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4,(1):100-106
地震发生后,展开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及定位,即寻找被埋压人员并准确判断其位置的过程.对区域进行快速全面的搜索,以最短的时间或最大的可能找到搜索目标.本文根据地震发生后的实际背景应用图论建立了搜索数学模型,分析了搜索过程中路径选择策略问题.对20人搜索问题提出有效的整体搜索方案和路径选择,计算了完成全面搜索所需要的时间,并研究了完成搜索人物所需要的人数.对50人搜索问题提出了分组和分区域方案.在制定搜索方案时,为减少搜索用时,应当尽量减少搜索过程中对同一地区的重复搜索,并且要保证各队员与组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通讯半径之内.  相似文献   

2.
以水面舰艇编队实施超视距舰舰导弹攻击时对水面目标搜索的战术需求为依据,分析目标的散布规律,探讨无引导超视距导弹攻击时驱护舰编队与舰载直升机协同反舰搜索问题,旨在探索驱护舰编队超视距反舰作战中对海搜索的理论和方法,力争优化导弹攻击程序,缩短作战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的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检查搜索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了对潜检查搜索的分类,从而得出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检查搜索的各种模型。为此为基础,可以进一步建立相应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4.
针对灾难现场情况复杂,且救援人员在存在烟雾、灰尘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的情况下很难进入现场开展救援工作的问题,设计了以STC89C516RD+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远程控制搜救机器人,通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配合工作.实验表明,该机器人体积小,能快速、准确地搜索到目标.  相似文献   

5.
突发灾难中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灾难对救援人员产生的心理危机,是指救援人员在灾难救援过程中,面对灾难应激源,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法或机制仍不能处理当前所遇到的外部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救援人员由于长时间身处灾区救援的第一线,时时经受着各种负性应激源的刺激,诸如掩埋在废墟中的尸体、经过长时间抢救又死亡的伤员、阴阳相隔的亲人别离等等,所以他们在此期间,往往会产生各类应激性的心理危机状态。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与治疗,那么就可能演变成慢性和长期的身心疾病,给这些救援人员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乔峥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50-151
在灾难救援中,救援人员只有非常短的时间来寻找幸存者,采用救援机器人可以有效避免二次伤害并为救援人员提供帮助,通过救援机器人对救援环境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测是必须的。本文从救援机器人中传感技术的角度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选择了合适的温度、湿度、气体传感器,并进行了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7.
深刻剖析在灾难救援中出现的医学伦理冲突,总结出了树立“大救援”观,健全救援组织机构和专业救援队伍以及建立有效的“救援换防”模式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7,(11):18-25
面向单一救援任务类型,研究灾难发生后多机器人救援任务分配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微粒群优化的问题求解方法,以生成机器人救援任务分配序列.首先,根据被困人员(即目标点)的分布情况,根据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将其分成若干大类;接着,基于所分的类以救援个数最大为目标给出所求问题的数学模型;接着,设计微粒群优化方法来求取任务分配序列,并基于所求问题设计新微粒编码和解码方法.多种仿真场景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苇月的话】《最后的孩子》是全球最早涉及核战争题材的科幻小说之一。它通过12岁男孩罗兰德的眼睛,扫描了幻想中的残酷世界。核爆炸发生后,世界一片狼藉。灾难中,罗兰德迅速成长,像一个成年人般参与了救援行动:和妈妈长途跋涉去找寻外公外婆;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去医院当护工;饿着肚子,把活命的土豆让给更小的孩子……灾难是面放大镜。自私、善良、忘我……丑恶的行为与珍贵的品质在灾难面前都特别显眼、特别清晰。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机构组合方法,探讨多种功能救援装备的设计与制作思路。利用杆件长度可变四杆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棘轮机构、自锁机构及导轮换向机构功能的集成,设计集普通救援担架、防风雨担架、单人背式担架、快速反应轮椅、运输手推车、轻便救生船、攀爬越障梯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集成型救援装备。它以普通医用救援担架为载体,根据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实现各功能之间的转换。成为多种在灾难现场实行紧急救援与逃生的装备,且操作方便快捷,平稳可靠,可以应对突发灾难中恶劣复杂的救援环境,满足救援过程中的多种需求,提高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11.
邓扬  李辉 《考试周刊》2009,(13):239-240
“5·12”地震发生后,地震救援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心理学学者的广泛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灾难事件所导致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是灾后心理干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灾难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地震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及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类具有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三个智能体系统,提出了基于距离的分散自适应有向编队控制策略。利用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对单个智能体的不确定动态进行逼近,同时通过参数自适应估计消除了逼近误差和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进一步,引入势能函数避免个体之间的碰撞。通过Babalat引理能够证明所提控制算法能够保证期望的三角队形且每个智能体都能达到期望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受救援权"作为一种权利是由基本人权派生而来,是受灾人在发生灾害时的群体人权;对"受救援权"的需求产生于发生灾害时的救灾实践。目前,该项权利已被国际法律文件所确认,但尚未在国内法中确定下来。在国内法上确立"受救援权"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灾难救援对于灾难发生国政府是一种义务,而非权利;在用尽本国救济且经由受灾国政府同意的条件下,外国和国际组织也可以加入救援行动。"受救援权"的实现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灾难心理救援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灾难在给人们生命和躯体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精神造成严重损伤,引起社会心理的巨大震荡,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和社会问题。本文阐明开展灾难心理救援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心理救援的主要对策,以期灾后能迅速实施心理救援,减少灾民的心理痛苦,尽快恢复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5.
面对生活中突发性的灾难和矿难,目前向下逃生的产品很多,但能够通过绳索向上攀爬施救的产品很少,兼顾逃生和救援双重功能的产品更少。基此研制出一种新型攀绳装置,使用该装置只需配合一根绳索便能实现向上攀爬的救援和安全向下缓降的逃生,既能配合消防救援云梯,实现高层建筑灾难的接力救援,也能直接和地面相连实现绝处逢生,同时还可作为一种娱乐项目供人们休闲。  相似文献   

16.
石勇 《中学生百科》2012,(12):29-30
N年前,在某个西方国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这个国家的某个省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死了很多人,伤者无数。大家纷纷去救援,去不了现场救援的便捐款。大家都感觉到,这场灾难把一个国家的人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有这样两位获救者令人啧啧称奇:一位老师靠着喝自己的尿、吃作业本的纸维持了生命;另一名被埋的女孩在废墟里平静地看书,等待救援人员。专家对他们面对灾难时的冷静、乐观和科学的自救方法等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灾难降临的瞬  相似文献   

18.
超级救生衣     
武心玲 《科学启蒙》2014,(12):43-43
正在地震灾难中,许多人被压在倒塌的废墟中死去。我想发明一种救生衣,它平时可以像雨衣一样折叠起来,等地震来临时,它会自动穿在身上,打开救生塞,并且瞬间把人包裹起来躲避灾难,等待别人来救援。救生衣里有呼吸装置,还有吃的、喝的,并且能随着体温达到恒温。它会一直不停地发出求救信号,指引搜救人员来救援。我相信有了它,就能保护那些受难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红领巾》2013,(Z1):17-26
坚强有你温暖有我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芦山,距离汶川280千米。5年前"5·12"大地震的疮痍(chuāng yí)还未彻底平复,我们又不得不面对新的灾难。但是,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shǔ)下,在全国军民的鼎(dǐng)力支持下,在各方救援力量的全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舰机协同对潜搜索的搜索效率,对直升机使用声呐浮标与水面舰艇编队协同搜索潜艇进行了研究,对协同方法和声标阵的布设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对潜发现概率,得出相关结论。对提高整体反潜作战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