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副词"总归"源于古代汉语动词性的状中式偏正短语,由最初表示"全部归结于"演变为表"最终义"的时间副词,其后进一步发展出表"对已知事实价值和特点的主观评价"的语气副词的用法。关于副词"总归"的演化过程及其功能演变,目前我们还未见具体的论述。本文拟从历时的角度厘清副词"总归"的形成过程,探讨其演变的动因、机制与特点。  相似文献   

2.
“刚”是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它最初是形容词,到了唐代,“刚”分化出表时间意义的副词用法,这个用法在以后的演变过程中,继续保持副词的语法功能。本文针对“刚“的副词用法,把它的历时演变作一系统的描写。并结合描写对它语法化的诱发机制作解释。  相似文献   

3.
“尽”是现代汉语中用法比较复杂的副词,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表范围的副词“尽”进行研究.在句法平面上,主要考察范围副词“尽”的组合特征;语义平面上,分析范围副词“尽”语义义项、语义量化及语义指向;语用平面上,“尽”具有突出语用焦点的作用,分析其句类选择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适”时间、语气两类六种用法。“适”衍生出抽象的位移义后,就可以出现于动词前面表情状,并进一步被重新分析为“正好”义。本文将“正好”义区分为时间副词与语气副词两类,一方面源于二者句法及语义的细微差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揭示从时间到语气的内部变化。从时间的“正好”进而产生近过去义和“偶然”义;做语气副词时不仅仅表强调、确认,还可以表假设和反预期。虽然“适”的每一步演变都可以在汉语史上找到类似情况,但从语义演变链来看,“适”仍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平妖传》中的表将来的时间副词进行考察和分类比较分析;详细分析了书中“将”、“要”、“还”、“又”等七个时间副词的功能、用法及语义特征;最后简析了表将来的时间副词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代,专用的判断词尚未形成.除偶用“是”表判断外,一方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用“为”表示弱性判断;另一方面则大量采用副词兼表判断.这种现象,从上古到中古、近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都有.大家知道,古今汉语判断句的谓语一般都可以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来充当,而这样的谓语又都可以受副词修饰.那么文言文中有哪些副词可以修饰名词性谓语并兼表判断呢?这是久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如“尽、皆、凡、悉、仅”等范围副词;“必、诚、良、即、则、乃、真、亦、复”等情态副词;“素、本、固、将、且、次者”等时间副词;“殆、盖、其”等语气副词;“非、匪”等否定副词,等等都能兼表判断.但它们仍旧是副词.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殊”在先秦就已经语法化为副词,最初是“特别”义程度副词“殊1”,它是由表“不同的”义的形容词语法化而来的.随后又发展出“根本”义否定性副词“殊2”“还”义情状副词“殊3”和“竟然”义语气副词“殊4”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代汉语中的副词“必”可用于表示假设,相当于“若”或“如”。“必”表假设的用法是词义吸收构式义的结果,是构式义与词汇义互动的结果。必类副词的词义演变在上古汉语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其具体过程包括语义漂白、语境吸收和规约化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副词“全”除了表范围和表程度两种用法外,还表某种语气,即副词“全”有主观性用法,而“全”产生主观性的必要条件是异态型主观量。副词“全”既可以表主观大量,又可以表主观小量。通过与“都”的主观性对比分析,发现副词“全”负载句重音时,主观性比“都”更强。  相似文献   

10.
“仍”的语法化经历了“动词——副词——连词”的发展路径和演变模式。“仍”由“沿袭”义动词逐渐语法化为表“屡次”、“依旧”、“相继地”之义的时间副词,再语法化为表示顺承和递进关系的连词。句法位置和语言环境的变化是“仍”语法化的重要动因,重新分析是“仍”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说不定”经历了由动补结构到语气副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由表实在的意义逐步演变到表情态的认知意义,意义逐步虚化,表示说话人对事件的主观认识、评价和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中学文科》2008,(1):8-12
【知识要点】一、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1.比较级 than表两者程度有差异。如:Tom is taller than his brother.His composition is written better thanmine.2.as 形容词或副词原级 as表“和……一样”;not as/so 形容词或副词原级 as表“不如……”。如:The pian  相似文献   

13.
安徽枞阳方言中的“一伙”具有总括副词用法。文章对其句法语义功能及其历史来源进行探讨。总括副词“一伙”主要来自于数量结构“表示人称的名词/代词+一伙”的重新分析,其演变路径符合“数量结构>总括副词”的规律。句法位置及使用频率是其副词化的主要动因,隐喻与转喻是其副词化的重要机制。文章最后还对“数量结构>副词”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类型学意义上的析理。  相似文献   

14.
“转眼”在现代汉语中表现为动词、名词、副词三种词性。文章基于现代汉语语料,从三个平面角度分析“转眼”:语里意义方面,简述“转眼”的语义演变,阐明其在实际使用中的丰富内涵;语表形式方面,说明“转眼”在语篇中出现的位置特点;语用价值方面,主要讨论“转眼”在句间和语篇中表现出的不同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汉语史上“便”走过“肯定副词——纵予连词——让步连词”的演变,这与“即”的“时间副词——假设连词——纵予连词”的演变路径有所不同。诚然,连词“便”的产生,受到汉语史上“副词——连词”演变的首发模式“即”的演变方向的带动,但两者的直接来源与演变路径是不同的。连词“就”和“便”都是受“同义词同向发展”规律支配而产生的,但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类推。一种是纯粹的类推;一种是既有同义词带动,又有自身发展轨迹的类推。  相似文献   

16.
汉语史上“好、喜、爱”均经历过从“喜爱”义能愿动词到“容易(发生)”义情态副词或“经常(发生)”义频率副词的语义演变和语法化、主观化过程.其共同的语法化条件是带谓词性短语作宾语、主语对宾语控制的衰减以及主宾语语义范围的扩展,语义基础是主语对于宾语具有积极意愿,语义演变机制主要是转喻和推理.  相似文献   

17.
寻翠 《文教资料》2014,(12):23-24
“一手”由名词性短语发展到摹状性副词和关联副词,意义变为“独自”。本文从历时角度对“一手”进行研究,旨在找到它的演变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它的演变动因。  相似文献   

18.
“的确”在现代汉语中高频使用,它具有篇章衔接功能,其具体的篇章衔接方式包括直引式、截取式、概述式和其他类等。从共时角度看,它具有表确认和表强调的双重主观性,在某些语境下它还具有交互主观性;从历时角度看,它经历了从形容词到饰谓副词,再到饰句副词,最终演变为话语标记的主观化过程,其间伴随着概念义的减弱、主观性的增强以及修饰辖域的不断扩大。最后,跨语言的比较表明,汉语“的确”的演变还具有类型学共性。  相似文献   

19.
“不一与程度副词共现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不+程度副词+形容词”;一种是“程度副词+不+形容词”。第一种情况的程度副词一般为深度绝对程度副词,整个结构表对深程度的削弱,形容词一般为褒义词,有委婉口气;绝大多数的程度副词都能进入第二种情况,其中的形容词一般也为裘义词,当为深度程度副词时,表加强否定,有讽刺之意;当为浅度程度副词时,表委婉口气。  相似文献   

20.
“千万”和“万万”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两个词,用作副词时,它们在一定句法环境中可互相替换,但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邢福义先生“表-里-值”三角的指导下,旨在分析“千万”和“万万”副词用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