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悍然向沈阳北大营中国东北守军发起突然袭击。由于蒋介石顽固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下达对日本侵略军“绝对不抵抗”的命令,致使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肆无忌惮,一夜之间便占领了整个奉天(今沈阳)城。制造了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的阴谋得逞以后,欣喜若狂。他们为了永久纪念这一事变,将奉天通往北平(今北京)的火车特意  相似文献   

2.
一自华盛顿会议以来,美国一直希望建立一个以合法的和有序的办事方法、门户开放、经济和政治上稳定为特征的世界。不久,美国构想的“合法有序的新世界”,首先在中国遭到日本的挑战和破坏。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出兵中国东北,妄图独霸中国。这标志着日本开始用它的独占政策来取代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事变后日本统治东北的金融,独占东北市场,垄断东北铁路,掠夺海关邮政,囊括东北产业,使美、英等国势力在东北失去市场。根据伪满洲国海关报告,1932年东三省进口货物总值为193,991,900海关两,50%来自日本;出口货物总值为384,462,17…  相似文献   

3.
臭名昭著的东条英机是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甲级战犯,出身于东京一个军人世家,毕业于陆军大学,1929年跻身于陆军少壮派,成了专事侵略我国东北研究“一夕会”的重要成员,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随后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因维持东北地区“治安”有功,提升为陆军中将,关东军参谋长。芦沟桥事变起,东条率领察哈尔兵团,以所谓“闪电效率”接连侵占了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城市,所到之处,无恶不作。1940年7月,东条英机成为近卫内阁陆军大臣兼对满洲事务局总裁。为驱使日军在“大东亚战争”中死心塌地充当炮灰,由他亲手炮制一个叫《战阵训》的…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再次掀起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的狂潮,先后进行了“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两个阶段的移民侵略活动。本文拟对伪满时期辽宁的日本移民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兰台内外》2011,(5):57-58,38
"满洲国":中国近代第一个伪政权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觑觎中国东北,将其视为"希望的土地"。"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就宣称要在东北"建立一个由日本国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为实现此目标,从1932年9月开始,关东军特务便开始策动各地汉奸"独立"。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广“六·一”事变(以下简称“两广事变”),是1936年6月1日发生的两广当局以逼请国民党中央领导抗日为名的反蒋事变。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可从1936年上半年国内形势、事变的发生和经过以及事变解决后蒋介石的“剿共”军事布置加以剖析。 (一)1936年上半年的国内形势 “九·一八”以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无睹于民族危机的深重,悍然厉行了一条“匪未肃清绝对不言抗日”的总方针。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为理论,对日妥  相似文献   

7.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的大好河山被日本侵略者强占。社会局势混乱不堪,东北广大地区学校被迫停课,学生离散逃亡。伪满洲国成立后,整个教育体制、内容等都并入了殖民主义教育轨道……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关键。美国女记者海伦·斯诺在事变前两个多月即通过采访张学良向外界最早报道西安事变的成因,从而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海伦·福斯特·斯诺(Helen Foster Snow),笔名尼姆·威尔斯(Nym Wales),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任妻子。1936年夏,斯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访问,促成了海伦的第一次陕西之行。这年9月初的一天,留在北平的海伦收到红军信使转来的斯诺的密信,斯诺让她速到陕北共同考察这块红色“新大陆”。海…  相似文献   

9.
韩开琪 《档案时空》2015,(11):12-13
为实现图谋已久灭亡中国的野心,日本于1931年6月在中国东北制造了“中村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借机向中国东北当局发难,集中关东军于沈阳进行威胁.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对沈阳炮击,并同时在吉林、黑龙江对中国发起进攻,至1932年初,日本得势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在此民族存亡之时,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抗日救国呼声骤增,江华亦然,保存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档案馆的中华民国20年10月21日的《江华民报》全文登载了当时江华县立高小学生杨森的《反日救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戴伟 《黑龙江档案》2013,(4):138-139
1938年9月26日至10月18日,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当局在东南满地区对以抗日名将杨靖宇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展开了秋冬季"大讨伐".  相似文献   

