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在“聊天室”进行的“聊天式”的对话关系。这种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师生之间平等、互动、教学相长的多类型、全方位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作为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参与整个对话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传统课程背景下容易产生教师人格的扭曲、学生自主性降低、师生交往内容窄化等问题,产生师生情感隔膜。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教育关系,是一种以对话为特点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以真诚与尊重为基础的情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构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与学生观,以构建充满互动与交流的课堂教学为切入口,改革评价模式,创设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充满对话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旧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中心论”的思想指导下,教师与学生表现为权威———顺从的关系,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甚至无意识地践踏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降低了学生理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因此:新型师生关系是人格平等的关系教育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实现教育的目的。既然教师与学生之间靠“对话”来实现教育目的。而“对话”是以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4.
"对话式"教学与高校研究性教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话为原则,以问答、讨论等方式进行的“对话式”教学过程,既是师生对问题展开交流的过程,更是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对话式”教学是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方法,因为“对话式”教学具有研究性、师生关系平等的特点,具备思维训练和创新等功能;教师的引导与点拨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关键;通过“对话式”教学,师生共同研究,教学相长,研究性教学的目标得以达成。  相似文献   

5.
对话式教学与师生关系的重新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新课程要求学校必须变革传统的接受式教学 ,实现对话式教学。而对话式教学真正落实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基本要求是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诚地悦纳学生、积极寻求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中的反中心论否定“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它强调师生间应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师生之间需要理解的对话,需要真情的对话.“对话”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合作、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互惠式关系.师生通过理解的对话,真情的对话,合作探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品德情操.教师把握好与学生对话的原则,能温暖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在社会转型时期 ,传统的师生关系需要调适 ,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构建课堂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理应关注三个方面 :重构课堂生活 ;淡化教师权威 ;实施“对话式教学”。  相似文献   

8.
陈尚信 《考试周刊》2013,(26):173-173
<正>学业不良学生在每个学校都存在,教师要以最大的信心和热情去关心和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成绩。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而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关系的建立,对学业不良学生学习信心的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生学业不良问题仍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小学校任何一个班里,都存在身体健康、智力水平正常而学业成绩不良、远未达到教学要求的学生(他们不包括弱智、身体残疾、精神异常的学生,有学者称他们是“学习困难学生”或“个人学业不良”的学生”),尤其是经过各级重点学校层层筛选后,集中在一般学校里的学生,学业不良者更多。对此,广大中小学教师十分关注。有的教师把学业不良简单地归结为“脑子笨、不用功”,有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不辞劳苦,一味采取课后文化知识补习、加大作业量、甚至要求家长请家教,使教育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笔者认为,这种“知识补偿教育”,由于忽视分析研究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被动地学习和适应教师的要求,只能使学业不良学生面对大量知识补习应接不暇、负担更重,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业不良问题。因此,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分析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探讨教育、转化学业不良学生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是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也关系到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徐倩 《考试周刊》2012,(54):97-97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构建这种新型的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将会使英语教学更人性化.并且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对英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当学生与教师之间超越了教与学的关系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更轻松。  相似文献   

11.
<正>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对话式教学有助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对话的主体,通过对话和交流,不断发展。"对话型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后的一种发展趋向,主要是通过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唤起学生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为语文课堂增添活  相似文献   

12.
秦春庭 《成才之路》2010,(15):I0015-I0015
学习与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独自式”的课堂教学已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现在的课堂应是一个“对话式”的课堂,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应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发展一种“对话”关系。在教学中进行知识、情感的相互碰撞与启发。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3.
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共享”关系。“共享”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对话”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在“对话”与“共享”的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他在“对话”与“共享”中发挥着其他参与者(学生)所无与伦比的“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作用。“共享式”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在对话中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马丁·布伯的对话教学思想以其对话哲学为基础,将教学视为与学生“相遇”的重要影响力,承担着使学生的潜能得以自由发展和历史更新、使学生形成建立“对话”关系的能力、使“我-它”知识向“我-你”知识转化的重任;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既是使世界达到学生的选择者,也是学生灵魂再生的向导,还要以其自身的整体存在作为学生的模范;至于对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布伯认为信任是师生对话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肯定他者”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而“包含”则是师生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一、“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对话”的本质是师生间平等的磋商与交流,而“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气氛。没有教学民主,就没有“对话”可言。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以“权威”自居,“师道尊严”至上,教师主宰课堂,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唯师是从”  相似文献   

16.
史悦亮 《学子》2013,(5):42-43
一、对话式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师生在平等中对话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是作为"人"而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交往的主体,交往的客体则是主体间的关系或话语文本。师生之间不再是老师管束学生的关系,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属于双方的话语情景的对话式关系。教师是一名"对话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当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在和学生的共同对  相似文献   

17.
和谐的阅读对话教学是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编者)之间建立一种交互平等的教学关系。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对话即是在认知和再认知学习目标中将教师和学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活动。”传统的阅读教学是种“传授一训练”型,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方式是单向灌输;对话式和谐阅读教学体现为交互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质量和效果。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面临的一道难题。一、更新观念,明确关系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师生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要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师道尊严”。这种观念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唯命是从”,不越雷池一步;“唯书是从”,不敢离经叛道。教师则是“唯我独尊”,高高在上,使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种拘谨、冷漠、变态的师生关系,严重损害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及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91):3-4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自由、选择及责任,呼吁教育重视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倡导"我与你"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观对目前我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浅谈了存在主义师生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对话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 弗莱雷认为,讲授式教学的弊端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讲授者教师是主体,听讲者学生是客体。作为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用讲授的内容填满学生;作为客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储存起来。在这种教学中,师生之间没有对话,没有交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垂直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教师总是教,学生总是被教;教师总是无所不知,学生总是一无所知;教师总是在思考,学生不用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