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氓》:正反对比 美丑相形 在《诗经》弃妇诗中,《卫风·氓》可视为《鄘风·谷风》的姊妹篇。全诗通过女主人公对自己不幸婚姻的沉痛诉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诗篇紧扣女子内心感情的变化,或叙说经历,或发抒怨愤,或控诉不平,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形成起伏跌宕的艺术结构。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 首章,追叙氓向女子求婚与女子许婚的经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代指诗中男子,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释为“自彼来此之民,从民从亡会意”。女主人公的诉说,一开始便落到氓“抱布贸丝”的憨态上;男子第一次向她求婚的情景,清晰地保留在她的记忆里。“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紧接着笔锋一转,便用一正一反的句  相似文献   

2.
《卫风·氓》是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叙事诗。诗中讲的是一个古今中外反复上演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全诗六章,情节单一:一二章写婚前,三四五章写婚后,第六章写结局,整个故事是在抒情女主人公的追述中展开的。分析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应是教学这首诗的重点之一,而抓住抒情线索则是分析女主人公形象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魏风·汾沮洳》是一首女子对她所锤爱的男子唱的赞美诗,诗中表达了对公族大夫世卿子弟的鄙视,显示出较强的战斗锋芒.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均分为三个层次,采用复沓的章法,用女子的口吻抒写.第一层,各章开头均军女子所进行的采摘劳动,并点明其劳动地点.首章“彼汾沮洳,言采其莫”;次章“彼汾一方,言采其  相似文献   

4.
《诗·唐风·绸缎》三章句式相类,首章言“见此良人”,二章言“见此邂逅”,本章言“见此集者”。小序以此诗为“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姑无论小序之说确否,而此诗言婚姻,或言性爱,则是可以肯定的。《孟子》以“良人”为丈夫,但《诗经》之“良人”未必不是女子;《国语·周语》有“三女为第”之说,则‘“集者”指女子无疑。“‘邂逅”,毛传云:“‘解说(悦)之貌”,若以“良人”、‘“奖者”之实指人者类推,”‘邂逅”不当是“貌”,且“见此解悦之貌”也甚不辞。《诗经》多有数章反复吟咏一事之例,如《魏风·伐植…  相似文献   

5.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以温柔敦厚的封建道德观念说解《周南·葛覃》一诗。同《毛诗》一样,朱熹把诗中的女主人公描绘成一个可以“厚人伦敦教化”的贵族妇女形象。余冠英先生在《诗经选》中也说“这诗写一个贵族女子准备归宁的事……”这就是说,余冠英先生也首肯了朱熹的观点,即认为诗的女主人公是个贵族妇女。不过朱熹把这个女子说解得更富有封建伦理色彩罢了。我以为从全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看,它反  相似文献   

6.
知君断肠令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树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这是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的全诗。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青年女子为恋人的真情所感动,毅然与其私奔的事,赞扬了此女爱情的热烈、执着。诗中的“暗合双鬟”意为偷偷地将原先分为两股的发髻合在一起。为什么要这样呢?原来,当时的风俗,“双鬟”是处女的标志,出  相似文献   

7.
“七月流火”词义嬗变杂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豳风》。该诗凡八章八十八句,为《国风》中第一长篇。诗中写及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间每月为贵族从事农业劳动和生活情况,全诗三次提到“七月流火”。今浅释其义,就教于方家。一、“七月流火”之本义“七月”,此处指夏历(俗称农历)七月,“流...  相似文献   

8.
王维的诗作《使至塞上》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而广为流传,但对于诗中涉及的地名,各家说法不一.文章经过考证认为:“塞上”和“边”应指居延海附近;“大漠”指的是巴丹吉林沙漠;“长河”乃现在的黑河;“萧关”并非唐代的萧关县,而是代指边境;“燕然”也并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敌国境内.关于此诗的写作的时间也并非是各家所说的开元二十五年,而是开元二十六年春或此后的某一年春.  相似文献   

