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和老伴是同年同月退休的,至今已四年多了。退休后,我参加多项适合老年人的活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然而,我老伴这四年多来,经常是手里挎个小塑料桶,不停地打毛线,打得实在不想打了,就邀几个老太太打打扑克,一打就是一上午或一下午。时间长了,他回到家里嘀咕,说头痛,还经常耳鸣。我陪她多次上医院,吃了不少中药和西药,可这症状仍未消除。有一天,市钓协组织我们去参加钓鱼比赛,我邀请老伴与我一起去参赛。开始她不同意,说我是不是神经出了毛病,一个老婆子,从来也没有摸过钓鱼竿,钓鱼的方法不懂得半点,怎么还能去参加比赛?!我说没关系,不要被…  相似文献   

2.
姜丙利 《垂钓》2012,(6):70-71
与老伴结婚三十年了,历来都是钓完鱼我将家什往屋里一扔,由老伴全权处理,我拿筷子吃饭。老伴对钓鱼不感兴趣,有时间她就找“麻友”玩。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我和女儿劝她在家多调养身体,为了解除她的寂寞,我一有时间就拽着她去公园钓鱼散心。  相似文献   

3.
张仲斌 《钓鱼》2013,(12):48-49
至今为止,达到96岁高龄的钓友尚属罕见,王铁彬老钓友今年已经96岁。他是一位离休老干部,是原上海电影制片厂高级化装师,作品等身。他神采奕奕,除有特殊情况外,每周六他必定坚持请老伴相陪,去离家路程较近的上海植物园养殖池塘开展垂钓活动。他16岁开始钓鱼,后来参加革命工作之后,曾经中断过,但是在解放后,他经常钓鱼,尤其是离休之后参加了老干部钓鱼协会,更是经常参加钓鱼活动  相似文献   

4.
半个钓鱼人     
谢立娟 《钓鱼》2005,(8):34-34
我是个不会钓鱼的女人,但我却喜欢去看钓鱼,因为我老公经常去钓鱼。刚开始时我看他钓鱼,见他一脸专注的神情,仿佛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根本就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常常在等待他钓鱼时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待收竿时,他才会想起身边的那只“睡猫”,然后拖着迷迷糊糊的我向家的方向走去。这种甜蜜而又浪漫的故事常常发生,我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5.
8年前我做了胃部全切的大手术,紧接着又进行了大剂量令人难忍的化疗。大伤元气。在化疗过程中,由于毒性反应较重,很难控制住恶心和呕吐。老伴送来可口的饭菜,我勉强吃进一点,马上就呕吐出来。可当我出院不久,把刚钓上来的鱼进行野炊,却吃得很香,且饭量比在家时吃得多,睡眠也比从前好。这有力地说服了曾不让我去钓鱼的老伴。从这以后,她不仅不阻拦我去钓鱼,而且常陪我去钓鱼,成了我钓鱼的好助手、好后勤。  相似文献   

6.
陈天开 《中国钓鱼》2018,(12):95-96
今年78岁了,一生喜欢钓鱼。我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学钓鱼,那时跟村里的一位老人叫覃美清学钓鱼,我叫他四伯父。平时他喜欢我乖灵小巧的,他一去钓鱼,就叫我跟他一块到河边。每次他都拿着两三支钓竿,他自己拿两支,分给我一支钓竿,让我跟着他学。那时钓鱼用的全部是蚯蚓(我们壮族地区叫蚜虫)作钓饵,而钓竿是用山上野生的小金竹来做的。  相似文献   

7.
听爷爷说,我父亲从小就酷爱钓鱼,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在当地钓友中小有名气。我记事后,经常跟父亲一起去钓鱼。他是个善于揣摩垂钓技巧的人,每次去钓鱼都有很大的收获。他能巧妙地根据当地鱼类在不同季节下进食的习性,配制出多种多样的鱼饵,并在垂钓实践中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8.
陈中春 《钓鱼》2006,(17):42-43
2002年8月退休后,我经常骑自行车去莲花水库钓鱼。每次出门都很早。经常在半路上都能邂逅到一位钓友。每次与他擦肩而过时.都能听到他一声亲热的招呼,尽管当时我们并不相识,但感觉距离很近.因为大家都是钓鱼人。入夏后的一天.我又去莲花水库钓鱼.正好在茶店子这段路的路上又碰见了这位老人.我骑着车刚超过他不远。车的前胎突然一下泄气了。当我正在检查时。他已超了上来,问我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9.
我和老伴是一对钓鱼迷,都有10年以上的钓龄,就是不去钓鱼,也是几本《中国钓鱼》翻来翻去地百看不厌。说起来这河里的鱼大多都已钓过,不再新鲜。前年女儿女婿对我们说,海钓比河钓刺激,并说十一后邀我们到山海关海钓,没想这一钓却钓出个老外来。那是2006年10月28日,我和老伴女儿女婿如约来到山海关附近  相似文献   

