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1.帮助家长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增强对孩子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应使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健康心理是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发展成才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由于竞争日益加剧及沉重的学习压力,青少年面临种种困惑和烦恼,心理压力极大。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家长不容推卸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2.
邵帅珍 《江西教育》2023,(15):18-19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由于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难以兼顾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班主任作为班级教学的引领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兼顾学生的知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敏 《湖南教育》2021,(1):60-60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湘潭市湘纺小学尝试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让家长、学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引导家长探寻合理的沟通方式。1.减少孩子负面情绪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影响学生的言地和学习质量。在教师身上的任何心理衰弱的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一个家长心理的健康至多影响一两个孩子,而且孩子不只一个家长,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还可以得到其他心理健康家长的促进或补偿性影响。而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教师,心理如有缺陷会影响一个班级甚至几个班级。在生活实践中我们不发现,有些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教师的某种心理影响,终生都打着这种影响的烙印。为此,我们认为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会造成学生心理,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失衡发展。所以,保证教师心理健康就显得极为重要。它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对教育产生的作用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具体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师心理健康的形成,还有教师本人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构成其心理健康的直接动力。社会和学校是外因,是条件,教师本人则是内因,是根据,二是构成教师心理健康的客观条件和主观依据,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孙志昌 《家长》2010,(2):51-51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健康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认为孩子健康就是身体好就行。其实,身体好只是一方面,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孩子才是真正的健康。优秀的孩子,不仅身强体壮,智力出众,更应该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6年前,学校开始办第一届实验班,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成为实验班的学生,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所希望的。记得考试的那天,妈妈和邻居张阿姨带着我和小军一起来到学校,只见那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家长们相互打着招呼,相互夸奖着对方的孩子,都说自己孩子能不能考上实验班无所谓。后来我才明白,大人们嘴上说无所谓,其实心里却希望孩子能考上实验班。考完试后,妈妈和其他家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在求职和工作中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表现出或过于自信,或过于自卑,或不成熟。究其原因,社会、学校、家长等方面的因素都影响着他们的职场心理健康。对此,社会、学校、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社会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学校要把学生心理教育落到实处,家长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共同构筑大学生职场心理健康防线。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心理健康含义和标准的认识,分析了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高度的自尊心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晓东 《教育探索》2003,(10):83-84
自尊自信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高度自尊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而缺乏自尊则容易导致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各种障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学校更应充分利用其教育影响力,主动寻找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引导家长走出认识误区,从而相互配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徐琳 《湖北教育》2005,(1):15-15
排座位之前,我对学生说:“早在报名时,我就收到你们的家长或你们的亲戚朋友给我的招呼,要求我给予照顾,我非常理解家长们的心情,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他们生怕孩子受委屈。但是,还有一些同学,他们的家长没有熟人打招呼,老师是不是也应该一样关爱他们呢?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1.
韩彦荣  李玺彪 《成才之路》2023,(28):137-140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启蒙、成长与成才等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要协同家庭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先理清当前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并明确家校合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再提出相应措施,以推进家校合作模式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开展,让青少年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引领下提升心理素质,积极应对现在及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保护自己的心灵世界,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室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三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更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社会、学校与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我国各地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较快且取得一定的可喜成果.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不少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由于工作不断地推广与发展,学生家长与学生个人也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标准,尤其是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家长更是急切地想明白"什么是心理健康"、"怎样去衡量孩子是否心理健康"等问题.本文对心理学者所界定的心理健康标准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心理健康标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家访小议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老师更希望自己的学生早日成人成材,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当有共同语言。但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却往往严重脱节。从步入校门的那一天起,学校就教育学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而家长却成了孩子的“勤务兵”,为孩子提供各种“服务”。这样两种不同要求和做法的结果,只能导致他们缺乏自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且存在依赖心  相似文献   

15.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之下,学校要充分地认识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涉世尚少,尤其需要打好品德修养的基础。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要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孩子的点滴生活着手,教师更要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本文将以此为重点,来探究如何让小学的品德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6.
孩子从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到走出学校服务社会,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一定的承受力、耐挫力,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那是不可能的。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标准核心中,心理健康教育更显得尤其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解决他们的烦恼。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应注重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它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笨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和聪明的,只是聪明的表现不同。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长大了有出息,每一位老师也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聪明,永远有好成绩,因此,孩子的学习成了每一个家庭和学校关心的大事,而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即聪明的程度则成了家长和老师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传统教育观念及结构下,人们往往会认为,识字多和会数数的孩子是聪明的,在学校成绩好的孩子是聪明的,能考上重点中学和大学的孩子是聪明的,能出国留学的孩子就…  相似文献   

18.
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健康心理及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家庭因素息息相关,家庭环境好与坏,家长素质的高与低,家长认识水平的深与浅,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较大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育应从关注孩子的心灵开始,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标志。发达国家对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学校都把学生的心理行为指导列入课程。目前,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面向全体;进行心理咨询—面向学生个体;进行团体辅导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