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叫诗话?诗话是一种漫话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谈论诗歌作法、探讨诗歌源流的著作。它是在诗歌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诗歌源远流长,特别发达。约三千年前的殷商卜辞和周易卦爻辞,已经有了一些用文字记载的极其简朴的原始诗歌。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更出现了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已经相当成熟。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合称“风骚”,  相似文献   

2.
《诗经·小雅》与《周易·卦爻辞》之间有着某些相似,这种相似主要表现为对天道、朝政、人生的忧患意识,本文在对其忧患意识作比较的同时,还就《周易》卦爻辞的制作年代,卦爻辞和《小雅》中部分诗歌的来源,作者群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周易》对魏晋诗风演变产生至少四方面的影响:《周易》修养论为魏晋诗人出处进退提供了基本准则,促使其形成或刚健进取、或默守柔退等多元人格;《周易》划分象的类别及观物取象的方法,促进了魏晋诗歌的意象建构,也使之呈现出品类丰富、崇尚写实的面貌;《周易》情辞论为魏晋诗人继承发展的同时,又与儒家诗言志、情物交感论有机结合,使魏晋诗歌具有深厚的情蕴内涵;《周易》文学化进程在魏晋时期加剧,魏晋诗歌在以《易》为典的基础上,体现出冲迈、清丽、玄远、睿智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火炬颂》、《战地黄花》、《写在火红的战旗上》三部诗歌选集,是红卫兵诗歌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卫兵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前半部分重在钩沉辑佚 ,辑录出《周易》中的二言诗、三言诗、四言诗和杂言诗一百多首 ,因此 ,作者认为 ,《周易》是先秦的一部占卜诗集。《周易》中的诗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其中的二言诗、三言诗以中国文学起源期的诗歌填补了《诗经》之前的诗歌史料空白 ;同时 ,《周易》以二言诗、三言诗、四言诗等较为完备的诗体系列 ,填补了《诗经》之前的诗体空白 ,它对于中国文学起源和早期诗体的研究 ,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谈《易经》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周易》)被人们尊为“群经之首”,严肃的经学家们把它看作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哲学著作,同时也把它当作一部占卜的书。然而,很少有人从文学的角度去观照它。本文正是从文学的手法、诗歌的特点等几个方面揭示《易经》的文学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周易》是我国文学光辉灿烂的第一页,它在艺术手法和文学理论上都有许多开创,本文从表现手法、诗歌色彩、语言词汇及寓言故事等方面论述《周易》的文学特色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诗经》大小《雅》的文学价值在现代诗经学史上一度受到忽视。通过对大小《雅》相关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诗经》大小《雅》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达到了当时诗歌艺术的最高水平,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主要形态——叙事诗歌和抒情诗歌在大小《雅》中都已得到了相当充分的发展。这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占筮之书的《周易》,在其卦爻辞中却孕育着中国早期文学诸文体的胚芽,于占筮之树绽放出文学之花。它不但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殷末周初原始文学的风貌,保存了甲骨卜辞之后、《尚书》和《诗经》之前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段珍贵史料,而且像“太山遍雨,河润千里”那样开启了后世的文体,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寓言、散文诸文体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大约成书于商周之际的卜筮之书《周易》,恰好处于甲骨卜辞向《诗经》过渡的历史文化层面上,充满神秘而且又富有想象色彩的神话传说和原始巫术以及祭祀中诗、乐、舞三者合一的仪式氛围,无不影响着《周易》成书过程中的作者们,使《周易》这部书渗透着那个特定时期诗的智慧和艺术精神,也为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国最早的古典诗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古典诗学源流研究必须涉足的一个文本。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的本事一直无人揭示,它其实是由《周易.井卦》生发而来,并吸收了魏王弼注与唐孔颖达疏的思想。正确解读这首诗歌必须把它与《周易·井卦》、王弼注及孔颖达疏结合起来。从《周易·井卦》来看,《井底引银瓶》表面是对封建家长的控诉,但实际上主要是对遇人不淑的怨恨。《井底引银瓶》似乎寄托了白居易母亲陈氏不幸的婚姻。《周易.井卦》还可能影响了《金瓶梅》的命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上园派"是20世纪80年代具有重要影响的诗歌理论群落之一,是继"传统派"、"崛起派"之后形成的具有中间道路特征的诗学流派。它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和《诗刊》的诗歌观念、《诗刊》举行的一些诗歌活动、《诗刊》的有关编辑人员等有着密切关系,是文学期刊推动文学观念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诗刊》这个阵地将这些诗论家集中在一起,又通过这个阵地将他们的诗学主张推向读者。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与模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诗歌的英译中离不开模糊性美学。在英译《红楼梦》中对诗歌的翻译能够直接体现出各国不同的审美联想、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方面。文学作品翻译能够折射出不同国家审美的差异,文章以《红楼梦》诗歌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孔子强调诗歌讽谏功能的诗教、诗学观,对汉代产生了重要影响。《毛诗》大小序、三家《诗》、司马迁、班固、王逸、郑玄等皆继承了讽谏论诗的传统。汉儒不仅在文学批评中强调诗歌的讽谏功能,还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以《诗经》当谏书;在创作上,仿照《诗经》作者“大谏”的传统,在诗歌中寄寓讽谏之义。重视诗歌的讽谏功能,是汉代诗学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义烈 《九江师专学报》1998,17(4):57-60,56
在《诗经》诞生以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纯文学著作,文学史家在研究上古文学的时候,常从一些非文学的著作中寻取资料,《周易》一书就被不少文学史摘录引用。本文对《周易》与上古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黄家玲于1975年以诗歌《扫街歌》登上广西文坛。几十年来,他在诗歌、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的创作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诗歌立意高深,比喻新颖,想象瑰丽;小说《神医奇遇》和《香蕉老板风流债》,形象独特,构思奇巧;报告文学《高路入云通天涯》等大都取材于作者家乡的现实生活,乡情浓郁。  相似文献   

17.
忠诚     
何鹰 《成才之路》2020,(1):F0003-F0003
回顾2019年,对于我来说,是丰收的一年,我不但在国内外的多家纸质媒体、网络诗歌平台上发表近百首诗歌,还获得诗歌奖。《转换草场》一诗,获得了"中华情诗歌散文联赛"金奖;《忠诚》一诗,获得了"图腾杯"全球情诗大赛的最美情诗奖。趁此机会,我特向发表和留用了我的诗作的《中国诗人》《中国风》等杂志的主编、责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18.
意象在中国传统诗学乃至思维中拥有重要地位。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象理论,与《周易》的卦象理论一脉相承,在诗歌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丰富。古典诗词的意象生成与《周易》中的取象思维方式即"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古典诗歌中意象的运用是对《易经》中取象思维的继承与超越。以具体诗作为例探讨古典诗歌意象与取象思维的关系,对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易林》一书源于《周易》,本为占筮之作,但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这一点自唐朝始便获学界确认。《易林》的文学价值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熔"立象"与"比兴"的艺术手法为一炉,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精神全面继承,同时,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题材进行了多方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高考语文的《考试说明》虽明确了诗歌鉴赏的考查要点,但因为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容含蓄、意蕴丰富,学生在鉴赏题上得分一向不高。本文从《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分析入手,谈谈如何从意象、风格、艺术手法、情感把握等方面掌握有效鉴赏诗歌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