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国松 《历史教学问题》2020,(1):27-32,164,165
教科书是形塑和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作为日本侵华暴行的典型,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即被写入中国教科书并延续至今。80年多来,不同时期中国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的记述,在抗战动员、审判日本战犯、揭露国民党政权消极抗日、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或淡化侵略历史的言行,以及国家公祭等不同语境中,被重新整合与诠释,其书写内容、角度和方式均有所变化。这并非意味着南京大屠杀历史本身发生了改变,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不断深化。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是新时代中国教科书南京大屠杀历史书写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缘起培根曾说过"学史可以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从培根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每门学科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历史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是一门人文学科,博大精深,如中国史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有无数英雄人物,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  相似文献   

3.
申霞 《中学教学参考》2013,(27):117-117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黄桥老区,大部分学生出身农村家庭.根据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改变了一个农家孩子的命运,就可以改变一个贫困家庭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那么如何最高效益地激发学生的成才内驱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呢?笔者现从目标管理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考,曾是一代人最难以忘怀的坎坷记忆.岁月蹉跎,百废待兴.1977年,中断10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一举措重启了千百万人的"命运之门",无数有志青年重新捧起书本,从农村、工厂、牧区、林场等四面八方涌向考场,书写下青春激扬的梦想.高考的回归,改变了无数青年学子的命运,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为我国新...  相似文献   

5.
上了《和氏献璧》一课后,我感触很深。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一块宝玉,它的出现、隐没曾牵动无数人命运的沉浮。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百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党的十五大把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概括成一句话: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7.
游泸定桥     
到达泸定县时已临近黄昏,残阳吐露出最后一丝光线,映照着这座英雄的历史名城。泸定,一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名字,一个用红军鲜血书写的名字,一个让无数人神往的名字。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轻轻地走近了你,尽管身体有些疲惫,天色也有些暗淡,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我游览的心情。  相似文献   

8.
作在尊重历史曲基础上,以旷世奇才陈子昂的人生命运为艺术骨架,描绘了一幅武则天时代中国人的生存画卷。这是一部围绕人性与政治阐释命运的小说,其强烈的心灵冲击力使人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影片《辛亥革命》投资一亿元人民币,首次全景式再现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精神令人感动.历史教学如果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无疑将起到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杰出的爱国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历史的:中国梦的出现是中国从辉煌走向苦难的历史,中国梦的初步实现过程是中国人民反抗三大敌人光荣革命斗争史;中国梦是现实的:中国梦的第二步实现过程,同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中国梦是未来的,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来看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和所彰显的历史发展方向。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可以更好地揭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资本主义开启了世界历史进程,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异化,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创造了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型文明,引领世界历史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当代历史散文沿袭并开拓了散文的智性传统。在南帆等人的散文作品中,“历史”不仅意味着一种叙述策略、一种主题,同样意味着一种智性的向度,孕育着散文发展的某种新趋势。南帆在历史叙事、人文思考、人格塑造、现实关切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散文所体现出的“冷峻”态度,转而从关系的层面来理解和表达智性,主要表现为历史与人物、抒情与审智、人格与命运等,实现了由文化智性向历史智性的跨越与突破,彰显出中国文化内部隐含的创新活力。南帆历史散文丰富了当代智性散文的版图,其有关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的理论阐述亦为当代历史散文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用历史的眼光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历史发展,用现实的眼光分析了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表现和原因,用未来的眼光分析了了资本主义改变不了必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徐寿明 《教师》2012,(33):95-96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对高中生爱国主义思想、基本历史认识和历史智慧的形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提出,高中学生应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A然的关系,养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命运。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但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历史"这个词就会使人立刻想到布满灰尘的故纸堆。作为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最初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真正进入这个世界,才体会到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世界。在浩瀚无边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英雄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诗篇,有无数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世界的命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幅幅真实的画面,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加深对真实历史的感受呢?我想情境教学的使用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农大的历史,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结合校史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体现了实践教学特色。可以通过小历史感知大历史,增强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切身感受,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由此激发学生爱国爱校情怀;通过讲述校史、参观校史馆,可以改变一味的课堂教学方式,走出教室,落实教学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校史教育可以拓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通过系统回顾几代农大人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发挥校史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一项政策的出台,经过中央高层怎样的反复揭秘历史,掀开不为人知的一页欢笑、泪水、无望、希冀一个决策,改变无数青年一生的命运记录曾经的历史,回顾不曾忘却的往昔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国人非常重视历史的育人功能,并且逐步认识到历史具有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今天,在积极倡导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之时,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因为:一方面历史教育可以为培育民族精神找到根基,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主体。  相似文献   

20.
改革再出发     
<正>昂首阔步,骏马始腾跃;扬帆起航,改革再出发。36年前,发端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改变了华夏儿女的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36年中,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每一个改革举措都是一座历史丰碑。回望来时路,改革创造了经济总量增长百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几十倍的发展奇迹,使一个曾担心"球籍"的泱泱大国重新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