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似乎是一个很学术的名词,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观察到“人格”。比如,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若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  相似文献   

2.
在近日上海市健康基金会开设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培训课题”上,面对培训老师的提问:“如果你的孩子做三道数学题错了一道,你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结果.有80%以上的家长脱口而出:“你做错啦!”只有不到10%的家长回答:“答对了两题,你真捧!”该基金会儿童心理工作室主任吴亦君分析认为,这样的答案其实反映了平时家长评价和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大多数家长习惯于以负向思维模式评价孩子,这非常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气,甚至严重的可能诰成孩子的自卑人格。  相似文献   

3.
蓝田 《江西教育》2007,(3):48-48
人格,似乎是一个很学术的名词,但实际上,如果对人格略有所知的话,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人格”。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康人格。”若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  相似文献   

4.
没有阳光,万物无法生长;没有爱,孩子的精神人格无法发育成长。从古人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到现在的“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可以看出,有一颗善良友爱的心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爱心”教育则是一个小学班主任教书育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孩 子越来越不懂得说“谢谢”的 时候,不知我们自己反思过没有,我们对孩子说过“谢谢”吗? 在家里,父母对子女说“谢谢”,是人之初的启蒙和示范;在学校,教师对学生说“谢谢”,是人格的尊重与平等;在社会,孩子对别人说“谢谢”,使人如沐春风. 父母养儿育女,教师教书育人,天经地义,孩子们应当说声“谢谢”;孩子为师长做事,理所当然,我们也应道声“谢谢”。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师道尊 严,我们却很少这样对 孩子说。因此,我 们要求孩子们 说“谢谢” 时,就多 少带有 一种强 迫性。 教 室 里,一根 用小…  相似文献   

6.
“你真是名副其实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是孩子小学老师在三年级时对我孩子的评价。现在回忆起这句话时,我还是感到十分的欣慰。其实这正是我们要的“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换一句俗话就是让孩子对一些事情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是很难。特别是一个只有八九  相似文献   

7.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孩子总是特别乖,父母说什么都听,可到了4岁左右,孩子开始不那么听话了,开始会说“不”了,这让父母很苦恼,于是,“你以前很乖,现在越大越不听话了”就成了很多父母的口头禅。其实,4岁左右的孩子出现不顺从家长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3-5岁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成长,一种进步。父母应该就事论事,理解并引导孩子,不能简单而不加考虑地说:“你以前很乖,现在越大越不听话了。”经常听到父母的这种评价,孩子会不知所措、莫名其妙,还会产生自卑感,感觉自己很无助并开始否定…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健康人格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说某某人“人格高尚”,某某人“人格卑下”,或说这个人“缺乏人格”。其实这是从道德品质方面对人的评价,不是从人的全部行为的心理方而说明人的人格特点。心理学中所说的人格,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由后天环境、教育所形成的比...  相似文献   

9.
朱凌 《家长》2010,(1):1-1
朋友一个劲地对我念叨,我说:“孩子不争气,这次考试只考了第五名。”我笑着说:“第五名还不好吗?已经够好的了。”朋友接着说:“你这是什么心态,现在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第一?”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这是不少中小学教师的共同感受。“难教”不是说学生们变坏了或者变笨了,而是如今的孩子更加“厉害”了。“以前常说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来说,现在一种非常重要的享受,是与孩子说话。”我的一位忘年交跟我这样说。他说他现在每天坚持看书看报,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做到不落后于时代,不使孩子跟自己说话时“说不通”。他现在跟女儿住在一起,只要女儿在家,他就会不断地跟她说话。昨天他给我发来一个电子邮件,说  相似文献   

12.
方令 《家庭教育》2001,(2):43-43
一、孩子发生小意外不要说:“你怎么老是这样,真笨!”不妨说:“好好想想现在该怎么办?”“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意外(如洒了牛奶或损坏玩具)关系到孩子对父母的亲密(?)  相似文献   

13.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里……”在我工作的几年中,从课堂上单一地评价“很好”“你真棒”到现在的灵活多样的及时评价,从阶段性的评价到现在的点评式评价,  相似文献   

14.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 :为子女付出了这么多 ,可子女还不能理解。现在 ,一对夫妇也就一个孩子 ,谁又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但要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首先应该具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不要强行“牵着子女的鼻子”走 ,而要把“拐棍”交给子女 ,让其自己走 ,父母则在一边进行助推 ,这样的速度也许要慢些 ,但每走出一步 ,孩子都能体味到一份收获的喜悦。多鼓励,少批评。咱们中国人爱说这样一句话“人有脸 ,树有皮” ,说的是人都有自尊心 ,其实 ,孩子也和大人一样 ,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自尊。再则 ,在孩子的心中 ,父母是强大的 ,是能够给他们力…  相似文献   

15.
正当我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电视”时,馨馨和梦梦走来说:“陈老师,我们想当你的孩子。”我欣然答应,并带她们“串门”、“逛公园”、“上图书馆”,玩得很开心。小雨听说了这件事,也跑来对我说:“陈老师,我也想当你的孩子。”我推辞说:“我的孩子已经太多了,本来一个家只有一个孩子,现在我已经有两个了。”小雨没有走,她接着说:“现在有三胞胎,我就是第三胞胎。”我不禁笑了,  相似文献   

16.
树才 《父母必读》2023,(10):44-47
<正>我自己都没想到,年近半百,我竟然开始“教”孩子们写起诗来了,而且乐此不疲,至今不忍释手。坦率说,是孩子们写的诗,洗亮了我的眼睛,刷新了我的认知……依我现在对诗的知见,我认为,一个孩子开始“说话”时,就开始“说诗”了。孩子说出的是“话”,同时也是“诗”,只是孩子不在乎,大人也未察觉,于是这些“诗句”就随风飘散了。可以说,落笔写诗之前,一个生命早就已经经历过诗了。所以,我现在也格外珍惜从孩子口中说出来的每一句话,于我而言,这些都是宝贵的体悟。  相似文献   

17.
日前在幼儿园看了两个教育活动。其一是“角色游戏”。游戏一开始,教师分配一组孩子玩“娃娃家”,另一组孩子玩积木,这时一个幼儿提反对意见,说不想玩“娃娃家”,要玩“理发店”,老师说“现在  相似文献   

18.
不少老师都埋怨:“初二的孩子真不好管。”日前,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许燕会诊许多案例后,提出了“初二现象”的概念。北京某中学初二某班吴老师描述上课的情景时说:“一个学生的小动作就会引起全班长时间的大笑和混闹,嘲笑老师、随意起哄,老师批评根本没用。”不少老师说,老师的权力在课堂上失控,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所所长许燕解释“初二现象”说,初二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  相似文献   

19.
多元评价法,指通过对孩子综合素养的各个维度进行评价,以激励自信、克服缺点的教育方法。孩子的素养是多维度的,单维的评价不全面,也不客观;以单维的标准对孩子定性或者区分,这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弱点,实施多元评价,更能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故事分享:“100个好”评价 从孩子两岁开始,我尝试以“100个好”...  相似文献   

20.
汪东亚 《成才之路》2009,(19):92-92
天底下最天真烂漫的莫过于孩子,他们环绕着全家人的爱,衣食无忧。但不少人却说“现在的孩子,比大人还苦”。这是为什么呢? “还没搞清加减乘除,就要被‘奥数’题折磨得完全自卑,你说现在的孩子不苦吗7”(网友)“从幼儿园就得上各种培训班,考这考那,现在的孩子压力真大。”(网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