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歧义与幽默是英语中极为普遍的两种现象。英语语言歧义可产生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英语语言的幽默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英语语言的歧义。分析研究歧义与幽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幽默,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歧义现象在英语中普遍存在,本人作者介绍了英语句法歧的定义和典型句法歧义现象,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歧策略进行了分析,这对英语学习者和教师教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可以分为蓄意歧义和无意歧义。“无意歧义”在交际中可以避免 ,而积极利用“蓄意歧义”可以达到一语双关、声东击西或某一特定交际目的 ,因此将英语歧义研究与英语交际教学相结合对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歧义现象是英语语言中的常见现象。歧义现象的出现,给语言达意带来了模糊性和多元性。尤其是作为语言接受者的人们往往对歧义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产生不同的理解,形成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反应。正因为如此,作为语言驾驭者的人类,对语言的歧义现象应予以重视。为此,本文着重论述英语歧义现象产生的根源,如何理解歧义语言,以及如何准确使用语言表达说话意图,避免歧义。  相似文献   

5.
歧义现象在英语中是普遍存在的,尤其语法中的歧义甚多.通过对英语语法中歧义现象的研究,探讨了其产生原因,认为可以采用将省略部分补充完整,改变语序,改换句型和结构等方式来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6.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蓄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和无意歧义(unintentional ambiguity),并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  相似文献   

7.
歧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英语中的歧义句更是屡见不鲜。结构歧义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句法学领域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以最简方案为基础,对产生英语中几种结构歧义的来源进行句法机制方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语言歧义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词性的转换和成分结构是引起英语歧义的两个主要原因,要辨证地看待英语歧义。  相似文献   

9.
英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词汇丰富,语法灵活,部分句子结构松散等特点,这使歧义现象得以产生。英语的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词,词句或句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解;或者说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歧义通常分为词汇层次,句法层次和语用层次上的歧义。即:词汇歧义(lexicalambiguity),语法歧义(gramrnatical ambiguity)和语用歧义(pragmatic ambiguity)。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对英语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歧义这一现象的分析 ,论述了人们在言语行为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借助多层语义这一层面所产生的施事效果 ;从语用角度探讨了歧义在社交互动条件下对语言交际行为的意义和效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境歧义和语法结构歧义四个方面对英汉语言歧义现象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通过英汉语言歧义现象的对比,探讨造成两种语言歧义现象的原因;分析英汉语言歧义的特点;研究如何避免不应有的歧义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英语的否定词可以越过相邻的词而和相距甚远的成分发生关系 ,产生不同的否定范围 ,从而造成歧义 ,导致误解。我们可以通过口语语调的变化、书面语打标点符号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消除英语否定的歧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素质、教师素质、教学硬件及学校的具体导向等等。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归纳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学交流需要清晰的概念。"梯度"一词是中国生态学迅猛发展过程中引入的新概念,其含义与在其他学科中有所不同,导致了使用上的混乱。对该术语的原意、在中国生态学中的引入和误用进行系统分析,剖析造成误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俄语语料库中的例句,并通过与相应的英语情态意义研究的对比发现:在俄语语言处理过程中存在三个不确定因素(情态意义的不确定性,动词体的选择,否定提升);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容易导致对句子意义的歧义理解。尝试提出下述观点:自然语言乃至机器语言中消除歧义的理想解决方案是使一个情态词语只匹配一个情态意义;使一种否定的线性顺序只具备一个管辖领域;动词体的选择也具有唯一性。从对实际语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代俄语的确有依靠句法手段来决定否定辖域的方法逐渐让位于语义手段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几种常用的整周模糊度求解算法,在比较了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最小二乘法和LAMBDA法的优点综合于一体的算法具有较大的优势,能有效减少备选整周模糊度的组合数,并采用多种约束信息来剔除不正确的模糊度组合,从而快速确定整周模糊度,最后给出了整周模糊度求解算法的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7.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始终存在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紧张关系的缘由在于"罪"的不明确性。该罪的不明确性表现行为类型与规制对象的模糊性。造成这种法律规范模糊性的关键性因素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政化倾向,而这种倾向又是与国家任务相一致的立法趋势。通过总结改善立法技术与规范法官解释,可以降低罪刑模糊性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歧义和模糊是语言学里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文章对这两个概念的特征、差别、相互关系及排除歧义和限制语用模糊手段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比较与讨论,旨在说明对歧义与模糊的研究虽然还处在发展阶段,但很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波束赋形是改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距离模糊的有力选择之一。从天线波束赋形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均匀直线天线阵的算法,将二次功率约束转化为线性场强约束,能够快速的改善天线的旁瓣特性,在模糊带区域形成局部低副瓣,从而有效的抑制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距离模糊。  相似文献   

20.
歧义心理意义建构理论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歧义词意义建构理论关注的焦点是语境起作用的时间点和歧义词意义相对频率的作用,而歧义句意义建构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句法和语义信息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主导性问题。语言建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阅读中如何建构一个连贯的心理表征或结构。研究歧义心理意义建构时,综合歧义词加工中的多重通达模型、选择通达模型、重排序通达模型和整合模型,综合句子加工中的自主模型和交互作用模型,综合语言理解中的建构———整合模型、结构建构框架等模型,从多侧面、多层次、多维度上解释歧义现象,对于增强歧义理论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