称信用消费,是个人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是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进行消费活动。它的基础是用明天挣到的钱来安排今天的生活。如果消费者预期明天挣不到钱,就无法提前消费。本质上还是量人为出的消费形式。信用消费在许多国家是很普遍的经济行为。在法国1/2家庭有债务,1/4家庭…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旅游信用消费发展缓慢的原因与改善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消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消费热点之一,但旅游信用消费却在我国发展缓慢。文章阐述了旅游信用消费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其发展现状,从旅游信用消费主体和信用消费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旅游信用消费发展的原因,并就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刑法第196条之“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帆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1):115-119
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充他人身份、利用信用卡在特约商户消费和银行营业柜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转帐的行为,被冒用的信用卡既可以是他人合法有效的卡,也可以是他人伪造、骗领或作废的卡。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将冒用捡拾的他人信用卡、冒用代他人保管的信用卡、通过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冒用他人的信用卡等六种行为方式认定为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3项的“冒用他人信用卡”,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界对于冒用他人信用卡在ATM(自动取款机)上取款行为的性质认定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行为属于盗窃性质,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另一种观点认为此行为属于诈骗性质,应当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本文通过对银行客户服务终端和用户密码法律地位的分析,认为应当将ATM视为银行的电子代理人,冒用他人信用卡在ATM上取款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学中,信用、信用货币是使用广泛的概念,但其定义却粗糙、模糊不清,这将直接导致对信用货币本质的认识不够深刻,而信用与货币两者间的关系更是成了未解之谜。本文从合同这一新的视角出发,对信用、信用货币重新定义,试图明确信用概念,厘清信用与信用货币的相互关系,揭示信用、信用货币的本质。同时,对信用与货币的相互关系以及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也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山区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之处,如:他们的消费结构不合理,财商不成熟,理财能力差,攀比心理强,交往消费过高,恋爱支出过度等等,背景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货币本位制度下信用货币的价值基础的比较分析可知,由构成信用货币的价值基础的商品在不同货币本位制度下的同质性与非同质性,决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安排,在现代信用本位制下,信用货币的价值基础具有易变性,不稳定性等特征,而影响其价值基础的因素也是多元化的,所以可以把现代信用货币视为一个全息系统,并且不同的信用货币从本质上讲是不同质的,这种不同质性是国际浮动汇率制的根本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商业竞争的日趋加剧。公司处于竞争的需要,不得不以赊销或其它方式招揽顾客,于是就产生了应收帐款,而公司只要发生赊销业务就不可必免的存在一定风险,本文就应收帐款的风险防范作出了论述、分析,从不同方面就如何加强应收帐款的风险防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诈骗是犯罪行为人利用信用证等结算方式 ,实施骗取货款和钱财的欺诈行为 ,必须依法认定信用证、信用卡欺诈行为 ,并依据有关法律规定 ,对信用诈骗犯罪分子予以惩处 ;金融机构触犯法律法规规定的 ,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消费信贷面临消费观念落后、居民积蓄不均衡、银行不重视、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制约因素。要转变居民消费、银行经营思想观念 ,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加强消费信贷方面的立法 ,建立和完善全社会范围内的个人信用制度 ,以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金融业由传统走向近代化的进程中,宁波钱庄无疑是居功至伟的。通过对宁波钱庄的考察,发现其过帐制度实现了钱庄的开户结算和同城票据交换,以致货币供给量得到扩张,银行信用尤其是信用创造货币功能得以彰显,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明实行过帐制度的宁波钱庄(大同行)已经具备近代商业银行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For transfer students, the transfer of credit between institutions creates a barrier to graduation as students’ time and money is ultimately wasted when courses do not successfully transfer as credit applicable toward degree requirements at the receiving institution. Understanding the extent to which courses at your institution transfer to other institutions is the first step to increase the transferability of courses and, ultimately, ease this barrier. We created a process for utilizing the enrollment data from the National Student Clearinghouse to identify a subset of institutions to which large numbers of our former students transferred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n, for these institutions, we recorded course transfer equivalency information from the Michigan Transfer Network website and several other sources. To determine the transferability rate of courses, a coding system was created to increase consistenc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course as transferable. The detailed methodology for this transferability analysis will be discussed. Finally, we will discuss the ways in which we use the transferability rate to better understand course characteristics in relation to transfer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