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10,(11):16-17
2006年5月正式运营的"962288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是国内第一个多语种7×24小时国际口岸公益服务热线。世博开幕前,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通过激烈竞争,成为上海世博会外语语音服务的主要供应商。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10,(11):18-20
为充分发挥上海世博会的对外宣传效应,集世界智慧广泛传播上海世博会主题,积极提升中国和上海的国际形象,上海市委外宣办牵头,联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上海世博事务协调局等单位,  相似文献   

3.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报道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上海世博局合作,通过国际在线网络平台,共同推出多文种、多媒体官方电子杂志《城市之光》,立体展现上海世博会主题和人文特色,为国际社会和境外受众了解上海世博会,开辟新颖独特的渠道,取得良好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将于5月下旬在余姚举行。本次文化节以"弘扬河姆渡文化,彰显幸福城魅力"为主题,以凸显"文献名邦""山水城市"特质为内涵,包括文艺晚会、国际论坛、海峡两岸百团万人河姆渡寻根游、河姆渡非遗文化嘉年华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本刊这期刊载的《余姚名人甲天下》《姚剧〈王阳明〉在台湾》两文就是从历史名人、非遗文化姚剧的视角来观照余姚"文献名邦"特质和显示海峡两岸情缘。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于2004年11月29日于上海揭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揭晓会徽。这次世博会会徽的征集和产生,凝聚了海内外有关专家和各方面人士的智慧和心血,表达了全国人民办博的感情、精神和决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既是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理念的象征,也是展现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10,(3):50-51
上海世博会专页(之十一)2009年年底,"世界百位名人谈上海世博"活动进入了来稿刊播的倒计时阶段。活动从5月份正式启动以来,至今已收到近90位世界名人的来稿。目前,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正在全力推进名人稿件的翻译、编辑和出版策划工作。  相似文献   

7.
4月8日,由中国外文局与上海世博局合作创办的《世博周刊》中、英、日三个文版同步面市。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一份国家级多语种刊物,《世博周刊》将以上海世博会为核心报道内容,于4月至11月间出版24期,全景式展现本届世博会。  相似文献   

8.
《对外大传播》2009,(10):51-52
编者按 2009年初上海举办的世博推介伦敦“上海周”活动,以上海与伦敦之间富有创意的“对话”为主线,精心策划、创意实施、聚焦主流、注重实效,取得了成功经验。我刊上海世博会专页将分两期对伦敦“上海周”活动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10,(4):65-65
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举行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举行。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0.
郭可 《对外大传播》2010,(12):15-16
对于上海世博会这样一次“经济奥运会”,全球媒体会关注那些主题呢?全球媒体在报道上海世博期间又会如何呈现中国的媒体形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