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紫妮 《甘肃教育》2008,(13):33-33
篆刻是“方寸”的艺术。篆刻虽小,却囊括了中国汉字发展的全部转折点。走进篆刻艺术,就等于走进了“汉字进化史”。篆刻艺术又是汉字的“活化石”,至今还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其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根据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而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流派纷呈.在当代,篆刻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刀法...  相似文献   

3.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其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根据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而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流派纷呈。在当代,篆刻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刀法的视觉冲击力不断被强化。  相似文献   

4.
“篆刻”作为一门艺术是由元代文人将实用印章转变为文人艺术后才流行起来的。它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奇葩,虽说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也有篆刻艺术,但他们都是受到中国篆刻的影响才有的,可以说他们的根都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篆刻艺术实在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的产生发展几乎伴随整个中国文化史,但并不象其他的传统艺术,如其姊妹艺术书法绘画一样,受历史文化兴衰的影响而兴衰,所谓“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刘熙载《艺概》语).它在由先秦产生发展于秦汉达到第一个灿烂的兴衰期后,于南北朝、隋唐则处于衰落、沉寂时期,宋元有所恢复,于明清出现了第二次繁荣、兴盛、勃勃向上的局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篆刻艺术如此大起大落奇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呢?篆刻理论对篆刻史的研究成果应该说已相当丰富.如黄宾虹《叙摹印》、沙孟海《印学概论》、马衡《谈刻印》、韩天衡、孙慰祖《印章艺术概说》等,对篆刻独特的发展史都做了系统独到的研究阐释.但窃以为其对影响篆刻艺术兴衰发展的主要动因,历史文化价值观的研究和对篆刻某些历史发展阶段性质的认识等方面,还有诸多有待补充、深入研究或可商榷处.一 在已有的篆刻史著中,当以沙孟海的《印学概论》影响最大.他从印章的社会实用和艺用目的的性质不同,将篆刻史分为宋元以前的“创制时期”和宋元以后的“游艺时期”两大阶段.篆刻艺术的自觉被认定为始于宋元.似成定论.然而问题却并非这么简  相似文献   

6.
浅谈“大篆刻”的艺术风格李俊一、”方寸篆刻”的民族性及制约性“篆刻”,亦称“印章”,它与中国画、书法一样,具有同等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形式.印章最早是封建统治阶级官禄之士交流信息、证实身份的信物。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宇》中对篆刻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7.
《长治学院学报》2013,(6):F0002-F0002,F0003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增进地域之间书画篆刻艺术的相互交流,推动书画篆刻艺术的发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中心与长治学院书画艺术研究所联合主办,衡漳印社和尔岳印社承办的“知命·不惑-韩志鸿张志鸿书画篆刻作品展”,  相似文献   

8.
印章起源于商代,盛行于秦汉,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刻印又名治印,多出篆字,故又名篆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印章和书画作品密切相关,它不仅起凭信作用,还在经营位置、布局轻重、虚实上起平衡、点缀作用,使诗、书、画、印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成为珠联壁合的艺术珍品。一方印章在“方寸天地”里,能表现“气象万千”的艺术境界,这是因为篆刻艺术是汇书法、刀法、章法牙一炉的综合艺术。作者经过精心设计、刻意制作,在印面上表现出书法的笔意和气  相似文献   

