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盂兰盆经》在东亚地区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自其传世后,历朝高僧大德撰述《盂兰盆经》注疏甚多,其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其中,唐代圭峰宗密禅师所造《盂兰盆经疏》影响尤为深远。该疏在平安时代末期文献《注好选》中已有引用痕迹,传入日本时间当在此之前。镰仓时代,日本派遣僧人赴中国留学,律僧俊芿和禅僧圆尔辨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二人都携带大批中国典籍返回日本,其中就包括《盂兰盆经疏》的注释书——宋代灵芝元照所撰的《盂兰盆经疏新记》。此后,以记通疏,日本僧人开始借助新记理解疏文,客观上促进了《盂兰盆经疏》的出版与传播。该疏亦对日本中世和近世时期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内容频繁为说话文学、唱导文学、佛经注疏和假名草子所征引。  相似文献   

2.
正马来西亚风筝的起源现今在马来西亚甚至整个东南亚,放风筝都是一种深受民众喜爱的游戏和体育项目。马来西亚人对风筝的喜爱程度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加之政府经常组织大型的风筝比赛,使风筝文化在马来西亚得以传承和发扬。关于风筝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大约在公元8世纪时由中国传到世界各地。据马来西亚《马来纪年》一书记载,1460年明朝汉丽宝公主远嫁马六甲时把风筝带到了马来西亚,继而传入泰国、印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和国外的交流 ,历史悠久 ,头绪纷繁。这种交流 ,不仅促进了彼此医学水平的提高 ,而且为中外人民的友谊播下了一批批种子。一、中国与日本的医学交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自中国秦汉以来 ,两国之间就开始了文化交流。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因此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医学界 ,一直由汉医汉药在唱主角。早在南北朝时期 ,中国就给日本送去了《针经》一套。公元 5 62年 ,吴人知聪携带医书《明堂图》和其他医书 160卷漂洋过海 ,使中医书籍首次直接传入日本。公元 60 8年 ,日本推古天皇派遣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来中国隋朝学习医学…  相似文献   

4.
古籍书的价格,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珍版本的价格,近几年一直上升。一般来说,日本珍版本的价格与欧洲相比,趋向于社科书价高而文学书价低。但近年来欧洲社科珍版本,特别是经济学方面的有些书价明显上涨。不仅如此,好书也越来越见不到了。经济学古籍书中,价格最高的大概要算第一版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其二是第一卷第一版马克思的《资本论》,其三是第一版亚当·斯密的《原富》。这些书的实际价格按每本书的保存情况、买家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潮州工夫茶:中国茶道的集中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工夫茶:中国茶道的集中体现□陈香白日本文学博士仓行洋为《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1992年11月版)撰《序》时说:“茶道是发源于中国、开花结果于日本的高层次的生活文化”。日本学者千宗室在其《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一书(南开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算盘在日本     
1982年,日本生产了五千八百万只电子计算器,但这决不意味着人们靠它们来计算一切。尽管日本制成这些现代化的花哨东西,日常生活却依然出一种既不闪烁也不中断运算,既不会逐渐变坏,也不至于发生故障(一位六龄儿童曾在水中试验过)的长方形玩意儿——算盘所主宰。简单而实用的算盘不仅得以生存,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兴旺发达。日本在8月初庆祝的“算盘日”,充分显示了这由一些硬木珠子与几根硬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读者知晓巴黎圣母院这座古建筑,大多是从《巴黎圣母院》一书开始的。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这部巨著,于1831年问世。此书乃是雨果作品中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描写善良的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受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反映了专制社会的黑暗,突出了反封建与追求自由的主题。《巴黎圣母院》一书传入中国的时间,约在  相似文献   

8.
话剧从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至今已近SO年。80年来中国话剧从诞生、成长到发展繁荣,经过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中产生许多优秀的话剧的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创作和演出许多有广泛影响甚至国际影响的优秀话剧,成为我国和世界文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1907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陆镜如等共同组织中国留日学生的演剧团体春柳社后,在日本东京先后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热泪》、(热血》等。辛亥革命前夜,他们陆续回国后在上海又和一批戏剧艺术家编演新剧和“文明戏”。这些都是中国早期话剧。…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古老的计算方法,中国珠算以蕴含超量数学信息的口诀与算盘相互配合,就能达到近代数学的计算难度。千百年来,珠算在中国广为流传,既是历代中国人自然界与宇宙中关于数的传统知识与实践活动,也是古代中华文明智慧的重要结晶。  相似文献   

