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捧着这本《新教育之梦》,我真是担忧。深蓝色的封面,深蓝色的梦,我能穿行于这深蓝色的新教育之梦中吗?读这些理论书,真的有用吗?但是,翻过最后一页,合上书的那一刹那,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朱永新教授以理性的文字深情描述了他的十大新教育理想。在他的笔下,一幅幅美  相似文献   

2.
王军 《师道》2004,(5):50-50
读到朱永新先生的新《新教育之梦》,是在我刚刚教完一首新诗《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以后——  相似文献   

3.
我还欠朱永新先生一笔债,因为我答应他写一篇《新教育之梦》的书评的,可是从这本书出版一直到现在,一年多了,我都没有能写得出。  相似文献   

4.
从《我的教育理想》到《新教育之梦》,朱永新先生刻意把他的这两本书贴上了指向未来的标签,给我们勾画了一个关于理想教育的美好蓝图。但在我看来,书中所阐述的关于“理想”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都是前人和今人所反复论述的,也即所谓常识。既是常识,何必要给人一种“理想”和“梦”的“凌空虚蹈”的感觉呢?从操作的意义上看,与其将之当“未来学”的作拿来做理想的幢憬,还不如当常识性读物拿来做实践的参考来得更实在。  相似文献   

5.
2000年朱永新的一本专著《我的教育理想》在全国掀起了“理想教育”旋风:2002年,他又推出了《新教育之梦》,主持开发了“新教育实验”,再次激起了“新教育”热潮。近日,受《教师博览》编辑部的委托,笔者就“新教育实验”的话题对朱永新教授进行了采访(△为采访者○为朱教授)。  相似文献   

6.
穿越心灵的通道,在长长的沉默与倾听中.我纷乱的思绪终于栖落在您的《新教育之梦》中,轻轻的,悄悄的。无边的长夜弥漫着一种透明。  相似文献   

7.
教育有梦     
我一生有梦。幼时家贫,做过三餐有肉的梦;少时浪漫,做过作家梦、政界梦……血气方刚的年龄一过,当我视学生为生命,视学校如家庭时,才觉得教育之梦如此五彩斑斓,三尺讲台才是我圆梦之所在。“悟往者之不谏,犹来者之可追”。教育之路漫漫,我当上下求索,且行且吟,实践、思考、读书、写作,让我如云追月,痴情不改。  相似文献   

8.
2004年9月的一天,当朱永新先生把十卷本《朱永新教育文集》赠送到我手上时,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特别的分量,不仅仅是338万个文字构成的物理重量,我更能感觉到的是永新给我鼓励寄我厚望的那一份友情和教育的不能承受之重。置于开卷的是《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在作者的教育理想系列中,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五个学科视野,有“理想的学校”这一综合叙述,有对于教师、校长、学生、父母这组生命体的美好憧憬。理想和现实,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教育和社会,热情与诗意激荡其中,理智与智慧洋溢其里。几年来,无论是拜读…  相似文献   

9.
邓清贵 《快乐阅读》2011,(18):183-183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老师都有梦想,我也有梦想。读《新教育之梦》之前,我一直以为,把学生成绩提高,把"差生"转化为"好生",把更多的同学送入大学、送入更好的大学应该就是我们老师的美好愿景,应该就是我的梦想,并付诸行动,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教育技术,研究高效课堂,研究学法,研究训练,在此  相似文献   

10.
正暑期,手捧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不能释卷。读着书中平实的文字,却不时激荡我心,像海浪般澎湃。是什么让我一个小小的教师有了心潮澎湃的感觉?就是那一行行充满憧憬、充满理想的文字,把我带入了一个理想的教育国度,那里的教师一定是积极向上的,  相似文献   

11.
我的梦     
夜,静悄悄的,姣洁的月光撒向大地,好幽静,我躺在床上,望着深蓝色的夜空,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我做着甜甜的梦,梦到我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我站在领奖台上,捧着“优秀作家”的奖杯,向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2.
正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写给广大奋斗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普通工作者的专著,它强调"细节有时更能反映品位",而不屑作过多的争鸣与考证。辉煌与质朴、前卫和实在、认同和抗争如此和谐地熔为一炉,令人惊奇:专著有时确实可以成为身边可亲的朋友和可敬的尊长,唯独拒绝权威的呵叱和教父的伪圣。推荐理由:《新教育之梦》全面地阐述了作者关于教育的若干基本观点,并干脆以"梦"冠以书  相似文献   

13.
谭丽萍 《生活教育》2014,(8):117-118
每个人都有梦,每样事物都有追求。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是我的个人梦;我所在的城市想创建成为教育强市,这是一个城市的教育梦;中国想成为世界强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强国梦。"个人梦"与"中国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就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  相似文献   

14.
    
汪捷 《少年读者》2008,(1):41-41
我爱梦,因为它给我一方无限的想象空间。 曾对朋友说,你们以后叫我“梦”吧!“为什么?”朋友好奇地问,“难道你经常做梦吗?”朋友说叫梦太俗了,他并不喜欢,但我并不因此而伤心。每个人的理解和爱好是不同的,不是吗?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项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民间改革运动,新教育实验由点到面、快速传播,在21世纪之初的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备受关注的新教育之梦和新教育在线网站为视点,在剖析作为传媒事件的新教育实验的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对新教育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的可能意义,进行了比较宽泛的阐释和界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梦教育是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中国梦、科学构筑中国梦、不懈追逐中国梦,并且将这三个方面分别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找到个人梦和中国梦的结合点,让大学生真切感受、积极参与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在逐梦之旅中受教育、长才干,成为国之栋梁。  相似文献   

17.
追求美好,追求完美,是人类永远的梦想;永不满足,是人类拼搏精神的动力。因为有缺憾,才会有梦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梦想是对美好的一种呼唤。最近朱永新教授的新作《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出版,就很好的为我们印证了这一事实。正像作者在引言中所说:“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的追求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读罢《新教育之梦》,使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它不仅是作者教育理念的一种自然释放,更是在对现实教育进行总结反思之后对未来的一种理性规划。教育是美好的,又是复杂的。教育改革既需要宏观上的整体把握,又需要微观上的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一词迅速成为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焦点。什么是“中国梦”?它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实现“中国梦”又具有怎样伟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作为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高校在面对“中国梦”这一理念时,又该怎样去理解、借鉴和运用它来进行思想教育?在实践中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强烈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本文将从“中国梦”的定义、本质、内涵出发,以“中国梦”对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指导,探讨高校如何在“中国梦”理念下进行思想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春节团拜会上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语道破天机,这真是伟人的大智慧。我有一个梦,套用总理的话,就叫做让教育更有尊严。没有真善美爱的教育,只有争名夺利的教育,不是真教育;没有人格人性人情的教育,只有考学考级考分的教育,不是真教育。教育呼唤公平,公平孕育尊严,尊严是我的教育梦。然而,教育的尊严,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相似文献   

20.
"与书香为伴,与理想同行"这是我读完《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后定下的前进目标。其实早在2001年4月《,教师博览》就刊登了《我心中理想的教师》(现收录于《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一文,不过那时刚参加工作,对教育教学没有什么切身体验,读后感受并不是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