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话语权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赋予儿童的权利,是儿童行使参与权的核心。在传统游戏活动和区角游戏活动中,儿童话语权有着不同的体现程度和体现方式。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中,我们只有摒弃传统游戏中传统的游戏观和儿童观,呼唤儿童话语及话语权的回归,儿童才能用多元的表达方式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并真正地体现出其话语权的真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儿童话语权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赋予儿童的权利,是儿童行使参与权的核心。在传统游戏活动和区角游戏活动中,儿童话语权有着不同的体现程度和体现方式。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中,我们只有摒弃传统游戏中传统的游戏观和儿童观,呼唤儿童话语及话语权的回归,儿童才能用多元的表达方式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并真正地体现出其话语权的真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是儿童最常接触的活动空间,在儿童的日常活动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设计合理与否关系着居民对居住区环境条件的满意程度和儿童日常活动的多少,本文从现在儿童游戏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儿童活动特点出发,阐述了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黎雪 《科教文汇》2012,(28):207-208
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生活方式.而儿童的文化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在游戏中展开。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儿童正是依靠着想象.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中转化和保持平衡发展.通过在游戏中社会角色的建构中获得自主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的工作,也是儿童的生命。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也是幼儿主要的游戏,对幼儿早期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在游戏的开展中还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自主性游戏的效果,下面我将结合一些我平时观察到的事例,对影响幼儿自主性游戏效果的因素进行简单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的工作,也是儿童的生命。在幼儿园中以游戏为孩子们的基本活动,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并且都在游戏中乐此不疲地享受着其中的乐趣。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也是幼儿主要的游戏,对幼儿早期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在游戏的开展中还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自主性游戏的效果,下面我将结合一些平时观察到的事例对影响幼儿自主性游戏效果的因素进行简单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真的心灵活动产物。幼儿教育工作者只要做到游戏内容的有效创新,游戏组织的有效互动,游戏课程的科学组织,必能使游戏教育成为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最大亮点,使每位孩子得以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8.
游戏自由是促使儿童在精神和意识上自由独立的诉求。然而,幼儿园游戏自由的现实图景是,教师由于自身认识、理念或教学能力不足亦或迫于外界压力等原因导致对游戏的控制出现"越位"或"缺位"、不分年龄阶段错乱安排游戏、教学性游戏过多、追求游戏形式等现象。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教育、发展身心的一个主要阵地,实现儿童游戏自由,要转变社会及家长的观念;改善幼儿园的游戏条件。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前教育先驱陈鹤琴先生提出:"游戏从心理方面来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从教育方面来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角色游戏不仅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能够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交流技巧,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0.
游戏是儿童教育中的重点,贯穿于儿童教育教学活动始终,混龄体育游戏对儿童身心、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混龄体育游戏展开探讨,在简单了解这一游戏模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后,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儿童体育活动开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针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不足,以计算机游戏为媒介,设计而向孤独症儿童的游戏活动,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综合儿童游戏、教育游戏的特点,本研究以正常儿童发展所拥有的能力为具体设计目标,结合心理教育量表,进行游戏设计,具体来说,从注意力、共同注意力、听指令能力、社会道德行为能力等基本能力的提高进行游戏活动设计,进而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指出,3-6岁是激发儿童各种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阶段是奠定儿童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同时《指南》还指出"要珍视游戏与生活的价值"。我园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创设了幼儿美育职业体验游戏,将幼儿的游戏活动慢慢由室内延伸至室外,精彩纷呈的户外游戏活动,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并给予了幼儿更多释放天性的机会。整个户外游戏活动就是一个小型的公共场所、小社会一样。因此,必须教育孩子掌握户外游戏礼仪,维护自身与他人的安全,更进一步提升幼儿游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儿童生活中原有的活动,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化的游戏在我们的身边无所不在,我们应更加深刻的进行游戏教育,追求游戏与生活的自然结合。  相似文献   

14.
假装游戏作为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形式,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介绍假装游戏的概念,并回顾近年来假装游戏在学前儿童认知方面的影响,以期对幼儿教育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内容,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而幼儿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参与,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儿童游戏情况正确指导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16.
传统儿童游戏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想要更好的发挥传统儿童游戏的作用就要不断推进它的推广发展。本文从游戏受众、市场需求、政策导向以及社会风向等方面系统的分析了传统儿童游戏在推广过程中的可行性,为传统儿童游戏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学习、活动、适应、生活或工作。儿童是通过游戏获得发展的。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幼儿游戏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通过文献检索,有关游戏方面的文献很多。但绝大多数聚焦在幼儿园的教育情境中,集中于探讨游戏中幼儿——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有关家园互动,共同推进提升幼儿游戏水平的研究文献量少且集中于个别经验的介绍,缺乏系统和较为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尹萍 《科学生活》2014,(5):50-51
幼儿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按幼儿的发展目标为其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虽然环境因素不能直接决定幼儿的发展,但它是一种隐蔽的潜能,可以通过幼儿活动这一中介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游戏环境是儿童游戏发生的背景,它将直接关系到幼儿游戏的品质和幼儿游戏体验,因此创设一个能满足儿童游戏需要的环境至关重要。角色游戏是一种幼儿自主创造性活动,其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促进更具潜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常见的小石头成为儿童游戏的媒介,儿童在与石头的互动中动手动脑、自由地探究、自主地学习。通过儿童对石头的把玩、教师的观察——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教师对儿童进行探索的鼓励,游戏精神贯穿整个过程,生成了一系列的科学区域的石头游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香港学者修订的同伴互动游戏量表引进到中国大陆地区,调查学龄前儿童的游戏互动水平现状以及游戏交互、游戏干扰和游戏淡漠与相关人口学变量的关系。方法:首先使用同伴互动游戏量表中文版对333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考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结构效度,然后再对517名学龄前儿童的游戏互动水平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同伴互动游戏量表的游戏互动、游戏干扰和游戏淡漠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74、0.836和0.821。验证性因素分析各拟合指数为:X2/df=2.99,GFI=0.9,IFI=0.95,CFI=0.95,RMSEA=0.07,均符合测量学要求,支持该量表三因素模型的理论构想。学龄前儿童的同伴互动游戏水平与父母文化水平和生源地有关,与主要照料者、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和是否独生子女无关。结论:同伴互动游戏量表中文版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学龄前儿童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相关人口学因素对幼儿的同伴互动游戏水平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