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一般而言,不同地域的物产差异导致地区建材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域气候差异导致地区建筑形式的差异,不同地域日照的差异导致地区建筑布局的差异,不同地域地势的差异导致地区民居建筑的差异,不同地域宏观社会背景的差异导致地区园林建筑风格的差异,不同地域资源差异则导致了地区佛教建筑的差异。因此,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性开发,也要重视对其中地域差异性色彩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地域性标志是地域文化在视觉形式上的一种表现,这类型的标志可以从地理风貌、人文建筑、传统风俗和图形、文字符号、生物物种等几个方面来开展设计创意,在依据地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提炼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视觉语言要素,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寓意的视觉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3.
赵剑峰  初梅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6):43-46,52
建筑创作的广义地域性特征作为应对建筑文化与形式趋同的一种策略,起到连接地域性与全球性建筑文化两极的链接作用.本文从对传统地域建筑产生及特征分析入手,提出广义地域性建筑的创作特征,并对二者之间的分殊加以界定,以求对整合建筑思想起到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建筑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单功能空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建筑特点应具有地域性,而不应受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影响形成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文中列举了自然条件、建筑文化、传统习俗以及材料、技术等条件对建筑形式创作的地域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武淼 《华章》2011,(24)
文章以河南民居建筑的古风貌特色研究为例,分析了人居环境地域性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关系,并将传统地域建筑的特征融入到现代居住建筑中来.提出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文化类展示馆空间中更加需要地域文化因素的渗入.在徽文化的发源地安徽省黄山市,文化展馆设计成就与当地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展馆的建筑设计只有现代的形式表征,没有很好地表达徽州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二是场馆直接照搬了传统建筑空间,跟现代生活和审美情趣脱节.本文以黄山学院徽文化展馆设计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徽州地域文化和徽派建筑元素的解析,研究如何在现有的空间里打造出一个既体现徽州地域文化又符合高校校园特色的展示馆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写意人物画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种类,其传承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地域、风土人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作品的创作必然蕴涵着地域性文化特征、艺术风格特征和群体特征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个社会群体(地域性或民族性)的传统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有直接密切的关系,优秀的地域民族文化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呼盟的地域文化是几种文化的融汇,具有几种文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较少受内地传统文化的约束;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表现在一些当地人对现代科技的追求与沿海和内地有一定差距,由自然经济形成的缓慢节奏,与沿海和内地形成明显的反差。  相似文献   

9.
民间文化涵盖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风气习尚、生活礼仪、建筑艺术等各种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间文化呈多样的地域性分布.所以说民间文化是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共同塑造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明的巨大进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趋同现象日益加深。因此,设计中强调地域性成为现时室内设计中的亮点话题。随着对此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很多“中式风格”的设计作品,但大都局限在“形式本位”,缺乏对传统地域文化内涵的探究。基于此背景,本文试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对地域性室内设计中的文化传承问题加以探讨,并尝试从中分析、归纳、总结出当代中国室内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筑是城市对外展现自我的窗口,也是地域文化展现的前沿,随着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建筑也与国际建筑理念接轨,本应该在先进理念影响下凸显多元化的地域特征,却日益走向一元化的建筑格局,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中日益式微。如何在城市建筑趋同化的格局中彰显本地域独特的文化理念,重构城市地域特色文化格局,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整合、交融,避免城市建筑的形式化、雷同化,体现自己独特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底蕴,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术新课标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指出学生应当在美术课堂之中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地方民俗文化的交流。江阴,地域性文化资源丰富,这些资源在美术课程教育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如何将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融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从小学美术教学中地域性文化资源进行探究、总结,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将忠义文化在美术教育中融合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王静 《教育艺术》2021,(1):43-43
地域性文化是特定地区形成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和代表性,将地域性文化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良好的创造力。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性文化,对于这些地域性文化的运用能够较好地丰富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对地域性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让优秀的地域性文化艺术得以发展,促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外来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统一性、多样性和地域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闽台两地丰富而神秘的民间宗教文化具有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富有深厚的民族历史、社会和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对海峡两岸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尝试从中华传统文化与海峡两岸文化的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以及两岸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共同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论述海峡两岸的文化之根基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居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物化形象,各地域文化所映射的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也有所不同。根据所划分的7大中国传统民居类型,从地域文化背景剖析传统民居的建筑美学特征,从中反映出地域文化对传统民居建筑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应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和需求。而建筑院校应将专业教育根植于当地传统地域文化中。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阐述建筑院校专业教育与传统地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期望通过对建筑学专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探讨建筑院校及传统建筑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的实质是文化传承、改造、创生的过程。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曾指出:“一个社会要想从以往的文化中完全解放出来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离开文化传统的基础而求变.求新,其结果必然招致失败”,而“每一种文化就其实质来讲都有地域性,“文化的完形是地区性的.而和种种集团之间的已知的关系并不甚关联”。这种带区域性特征的文化我们称之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民居作为传统的住宅模式,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了文化的积淀.毛南族作为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其民居建筑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特殊性等地域性特征的影响,有其简易性、经济性、实用性、淳朴性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挖掘毛南族传统民居的合理因素,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毛南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具有地域性,地域文化展示的是城市名片、体现的是城市灵魂,研究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地域文化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旗帜和底色,一方面城市发展为地域文化挖掘提供了强而有力的重要保障,而另一方面地域文化也积极影响着城市,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文化和社会文明正在经历着变革,当代的建筑也进入了一个趋同与多元并存的时代,对建筑的国际化趋向以及传统文化的缺失,焕发了人们对于地域文化回归的热情,期盼传统文化理性的回归。室内设计是建筑创作的一部分,因此,也必然反映到室内设计的方方面面。这些年来设计界广泛谈论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话题也成了人们研究的中心课题,因此,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又能体现设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避免了设计形式上的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