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旧北京提起"天桥马连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称为"天桥马连良"的是天桥著名演员梁益鸣. 梁益鸣是北京通县千塘村人,本名梁大龙,1923年加入天桥"群益社"科班学习,排行为"益"字,故名梁益鸣.后来他在天桥演出了近40年.  相似文献   

2.
在天桥市场提起"数来宝"的曹麻子,没有人不知道. 曹麻子是北京大兴县青云店人,农民出身,因脸上有麻坑,故艺名曹麻子.他从民国元年(1912年)就来到北京,在天桥东边川堂院的小店居住,这一住就没出过小店,直到上世纪30年代因病回乡.  相似文献   

3.
经常看我们<北京档案>副刊栏目的读者,大多数人都会注意到这个名字--崔金生.崔老是我们刊物的老作者了,自从创刊后他就一直是我们作者群中的坚实一员,与我们一同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两年,崔老更是抖擞精神,在我们的"京城茶座"栏目中力扛"天桥旧话"这一子栏目,专门描述他眼中的天桥旧人物,文笔简捷生动,绘声绘色,语言极具北京地方风味,仿佛又把读者带入到上世纪那个斑驳陆离的"万花筒"世界.  相似文献   

4.
天桥的桥     
电视连续剧播出<天桥梦>时,主题歌的头一句就是"天桥没有桥",当时不少青年和孩子们都问我:"天桥没有桥,为什么叫天桥?"这是一些古装电视片不尊重历史,误导观众.  相似文献   

5.
“云里飞”     
"云里飞"是"老云里飞"白庆林的儿子,名叫白宝山,艺名毕来风,侯宝林管他叫"云里飞二世",在天桥三角市场演出,高搭天棚,围三条长板凳.他开场前总先用白沙撒字:"平地茶园.风来吹,雨来散,今天挣钱明天吃;人歇工,牙排队,肠子空着活受罪."当招来不少人围看时,他便开场表演了.  相似文献   

6.
大刀张宝忠     
张宝忠是天桥著名艺人神弹子张玉山的次子,他自幼跟父亲走江湖,打把式卖艺.十几岁时在绥远、张家口一带卖艺,以春秋刀、刀里加鞭、力拉硬功见长,十六岁在张家口一带就享有"大刀张"的盛名.  相似文献   

7.
崔金生 《北京档案》2005,(10):45-45
"平地茶园"在天桥三角市场内,三角市场是根据地形命名的,地点在天桥市场偏西的中心地带,面积不大,四周有门脸房围绕."平地茶园"是这里惟一的戏场,最早是"老云里飞"白庆林献艺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目睹天桥“小金牙”拉洋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金生 《北京档案》2004,(11):51-51
据报载,老天桥"拉洋片"已列入北京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拉洋片"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天桥"拉洋片"资格最老的,就是"天桥八大怪"之一的大金牙,原名焦金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桥"拉洋片"有五、六处之多,可是谁也没有大金牙挣钱多.  相似文献   

9.
大兵黄是天桥中期"八大怪"之一的人物,名叫黄才贵,后改名黄德胜,字治安,因身量高大、体格魁梧,出身行伍,所以绰号大兵黄,而他的真名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正>奉天北市场,俗称老北市,号称民国时期东北第一市,是当年老沈阳人休闲、购物、娱乐的综合场所。在这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所不包。它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等齐名,是全国十大"杂巴地"之一。北市场的地界儿在奉天古城的西门外,最初叫十间房。清初这里是一片荒野、坟地,后来皇太极在这一带建了实胜寺,修建庙宇的工匠等聚居在这里,在小西边门至实胜寺的土路旁,陆续盖起十余间低矮的简易平房居住,聚成一个小村落,后来当地百姓就称这里为十间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