10.
围棋在西方仅仅经历了一个世纪。围棋最初出现于西方文献是在四五百年前,但实际上引进到欧洲并对弈则在1881年。当时一位被聘为日本铁路技术顾问的德国人奥斯卡·科尔施特(Oscar Korsckelt)因偶然机会接触到围棋,并受教于当时日本第一个围棋团体方圆社社长村赖秀甫。他归国后出版了《围棋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该书内容丰富,至今仍屡版不衰。第一部用英文写的围棋书是阿瑟·史密斯所著的《围棋技术》,1906年于纽约出版。此书多取材于前书。1900年西方成立最早的围棋俱乐部,当时由奥地利海军士官在亚得里亚海滨海城市普拉(当时属于奥地利,现归南斯拉夫)创立的。这俱乐部有会员200人,持续活动达8年之久。后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日本著名作家西村寿行的作品大量涌入,中国读书市场一时间言必称西村寿行。本来,这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几乎人人都曾听说过他笔下“杜丘冬人”、“真由美”、“矢村警长”和“横路敬二”等人的名字。电影《追捕》(原题《快渡过那愤怒的河》)、电视剧《犬笛》(原题《女儿唤我去遥远的地方》)在我国赢得了广大的观众,几乎妇孺皆知。到1990年,西村寿行已经整60岁了,但他身体健朗,爱好室外活动。他在日本列岛及东南亚久负盛名。日本评论界称他是“现代通俗文学界的核心人  相似文献   

12.
刘芹 《华夏文化》2014,(3):57-58
正日本是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自古以来便接受中国的汉字、律令制度、科技工艺及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公元5世纪左右,中国儒家孝文化已传入日本,但最初并未引起重视,反而一些本土的弃老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两国共处于东亚文化圈,"忠孝为立身之本"已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的基本信条,为何日本弃老之说流传如此广泛?儒家孝养观在传入之初为何不受重视?本文将从弃老传说出发,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一、弃老传说《楢山小调考》是日本近现代作家深泽七郎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对茶情有独钟。据说,今日之日本人对我国陆羽《茶经》的研究,比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工夫茶和中国茶艺已在日本生根发芽,并获得了发展。日本茶艺、茶道秉承中国茶化之精髓,于不断领悟中融入创意。今天日本人喝的主要是绿茶,其中有一种玉绿茶,茶末绿得微蓝,有幽幽的感觉。用古茶碗、立式椭圆形茶盅等茶具来冲泡,茶味涩中有甘,  相似文献   

14.
画入东瀛     
暮春时节,中国绘画大师傅抱石的女儿、著名旅日画家傅益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她去国25年的首次画展。傅益瑶,1947年生于南京。此次画展向观众展示了她的150幅水墨画作品,其尺幅之大、题材之广、构思之宏伟、布局之巧妙、笔墨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中国水墨画自12、13世纪传入日本后,经15世纪雪舟等杨的大力提倡,曾一度风行;近代,水墨画在日本的影响却日渐式微。傅益瑶以弘扬水墨画为己任,承继并实践其父当年的努力,以创作水墨画为终生使命。在她的系列佛教艺术绘画中,长卷《佛教东渐图》、25幅的《圆仁入唐求法巡礼图》、36幅的《祖道传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孙玉蓉女士是一位有心人,多年来,她对俞平伯老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先后编辑出版了《俞平伯研究资料》、《俞平伯序跋集》、《俞平伯旧体诗钞》和《俞平伯散文选集》等书,这些书,每一部都要付出漫长的时间和辛勤的劳动。她为俞平伯的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中国的文化积累做出了自  相似文献   

16.
贯穿在整个数学发展历史过程中有两个中心思想:一个是公理化思想;另一个是机械化思想。公理化思想导源于希腊欧几里得(Euclid)的西方数学,约公元前3世纪的《几何原本》是建立在公理化思想体系上的数学典范。数学机械化的思想来源于中国古算,从总的来说,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10,(3):91-92
旅顺博物馆近日向学术界公开了馆藏近90年、学术界以为其佚失了的“旅博本《坛经》”的全部内容,作为佛教里唯一一部由中国人写的被尊崇为经的佛书,它的公开对禅宗史的研究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坛经》全名为《南宗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干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德国学者舒斯特(Ingrid Schuster)的考察,以法国为传播中介的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绘画艺术,共同组成了1890—1925年间德语世界文学艺术亚洲来源的主体部分。其中,德国汉学家汉斯·海尔曼(Hans Heilmann)编译的《公元前12世纪以来的中国抒情诗》和日本绘画家歌川广重(Utagawa Hiroshige)的木刻画,为作家卡夫卡提供了接触东亚文化的渠道。卡夫卡对这些诗画饱含热情,并在其早期作品《一次战斗纪实》(1904,以下简称《战斗》)中有所体现,从而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红书》百年再现《红书》(The Red Book),一本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大约写于1914年到1930年间的分析心理学专著,2009年岁末在美国出版,并出人意料地成了购物月的畅销商品。此书通体赤红、价格不菲(195美元),其销量虽不至于红得发紫,却也登上《纽  相似文献   

20.
正还是几十年前在美术学院当学生的时候,我从书中知道雪舟是15—16世纪日本著名的山水画家,其画上追中国南宋马远、夏圭,下抵明代浙派一路的山水风格,其作品技法之娴熟,造境之精妙,使其置身于中国名家之列也是毫不逊色的,从书中附图(《泼墨山水》)看到他拈秃笔泼淡墨,漫不经心,逸笔寥寥,形简意赅,潇洒奔放,显示了很强的笔底功夫。然而我那时对雪舟的认识也就仅止于此。后来到日本学习工作后,有机会接触了一些雪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