9.
语言趣例     
我们生活中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请看下面的例子:▲“手足”———有时并非指“手”和“足”,而是指兄弟;“须眉”并非指“须发”和“眉毛”,而是“男子”的别称。▲“老了”———有时并非指一个人年龄大,而是说“去世了”。▲“看我不打你”———这里的“不打”并非指“不打”,而是说“要打”。▲“这张床够长的”“那人够坏的”———前一个“够”是动词,意思是“足够”,后一个“够”是副词,意思是“非常、十分”。▲“坐大牢”———并非指“坐”在大牢里,而是指被“关”在大牢里。“坐车去的”里的“坐”也并非一定指…  相似文献   

10.
湖北荆门郭店楚简《缁衣》第九章引《诗》,学者以为是《小雅·都人士》,但用字、用词、用韵、句数、结构、内容与《礼记》所引、《毛诗》迥然不同,也不见于汉代服虔所言逸诗。而《毛诗·都人士》首章与后四章在内容表达、主题思想、结构逻辑又难以统一。因而“三家则亡”,“毛氏有之”,不过是郑玄所见文本的一家之言。《礼记》引诗是对旧本的增益改换,后世《毛诗》学者将其中《缁衣》“子曰”文字写入诗序,也将诗句移入《毛诗》文本,成为《毛诗·都人士》首章。但有学者指出郭简为“节引”,“鲁、齐、韩三家诗没有《毛诗》的首章六句,当属脱漏”,也是值得再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In the Bible,the word"contract"is the core concept,which refers to the covenant between God and man to regulate people's behavior,to give people the interests of the world,and to form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In this paper,the three important contracts concluded by God and man,namely,"Noah's covenant","Abraham's covenant","David's covenant",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pirit of contract in the Bible.  相似文献   

12.
对于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千夫”一词的含义,毛泽东认为是指“敌人”,有人认为是古代武官名,也有人认为是指众人。综合考察“千夫”、“千夫指”两词的含义,可以得出结论:千夫,本指众人,在鲁迅诗中特指人民大众,而“千夫指”本意为被指责的人,在鲁迅诗中指敌人。  相似文献   

13.
“蓝领”较频繁地出现于我国媒体,指称我国特定群体应该是进入新世纪最近几年的事。目前“蓝领”在与“白领”对立的语义场中,侧重指称企业工人,包括体力型工人和技术型工人(包括技工和高级技能人才)以及服务行业一般员工。“蓝颜知己”指称生活在女人身边或远方,关系介于情人与朋友之间的那样一种男人。  相似文献   

14.
禅宗思维和诗性思维之间的“自性”观、“空”、“无”观有着本质的区别,禅与诗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但二者也有着极大的关联。并且这种关联还并非时人所论述的那样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而是一种双向渗透,禅宗思维中也不可避免的渗透着诗性思维。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古代的诗性思维最终促使了禅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狂鼓史》中被誉为“神来之笔”的“乌悲词”可以说是“曼倩诙谐不是耍”的重要表现。《狂鼓史》中三段“乌悲词”,其“曼倩诙谐”是表,其“不是耍”的真意是里。通过对“乌悲词”在戏剧结构、情节内容和思想内涵上的作用,展现出徐渭在戏曲创作上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6.
文章由朱光潜对"日出江花红胜火"中"江花"的解读入手,分析了"江花"的颜色、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江花"既指江边的鲜花,也指浪花。  相似文献   

17.
海子的诗作《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以生命为代价换回的一首生命之作。论文抓住“明天”、“闪电”、“陌生人”、“温暖”等诗句进行探寻和理解 ,重新解读了诗作的内容 ,剖析了诗歌创作的文化背景 ,指出了诗歌的局限性 ,以期争鸣。  相似文献   

18.
也谈"三远"     
刘勇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12-114
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平面成像的视觉艺术,与西方绘画一样也依据和应用透视学原理,关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透视理论,后人讨论最多的是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和平远。三远法,实则是宋代以后山水画创作兴盛,画家们在实践中发挥到淋漓尽致地步的“移动观景”“以大观小”等观察方法的系统化、理论化总结。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地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交往关系的发展中。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每一个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的理解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而且"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个体)和人类(集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这种"人类最全面的发展"即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是内在地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作者细读了丁放教授《关于"正始之音"含义等问题的辨析--兼答穆克宏先生》一文后,有些想法,写出来,供参考.作者在"正始之音"含义的理解上,坚持自己的看法;仍认为陈子昂《修竹篇序》中所说的"正始之音"是指风雅诗;仍认为曹丕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对以上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