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网络微博时代,高校的舆情引导问题是高校维稳工作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微博舆情的发展现状出发,总结出高职院校微博舆情的传播特点,根据对热点事件的分析推出微博舆情的演化过程,进而对高职院校微博舆情引导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微博作为近几年新兴的公众网络平台,已成为聚集热点和形成舆情最重要的阵地。政务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官民信息流通不畅、民众参政议政热情不够的状况。本文重点讨论了政务微博与微博舆情之间相互作用,提出了政务微博必须采取可行措施更好地应对微博舆情。  相似文献   

3.
对微博热点问题演变过程的研究和分析是监测、控制网络舆情的基础。本文通过合理的假设和参数设定,建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模型—KdV方程,来描述微博舆情的演变过程,并利用KdV方程的孤子解,讨论微博热点问题的传播、演化规律,给出微博舆情控制方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背景下微博平台凭借准入门槛低、网民交流开放式等特点,使得大学生通过微博平台关注社会热点和进行信息传播,但由于高校学生面对网络舆情有较差的辨别能力和难以自我疏导情绪的能力,造成网络事件转变为舆情.在面对突发的网络事件转变成舆情的现象时,既与我国的网络信息管理有关,又与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有关.有效识别不实数据信息、有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微博舆情具有突发性、爆发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微博舆情的引导关系着高校校园的安定稳定以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当前,高校微博舆情的引导存在高校领导重视不够、引导机构设置不健全、引导人员力量不足以及引导机制不完善等不足的现状。文章试着从高校微博舆情引导工作机构建设、引导机制完善、引导队伍建设、意见领袖挖掘与培育等方面探讨高校微博舆情引导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微博使用的重要群体,又是极易受到微博情绪感染的群体,本研究对近2 000名大学生的微博使用习惯进行分析与研究,掌握了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基本情况和特征:当个体情感消极(愤怒、孤寂和烦躁等),就容易在微博上宣泄极端观点或无责任转发,这对如何引导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开展微博舆情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了进一步认识大学生在微博使用中的心理行为特征,通过自制大学生微博使用心理量表,对大学生微博使用的情绪、态度、动机及其行为特征之间建立关系模型,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微博舆情引导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微博在舆情生产中具有的作用与特征:社会话语的叙事空间,产生舆情的公共领域,微文本的生产方式以及"泛冲突化"的表现形式。在分析微博舆情生产模式的基础上,从内容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方面对微博舆情价值进行判断,并提出了处理微博舆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发布的信息及各种反馈和观点进行舆情分析与判断,是舆情挖掘的重要手段。设计了网络舆情热点挖掘系统,通过文本处理、分词处理、复杂网络聚类及舆情热点提取等功能,使纷繁复杂信息中的热点话题及其舆情得以突出体现,为舆情热点定位、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分析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采用共现分析、LDA主题模型等文本挖掘方法对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分析,宏观层面以关键词共现网络为基础,利用社区挖掘方法抽取关键词语义社区,分析高校网络舆情主要研究内容;微观层面以学术论文摘要语料库为基础,利用LDA主题模型抽取潜在研究主题,度量主题强度及其演化趋势,发现当前研究热点。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国内高校网络舆情有6大热点研究主题,其中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监测和演化分析的研究热度将持续增强。最后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传媒类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中的学生微博舆情引导,不但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舆情发展,建构良好的学校形象,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在分析学生微博舆情的基础上,应建立突发事件微博舆情应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意见领袖"作用,实施微博舆情周报制,加强学生良好社会公德和媒介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传媒类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中的学生微博舆情引导,不但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舆情发展,建构良好的学校形象,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在分析学生微博舆情的基础上,应建立突发事件微博舆情应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意见领袖”作用,实施微博舆情周报制,加强学生良好社会公德和媒介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以微博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微博类短文本数据的特点,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情感分析的舆情演化分析。该方法以文本的情感值作为特征对微博数据进行时间分片,然后使用DTM模型对分片后的数据进行话题演化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划分微博数据,有效地找到舆情变化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民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参与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关注热点事件,并不断发表个人言论。以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为研究个案,基于新浪微博2021年7月18日至8月6日的全量数据,分别从时间、发布主体、网民情绪演化和高频词四个视角探寻网民对该网络舆情事件发布主体情绪的类型、特征、强度和规律。研究发现:预警期“好”“恶”、应急期“好”“恶”、灾后期“好”“哀”等这几个类别平均情感强度较大,通过了解和把握发布主体的情绪呈现及其舆情特征,可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胜利;这一年,教育"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决战决胜教育扶贫,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本文利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国内20万个网站采集点、5,000万个微博、200万个微信公众号、800个资讯APP等社交媒体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总结出2020年十大教育舆情热点,并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进行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郭林 《教育技术导刊》2015,14(11):139-141
近年来,网络舆情热点数据挖掘受到广泛关注。获取社交媒体数据并从中找出舆情热点较容易实现,但网页舆情热点数据挖掘现有方法存在系统开销巨大、时效性差等问题。从社交媒体中日益流行的短链接入手,分析其对网页舆情热点挖掘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网页舆情热点数据挖掘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媒体部门研究的热点,但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七大特点的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的探讨,初步研究高校网络舆情三方联动、三种监管、三类报告、三大研判、三级反应、三重引导等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安全、互联网、网络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在内涵、挑战、“三权”、建设等方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新时代、治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等成为持续研究热点,更深入的研究应该着重于提升研究的理论性、实践性及合力性等,以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海量数据给微博舆情实时监控预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将Hadoop关键技术引入微博舆情分析研究领域,以探寻分布式环境下的高效率短文本数据查询与推理方法,以微博数据结构为基础,结合云计算Hadoop关键技术特性,提出了一种海量微博数据分析预警框架.HDFS为海量微博的数据提供了存储,而MapReduce为海量微博的数据提供快速运算.采用Map(映射)和Reduce(规约)规则,对微博用户关系和内容数据的大规模数据集进行并行运算,以实现并行化高效预处理、深度分析和舆情实时五级预警.为验证计算效率与Reduce任务数之间关系,对Reduce任务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Map一定的情况下,随微博数据集的增大到2 GB后,多任务数Reduce执行时间相比少任务数Reduce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I-space(信息空间)模型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和产生根源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它由舆情发布者指标、舆情要素指标、舆情受众指标、舆情传播指标以及区域和谐度指标五个指标群构成,分别展现舆情的地理分布、来源、传播渠道以及舆情内容的性质和受众的反应。同时针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及预警预报,研究了不同指标的量化方法,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为更加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舆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微博已融入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也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微时代"。本文从阐述"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出发,分析微博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的挑战,同时提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以进一步加强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