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EVC是ITU-T和ISO联合制定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由于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HEVC的编码效率是H.264标准的大约2倍,但是编码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提出了一种针对HEVC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的快速算法,该方法综合了基于视频内容分析的方法和基于统计信息的方法并加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比特率和PSNR几乎不变的情况下,编码时间平均可以减少30%。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视频编码是一种编码端复杂度低、解码端复杂度高的新型视频编码技术,HEVC则是编码端复杂度高、解码端复杂度低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通过视频转码技术将分布式视频编码和HEVC中高复杂度的运算转移到转码器,可实现一种编、解码都简单的视频编码框架。同时,针对在转码过程中需要对重建的视频帧进行HEVC重编码,提出利用分布式视频的关键帧解码生成WZ帧的编码单元四叉树划分,以降低分布式视频编码到HEVC转码的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该转码方案与级联转码方案相比,在几乎不降低视频质量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了转码计算复杂度和时间,提高了转码效率。  相似文献   

3.
屏幕内容编码是视频编码应用的重要内容,高效视频编码(HEVC)中屏幕图像内容编码的扩展方法主要有调色板模式和IntraBC(Intra Block Copy)模式,它们依据屏幕图像内容的特点提升了码率,然而,也增加了编码的复杂度和编码时间。因此,提出一种针对于屏幕图像内容的快速模式选择算法,该方法基于屏幕图像内容的像素平滑性,对于量化后颜色数量少的CU块不进行分割;并选择最佳的三个预测模式与IntraBC模式作比较,决定是否进行率失真优化过程。实验结果显示,与标准的HEVC扩展方法相比,该方法在仅增加0.4%比特率的情况下,节省了35%的编码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无线多跳网络(Ad hoc网络)中视频传输的抗误码性能,提出了一种面向Ad hoc网络的视频多描述编码及其传输方法。首先,通过判断两个相邻帧运动矢量的差值,自适应地在视频序列中插入参考帧以提高帧间编码效率;然后分别抽取出视频序列中的奇数帧和偶数帧形成两个描述;最后,在确保传输路径可靠性的基础上,选取两个质量较高的节点不相交路径分别传输视频序列的两个描述,以提高视频传输的可靠性。OPNET Modeler中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Ad hoc网络中典型的多描述编码及传输方法MDC_AODV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地增强了视频传输的抗误码性,提高了接收端的视频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图像增强的效果,采用动态云模型编码算法。通过高斯云产生器产生云模型的云滴;选择云模型编码域保证编码的多样性和重要性,编码规则把图像像素的灰度值作为云模型的云滴,包括空间位置以及决策变量,动态调整控制参数;分析图像像素背景区域和目标编码,给出了增强过程。实验仿真显示本文算法对图像增强清晰,运行时间较少,性能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7,(2):29-33
针对视频第一帧中存在待检测的运动物体,利用视觉背景提取算法(ViBe)对该物体后续帧检测,会在第一帧的位置上持续出现鬼影现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ViBe算法.该算法在视频中融合连续N帧图像作为前景点的基础上,采用重采样的方法来初始化背景模型以实现动态背景有效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能有效地检测出动态背景下移动物体,并能有效地解决图像获取的鬼影现象,从而提高了算法的误检率及鲁棒性,通过改进后的ViBe算法比原算法能够更有效地检测动态背景下的运动目标.  相似文献   

7.
未来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将采用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而混合预编码是毫米波MIMO系统常用的一种提高频谱效率的方法。与传统的全数字预编码相比,混合预编码优势明显。针对混合预编码设计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VD)和等增益传输(EGT)的混合预编码算法。MATLAB仿真分析表明,该算法相较于基于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的预编码算法,具有更好的频谱效率,且算法复杂度更低。  相似文献   

8.
动态前景目标识别和提取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内容。对动态图像进行前景目标提取与运动跟踪,通过改进高斯混合背景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特征加权的前景目标提取算法,目的是对动态画面中的图像特征进行识别并精确提取所需要的画面。根据高斯模型组合多个图像特征,针对组合特征空间的各个子空间构建似然图像,通过似然图像特征分析与加权,提取最具有差异性的特征。根据图像前景特征在图像帧与帧之间的不同,提高前景目标跟踪的鲁棒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提取前景目标上比传统算法提高了精度,目标跟踪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远程图像监控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图像编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二维快速小波变换理论,通过对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EZW)和基于层树的集合分割算法(SPIHT)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研究和仿真计算,SPIHT算法在图像的压缩质量和编码效率上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JM8.6是JVT为学习与测试 H .264视频算法而开发的官方编解码模型。理解经典测试模型JM8.6的程序结构是算法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基础。通过RDO方式下代价函数的代码跟踪分析,对JM 8.6核心编码函数的结构进行了具体研究,得出了H .264的关键函数encode-one-macroblock()在JM8.6测试模型中的帧内与帧间最优模式的选择流程图和RDCost-for-macroblocks()函数自上而下调用子函数的总体模式框图。  相似文献   