9.
<正>通常,高校杰出校友在入学时以学校的品牌形象为傲,高校则以成为精英人物的杰出校友为荣,两者形成学校历史文化积淀的主要亮点。杰出校友累积起高校品牌形象的标志,名牌高校又不断地培养出杰出校友。这是一种互为表里、相互生成的良性循环关系。国内著名院校和全国重点美术院校与其杰出校友亦复如是。今天,全国高校艺术专业衡量艺术人才的首要标准应该是看学子能否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因此说,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出人才、出作品;顺理成章,高等书法篆刻教育出人才、出作品是硬道理。多所具有近百年文化历史积淀的艺术院校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人才。学校大多以“出人才、出作品”为教育目标,以“立足经典、注目当代;化古融今、守正出新”为教学、学术宗旨,形成常规教育教学与特色、英才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书法篆刻教育为例,全国多所艺术院校在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已培养出一届又一届“高素质、创新型、实践型”的书法篆刻艺术人才,取得良好实绩。多所高校的书法篆刻毕业创作展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赢得了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0.
人生蘑菇期     
年轻时,他喜欢上篆刻艺术,登门拜访一位篆刻大师。老先生说:“你先去后院挑一担石头回家,等这担石头变成泥浆,再来找我。”回家后,他夜以继日地刻着这堆石头。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时间一长,手上起了血泡。血泡破了,钻心地疼;结疤后,又奇痒无比。时间一天天过去,石头日渐减少,地上的  相似文献   

11.
篆刻的发展史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 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篆刻艺术,同书法,绘画一样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自先秦之古玺、秦汉印面下,历隋、唐、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有无数印作传世.出现了许多印人大家乃至风格流派.然就篆刻艺术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如同社会发展,有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繁荣到衰落、再由衰落到繁荣的循环往复的历史过程.一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被称为“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都因时代而异.  相似文献   

13.
著名国画家齐自石老人有个雅号,叫做“三百石印富翁”。确实,先生的篆刻和他的国画一样,造诣很深,为祖国的艺术宝库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不过,齐白石初学篆刻时,因为不得要领,也十分苦恼。有一次,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课程内容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南京市高淳区固城中心小学立足知识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开发篆刻校本课程,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丰富的篆刻知识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篆刻艺术之美,不断提升篆刻艺术专业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形式丰富、主题创新的篆刻艺术活动树立和展现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篆刻的章法,就是将印文美观地分布在印面上的方法和原则,也叫分朱布白或印面布局。它是根据印文和印面的情况来进行构图的一门学问,是篆刻过程的关键所在,决定着一方篆刻作品的艺术命运!  相似文献   

16.
齐白石先生是中国艺坛上一位天才、一个奇人,他以艺术上的独创和特出贡献而被尊为一代宗师。齐白石不仅在绘画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矗立起一座篆刻艺术的高峰;他创作了无数超凡脱俗、大气磅礴的篆刻作品,开一代艺术新风,使篆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尤为可贵的是,他在篆刻艺术创作实践中还表现出了大胆求索、敢于超越的创新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他的作品才成为篆刻艺术发展史中的又一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青铜纹饰丰富多彩,这些经典艺术的文化内涵深刻地影响着浸润着中国篆刻艺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几何纹,动物纹,人物活动纹。古代青铜纹饰对篆刻艺术的影响体现在:青铜器形制对印钮艺术上的影响及运用;青铜纹饰在印章边款艺术上的应用;青铜器纹饰在篆刻印面章法和字法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青铜纹饰丰富多彩,这些经典艺术的文化内涵深刻地影响着浸润着中国篆刻艺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几何纹,动物纹,人物活动纹。古代青铜纹饰对篆刻艺术的影响体现在:青铜器形制对印钮艺术上的影响及运用;青铜纹饰在印章边款艺术上的应用;青铜器纹饰在篆刻印面章法和字法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印”向世人展示了篆刻元素在奥运会徽章设计中的成功运用,并使之成为中国2008年奥运会向世界传播的一个媒介,“中国印”这一概念由此得以传播到海内外。篆刻元素还可以运用到诸多的设计中,譬如建筑装饰设计。而作为富有表现力的传统篆刻艺术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篆刻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自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以印章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后,得到越来越多文人墨客的关注和钟爱。但青海地区的篆刻作品及篆刻艺术家们,却鲜为人知。本文立足青海,以形式美和叙事方法为理论依据,对青海篆刻艺术家海石先生的篆刻理念及其作品进行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