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新出版的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相似文献   

2.
李宏 《科学教育》2009,(4):95-96
初三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初中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中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相似文献   

4.
初三思想政治新教材(人教版)在每节后均设置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课”,对此如何认识呢? 一、初三活动课的定位“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认为:活动教育从研究内容上可分为“新型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里,伴随着活动课程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周艳梅 《学周刊C版》2011,(6):201-201
现行初中政治教科书增加了活动课内容.这是学科课程教学的新课型。本文结合初中政治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改革的理论.对所在地区的农村中学活动课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教学实践及理论研究对如何上好活动课进行了探索,以促进教师利用活动课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丽君 《教学月刊》2007,(10):13-14
开学的第一堂政治课,笔者曾经对学生提了三个问题:你印象中的政治教师是怎样的?你学习政治的态度积极吗?你对政治活动课的感觉又是如何的?学生的回答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是"枯燥、呆板、空洞"。学生的回答深深地刺痛了笔者。难道学生所反映的是政治课教学的本来面目吗?为了扭转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不良印象,为了证实政治课教学自身的价值,笔者认为,处于课改一线的政治教师首先要做个"时尚者",努力创新教学,完善"学  相似文献   

7.
如何上好活动课,有效地利用活动课教学提高学生能力,达到思想品德课知行合一的目标,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今,从中央到地方,对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研究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学校政治教研组也组织教师对思想品德教学进行了专题课研究,以带动思想品德课程结构改革,大力加强思想品德活动教学.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笔者也进行了系列探讨,并付诸教学实践.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三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批判质疑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在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就此问题作一些浅显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初中政治教学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对学生的升学考试来说,是一个必考科目,而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等方面来说,则是老师和学生都别有一番滋味,一些老师教得索然无味,有不少学生感觉到政治课味同嚼蜡。笔者认为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理念的落后,在于没有把政治课程摆到合适的位置,更没有把政治课程优化成为一门生动有趣且意义重大、作用突出的课程。下面将从优化政治教学模式这一个视角来做一个初步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初三政治新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政治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如何认识和实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体验与认识。  相似文献   

12.
活动课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因此,搞好活动课教学是广大政治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活动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体会到活动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苏科版教科书中,在每一章的结尾都安排了"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教科书对实践活动领域没有独立设置的章节,而且大多内容与考试关系不大,对所有老师来说,合理安排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切实地领会和落实编写的意图,使得学生通过活动课的学习与实践,取得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思考的课题.如何优化设计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首先笔者认为,数学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课程是有区别的.学科课程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活动课程则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拓宽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活动课。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让它成为课程改革的亮点呢?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增加了综合探究活动的内容,如何用课改新观念指导活动课教学,创造性地上好综合探究课就成为广大政治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吴文惠 《考试周刊》2012,(72):126-127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职业道德、教学技能、创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所任教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七、八、九年级教科书,就一改传统的抽象、枯燥的理论说教,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增加了大量的源自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变。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数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政治活动课教学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7.
黄吉富 《考试周刊》2013,(32):120-120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最亮丽的风景。要上好初三思想政治课,就要弄清其具备的特点。初三思想政治活动课应形式多样,有较强的目的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已推出的“3+X”新高考方案中.“X”既可以指现有中学课程开设的文科科目综合,也可以指理科或文理科目综合。综合科目考试改革,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必然选择。新方案的实施,对中学各科教学,尤其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面临严峻的挑战。那么,随着素质教育和“3+X”高考的实施,如何适应素质教育和新高考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运用能力?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复习,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活动课是思想政治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因此,活动课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初三思想品德活动课增加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本文简略讨论了"活动课"的特点、"活动课"教学注意事项及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为当前课程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