11.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悍然向中国东北守军沈阳北大营发起突然袭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迫使日本帝国主义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主力舰“密苏里”号(同时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甲板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日本外务大臣签署日本投降书。参加仪式的人数众多,各国记  相似文献   

12.
唐代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馆现存六件唐代档案,原藏于敦煌石窟,夹杂在唐人写经之中。一九○九年后,罗振玉请学部购运敦煌石窟文物,这六件唐档便落到了罗振玉手中。 “九·一八”事变后,罗振玉为追随溥仪,将其所藏的明清档案和这几份唐档,全部奉送给伪满洲国,在省立奉天图书馆保存。一九四八年沈阳解放后,为东北图  相似文献   

13.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是蓄谋已久的,1928年炸死张作霖就是一次尝试,为武装侵略做准备一刻也没停止过。频频“游历东北”,进行实地侦察和战术研究,加紧军事演习,为武装占领东北制造条件。精心策划的榊原农场事件、龙井村事件、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等,都是恣意挑衅的借口。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一  相似文献   

14.
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炮制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开始了对我国东北人民的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在以武力镇压东北人民反抗的同时,于1932年7月25日成立伪满协和会,开展以伪满“建国精神”、“民族协和”为中心的思想宣传,欺骗东北人民,泯灭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思想意识,服从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伪满洲国元首执政溥仪担任伪满协和会名誉总裁。直到1945年8月17日,伴随着伪满洲国的垮台,伪满协和会才随之自动解散。伪满皇帝溥仪兼任伪满协和会名誉总裁时间长达十四年,对于伪满协和会各项职能的发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溥仪伪满协和会名誉总裁的身份,能够进一步揭示伪满头号汉奸溥仪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以侵占中国东北为目标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侵犯,南京国民政府在奉行不抵抗政策,要求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的同时,认为“对日作战,唯有以运用外交为重心,使倭寇受精神上之打击为第一要义”,因而把解决中日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外交斡旋上。为此,国民政府对美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希望美国能出面主持公道,干涉和制裁日本,同时给予中国援助。但是这一系列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本拟就事变后国民政府对美外交过程及失败原因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6.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九&;#183;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当局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东北大部分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民族义愤。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及时发表宣言和决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号召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  相似文献   

17.
这里发表的美国国务院与驻华使馆之间有关西安事变的往来电函,译自《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36年第四卷(Foreign Rolations of the 11nited States,1936,Volume Ⅳ)。本组史料表明:美国(实际上也包括英国)在西安与南京之间未进行任何调停,也根本不打算出面调停;美英向南京政府提出的解决事变的方案,实质是要张、杨无条件释放蒋介石来换取南京政府对其发起事变的“赦免”,即褫夺兵权,放洋了事,美英则担保张、杨生命安全,并护送出洋。美英并未同西安方面直接交涉,向南京当局提出上述方案也为时很晚,因此对事变的和平解决并未起直接作用。史料比较具体地反映了美国方面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南京政府当局的态度和为解决事变所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我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坂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他们三人的军事发迹史一定程度上就是日本侵华战争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华创办的历时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从1906年10月18日创刊至1944年9月14日改为《康德新闻》奉天版《,盛京时报》垄断东北报业长达38年。虽然对于《盛京时报》已有研究,但鲜有人关注到该报对“皇姑屯事件”的呈现。张作霖的日籍顾问町野武马认为,皇姑屯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开端,更是太平洋战争的远因”。①分析《盛京时报》对“皇姑屯事件”的报道,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看清日办华文报纸为日本侵略利益代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王戡 《兰台内外》2014,(6):18-19
正80年前,中国版图上出现过几个因外国势力入侵或干涉而形成的伪政权。由于二战前和二战中国际局势的演变,这些伪政权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其中以位于中国东北的伪满洲国最为独特,承认该政权的国家中既有轴心国,也有同盟国。在彼此承认和建交背后的是非曲直,颇值得玩味。来路不正的政权最需要别人承认伪满是"九·一八"事变的产物。发动事变的日本关东军为了长期统治中国东北,派遣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