10.
有时,完成一天的工作,我便到水库去寻找我的钓鱼伙伴,这种人钓鱼的瘾最大,一大清早就开始在这里钓到现在,就像一片落叶一样,端正地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每当我见到他时,他总是喜欢对我说,天下的各门哲学,他都身体力行,一一试过,但最后他自己想来仍然属于古时候僧侣隐士那一派。友人中,有一位老人特别精通垂钓,是一位渔猎高手,我那住地,是他往来捕鱼时最喜欢歇脚的地方,而我,也喜欢看着他坐在我的门边整理他的钓鱼用具。有时,我们也一起坐船到水库深处,一个坐在船头,一个坐在船尾,双方的交谈并不多,因为他上了岁数,已经有些耳背。有时,他嘴…  相似文献   

11.
老罗爱钓鱼     
在北京钓界有位颇具名望的女钓手罗荣林老大姐,现年69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309医院干休所退休人员。她虽已年近古稀,但仍经常活跃在塘边池畔和比赛场上。 钓鱼医顽症,结下不解缘 70年代末,罗大姐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晚上睡不着,白天吃不好,身体消瘦得不足百斤。对一到假日就早出晚归去钓鱼的老伴老庞越来越气恼。老庞每次钓鱼回来,她都是不理不睬,  相似文献   

12.
去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和儿子一道去钓鱼。儿子多年没回家,一回来就陪我去钓鱼,不论对我还是对他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3.
我出生在湘江平原,从小与江河湖泊为伴,搏浪嬉水,抛竿垂纶。自50年代迁居广州之后,很少有机会钓鱼。一个金秋的周末,大女儿带回新买的相机提议全家到植物园照像游玩。老伴、小女儿都附议赞成,只有我默不作声。我心里盘算着:植物园虽说好玩,但我已去过几次,再去必定索然无味,不去又扫她们的兴,如何是好呢?我突然想起有一位朋友住在植物园附近,同当地农民熟悉,不如趁机到那里试试竿,也让她们尝尝钓鱼的滋味。于是,我说:“好,你们去照像,我去钓鱼,钓到鱼就去那里烧烤野餐!”这一说大家都乐了,约定明早7时起床,8时出发。我整理了一下钓具,早早就…  相似文献   

14.
覃建谋 《钓鱼》2013,(6):20-21
我钓鱼虽然已经30多年了,但退休前并不知道《钓鱼》杂志。退休后,钓鱼的机会多了,就经常去渔具店。2001年有一天,我去渔具店,发现柜台上有一本报纸式的《钓鱼周刊》(8开),翻看内容相当不错,就借回来看。从此我才认识《钓鱼》,并开始订《钓鱼》。后来我从网上还知道全国共有钓鱼类杂志5家,就把其他4种同时订了一个季度回来看。经过对比,我认为《钓鱼》比较适合于本人阅读,就从中选优,开始坚持年年订《钓鱼》。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过去业余写作,主要是写诗和写民间文学。由于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一个风雨天,我正入迷地看《中国钓鱼》,耳畔忽传来老伴的呼唤声:“老易,家中的辣椒粉吃完了,帮忙剁点好吗?” 老伴平时对我钓鱼很是支持,如今让我干家务事我自然应该服从,于是极不情愿地放下杂志去剁辣椒粉。我一边剁辣椒,一边仍在想着《中国钓鱼》介绍的垂钓经验和鱼饵配制。剁着剁  相似文献   

16.
我爸爸是个钓鱼迷,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要去钓鱼,而且总是高兴而去,凯旋而归。他的钓友向他讨要“良方”,他就拿出《中国钓鱼》耐心细致地给别人示范讲解。  相似文献   

17.
每次去市场买菜我都很头疼,不知道该买点什么菜.放眼看去,无非就是鸡鸭鹅猪鱼等,家里人都吃腻了.然后有一天,当我像变戏法似的把一盘凉拌猪皮端上餐桌时,老伴和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瞬间就风卷残云地吃了个精光.吃饱后,老伴问我怎么想起做这道菜,我得意地说:“就是想给你们换换口味啊,你们要是觉得好吃,以后我就经常做给你们吃.”  相似文献   

18.
老伴爱打麻将,我爱钓鱼。老伴打麻将十有九输。输了就嘟嚷,就不平,饭吃不香,觉睡不宁,梦中直嚷“气死我了!”我想,常此下去可不行,老夫老妻应该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她打麻将的苦我不能分担,可我钓鱼之乐应当与她共享,但她不买我的账。我把培养老伴钓鱼的兴趣,共享钓鱼之乐的想法和孩子们一讲,立马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于是我们共同定计,赚她入毂。  相似文献   

19.
钓友伍先生对我说:他经常去钓鱼,多数都是跟着人家转,人家在哪里下钩他也在哪里下钩。他说关于找钓点的事,也知道一些,在一些书刊上经常有这方面的介绍,如有的说早钓西、晚钓东,长坑钓腰,方塘钓角等。但这些说法有时不够清楚,长坑的鱼为什么不到两头去?他觉得找钓点似乎应该有一个明白的标准,大家一看就能懂。希望就这个问题作  相似文献   

20.
夫爱钓鱼,在钓鱼的季节里,每逢假日必去垂钓,每次垂钓归来就兴致勃勃地谈论他的钓鱼经过。他的那股高兴劲儿,渐渐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些心动,真想亲自去体验一番。 昨夜的一场雨使星期天的空气格外清新,夫说这是钓鱼的好天气,刚好下午我没什么事儿,便随他一起到汉河去钓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