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要把握好声乐技巧中交融的情感因素 在演唱中,声乐技巧和情感表现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所以不可过分强调一种而忽视另一种。歌曲是将歌词和音乐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声乐体裁,用演唱的技巧与情感的抒发来激发歌者与听者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唱歌者表现的情感、情绪、情境等才是歌唱的目的。其基本要求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原则是情感表达胜于技术表现,也就是说无论歌唱技巧有多高,都是在主动与主导的情感要求下发挥其功效,表达作品的情感才是最高要求与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63-165
声乐表演是一门声音与语言相统一、歌声与情感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出色的演唱技巧与真挚的情感表达是完成歌唱表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二者相互统一、相互渗透、缺一不可。要知道有技巧而无情感的演唱只是一种技术卖弄,毫无意义可言;有情感而无技巧的演唱根本谈不上歌唱。因此,在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达到声情并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声乐是一门融语言,音乐和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它用歌唱的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心声。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歌曲演唱时,唱歌技术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把声音和情感结合起来,注重以情带声,是提高学生声乐水平及演唱技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声乐演唱中既离不开技巧,也离不开情感,这二者的合理运用,对于声乐演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作为每一个声乐学习的人,都必须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的知识。且二者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即在声乐演唱中,技巧是积极地对情感进行表达的一种手段。而情感表达则是技巧的目的和表达的意义。在声乐演唱中一定好好协调好情感和技巧的关系,促使二者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不能过分强调歌唱的情感,否则会丢失了音乐的审美。反之,对于技巧的过分看重而忽略了情感就会导致声乐演唱的空洞无物。在声乐演唱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情感与技巧?本文就围绕这一论题,积极地展开剖析。重点从当代声乐演唱的现状、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声乐演唱中的演唱技巧、声乐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这几个层面给予阐述。  相似文献   

5.
从根本上将,在演唱一首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将演绎的效果达到满意,那么就必须要准确把握"声"与"情",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声"以及"情"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听众们评价演唱者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针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来讲,"声"所表达的是演唱者的歌唱技巧,而"情"所表达的是演唱者在表演声乐艺术作品过程中对于自身情感的表现,正因如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声"以及"情"进行有机结合,不单单能够使歌曲的听众与演唱者之间形成共鸣,而且也是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的一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要把握好声乐技巧中交融的情感因素在演唱中,声乐技巧和情感表现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所以不可过分强调一种而忽视另一种。歌曲是将歌词和音乐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声乐体裁,用演唱的技巧与情感的抒发来激发歌者与听者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唱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影响歌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歌唱者要通过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使歌唱与情感表现同时进行.在演唱中通过艺术想象力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审美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通过深挖词意内涵、准确体验情感基调及正确运用声乐技巧来完成一首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要达到情真意切的感人效果.  相似文献   

8.
歌唱,是一种艺术活动,艺术表现的目的是传达思想情感,声乐艺术创造过程中对声音美的追求仅是声乐艺术表现需要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声音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用人声生动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以优美的声去感染人们的心灵。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歌唱时拥有扎实的声音技巧;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声乐作品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促使他们在歌唱中,声音和情感的结合,能完美的表达声乐作品,真正赋予感情的歌唱。声音与情感同行,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高尚情操才能获得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歌唱的心态是完善歌唱技巧的重要一面,声乐中所遇到的各种心态,及其克服办法;声乐表演中感情与声乐表现之间的关系;歌唱中的"情"与"声"的辨证关系.可以认为声乐表演者要培养出良好的歌唱心态,克服演唱时负面情绪的影响,在演唱过程中注意声音与情感并重,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0.
杨婷 《华章》2010,(31)
声乐演唱是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以人声、歌词为材料,通过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在声乐演唱技巧、艺术表现修养共同组成的声乐艺术中,技与艺向来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技巧与艺术是声乐演唱中紧密相连的两部分.  相似文献   

11.
声乐演唱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是表达声乐作品的内涵与演唱者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声乐艺术表达过程中,声乐技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演唱技巧的学习和应用,另一方面,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并且要从而使得整个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与观众之间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本文对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以及提高声乐演唱水平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促进声乐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声乐学习中,歌唱情感和歌唱技巧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这也是必须要提前掌握的基本知识。中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离不开歌唱技巧的灵活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在歌唱情感方面最有效地方式就是对演唱的作品再进行合理地创造,将作品的表达和演唱的情感结合为一体。声乐是音乐中的一大种类,而歌唱情感更是声乐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声乐艺术表现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声乐演唱是一种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情感是演唱的灵魂和支柱,在演唱中占主导地位。深刻而又生动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是歌唱表现的最终目的。我们在学习演唱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加强音乐情感的培养,这样才能确切地表达歌曲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屈海君 《时代教育》2012,(13):111-112
声乐演唱技巧方法与情感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不可分的,是所有学习声乐的人都应该了解并掌握的基础知识,声乐演唱技巧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表达出歌曲的内在情感,那情感表达的手段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声乐演唱技巧的应用。在歌唱中怎么去做到情感与技巧的和谐统一呢?首先既不能仅仅强调歌唱的情感以忽视技巧从而导致缺失音乐的审美感,也不能过度地追求技巧又导致情感的流失,使歌曲显得苍白与空洞。因此,要完美的演绎一首歌曲,除了具备娴熟的技巧外,还必须把握作品的内涵,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后以声带情,忘我地演唱。  相似文献   

15.
表达情感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歌唱的灵魂。歌唱者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现同时进行,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在歌唱中将吸气训练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并通过音色来表现,是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要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审美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这样才能做到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握与表达声乐艺术中的不同情感,是一名声乐学习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一名歌唱者要正确把握及表达声乐艺术中的情感,除了对作曲家、作词家所处的时代、它们的个性特点及乐曲歌词所产生的背景要有所了解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把握歌唱情感的审美特征及歌唱者的演唱技巧与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用人嗓发出的声音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民族声乐作品最贴近大众生活,最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所以其演唱要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孟姜女》是民族声乐园地中的一支奇葩,通过对其演唱表现处理的了解,可以窥视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表现处理技巧,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歌唱艺术是优美的声音、丰富的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李秀博 《文教资料》2007,(32):43-44
在声乐演唱中,"声"与"情"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声"为情的物质载体,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情"是声的表达内核,是歌唱艺术存在的目的。歌唱者只有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以心灵去感受,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特点是通过美妙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表达歌唱者的真情实感。确实,一首歌曲唱得好坏,除了声音条件和演唱方法外,主要的是音乐表现。实践证明,只有技术掌握得好,再加上良好的音乐表现,才能感动观众,打动评委。因此,我们平时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在声乐的艺术创造上,把声乐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紧扣强化中师生声乐演唱情感表现力的主要目的,分析情感表现力缺乏的产生原因,研究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训练歌唱技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使演唱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20.
江晓燕 《文教资料》2010,(11):103-104
歌唱者既要注意声音技巧的运用.又要讲究情感的表达,二者不可分割。因此在歌唱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声音技巧的提高.而且要挖掘作品的情感内涵.将声与情这两个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演唱才能声情并茂,歌声才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歌唱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唱歌中愉悦身心,在提高艺术素质的同时,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