11.
针对Vi Be算法在使用含有运动物体的帧进行建模,在检测阶段容易引入Ghost区域以及在高动态背景下不能较好地检测运动目标的问题,使用块区域进行建模对Vi Be算法进行了改进.算法把每一帧图像分成若干不重叠的块,对每个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取变换后块的直流分量建立背景样本集.从第二帧开始,用当前帧中每个块直流分量与对应的背景样本集进行比较,得出该块应该归为背景还是前景,进而检测出运动目标,并用该块更新样本集中与该块最不相似的样本.结果表明,给出的算法可以快速地去掉Ghost区域以及在高动态背景下算法仍能较准确地检测出运动物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数字电视广播尤其手机电视中,在切换频道时,出现的切换响应速度与编码效率(压缩比)之间的矛盾.作者在视频码流中除了普通Ⅰ帧外,增加切换帧,该切换帧由完全帧内预测编码Ⅰ帧形成的冗余Ⅰ帧与同时刻正常解码码流融合在一起构成的,从而获得了切换响应速度和编码效率俱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某些图像的高效存储及快速传送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感兴趣区域(ROI)的压缩算法。对图像进行分析,选出ROI区域,并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对ROI小波变换低频子带采用无损编码的方法,而对ROI高频子带及非ROI小波变换子带采用改进的SPIHT压缩编码算法。在保证了图像所含信息量的同时,增加了图像的压缩编码效率。  相似文献   

14.
H.264/SVC实现了对基本层的码率控制,但没有考虑到视频序列中场景切换对码率控制的影响。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场景切换算法来解决视频序列场景切换问题,但这些算法在计算复杂度、精度和实时检测等方面存在不足。结合H.264/SVC的分层B帧预测金子塔编码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复杂度的场景切换实时检测算法RDSC_IC(Real time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Scene Change base on Image Complexity)。该算法通过对相邻和多个编码单元的关键帧图像复杂度绝对差值和相应比值的计算,确定编码单元间的场景切换的有无和类型,实验结果表明RDSC_IC在实时性和精度方面检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在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S)中,高效的数据分发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为通过关联网络编码的协作中继有效地进行数据转发,将网络编码技术通过对传输数据进行网络编码并即时解码的方式应用于车辆之间通信,以提高数据分发效率。该算法与传统的直接传输与中继传输方法相比,有效减少了数据分发延迟,提高了数据分发效率和无线传输中的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在MPEG-4编码过程中提高实时性的算法。算法采用双重筛选机制,充分利用了运动估计的结果提取运动对象。首先在运动估计过程中加入背景优先准则进行第一重筛选;然后根据运动估计后宏块的最小平均绝对差值分利用区域自适应门限进行第二重筛选,从而获得运动区域掩模;最后对掩模进行形态滤波和填充消除噪声点,最终得到运动区域。算法分别在硬件和软件平台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得到了理想的分割效果,较传统的在编码前进行运动对象提取的方法实时性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基于HOG特征与AdaBoost算法分类器在目标检测中存在检测速度慢、误差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帧差法与AdaBoost算法相结合的动态行人检测方法。帧差法是运动目标检测的一种算法,能够将运动中的区域很好地显示出来。改进的帧差法不再单一使用一个阈值,而是利用多个阈值,以更好地分割出检测行人,再通过分类器进行多尺度检测来确定目标。该方法减少了传统HOG特征的检测时间,能够更快地找出感兴趣区域,并提高检测速度和误差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动态物体三维重建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利用帧间一致性的动态物体可视外壳重建算法。算法采用八叉树的存储结构,利用帧间一致性,判断前一帧重建的可视外壳边界体素的邻域体素状态,生成后续帧的可视外壳。相比于每次从八叉树的根节点开始判断的方法,帧间一致性算法减少了判断次数,提高了算法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减少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多视点视频序列具有不同的时空相关性,MVC采用的分层B帧预测结构无法充分利用视频序列的属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能适应不同视频序列编码的方法,通过研究多视点视频图像中的时空相关性和视点间的相关性,适当地取消部分时间层的视点间预测并且对所有P视点的非关键帧均采用视点间预测和调整了I视点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提高编码效率的同时使得预测结构具有更好的随机访问性能、更低的编码复杂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图像检索中多区域加权聚合算法局部特征提取过程较繁琐、耗时及内存占用高等问题,提出多区域深度特征加权聚合算法(MR-CroW)。该算法通过增大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最后一个卷积层池化窗口,调整预训练DCNN模型VGG16,得到全局特征提取器; 选择子区域作为检索对象响应区域,抑制非主要目标噪声;引入跨维度加权聚合算法(CroW),将多个区域特征进行加权聚合,得到最终的特征向量。在Oxford5K和Paris6K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R-CroW平均准确率(mAP)高于其它几种算法,特征处理阶段时间低于其它几种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