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  相似文献   

2.
刘向《说苑》里有这样一段话: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 烛乎?”平公曰;“安有人巨而戏其君 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也。臣 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 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 明。秉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平公 曰:“善哉!”把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个意思: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了,  相似文献   

3.
何不炳烛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①有为人臣而戏②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平公曰:“善哉。”(《说苑·建本》)【注释】①安:哪里。疑问代词。②戏:取笑。③安敢:怎么敢。安:怎么,疑问副词。④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孰与……乎:与……相比,哪一个……呢?古汉语固定句型。孰:哪一个。昧:暗。【思考】晋平公为…  相似文献   

4.
师旷劝学     
晋平会问于师、旷曰:师旷曰,平公曰,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何不炳烛乎?﹄﹃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  相似文献   

5.
师旷论学     
《初中生》2009,(35)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感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相似文献   

6.
节选文段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盲臣"。  相似文献   

7.
炳烛之明     
译文:晋国的平公问师旷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  相似文献   

8.
三学: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学家,曾校阅群书,知识渊博。他曾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相似文献   

9.
《教育》2014,(35)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学校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习也是一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旷曾劝学晋平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过"非学无以广  相似文献   

10.
三学: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他校阅群书,知识非常渊博。对于读书,他说:“少而好学,如日中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相似文献   

11.
终身学习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终身学习论略陈乃林孙孔懿终身学习的思想早在古代一些大思想家的言论以至行动中就体现出来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萌发并实践了终身学习的思想。汉代刘向认为,学习能使人生之旅通明透亮:“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①一千...  相似文献   

12.
查东辉 《下一代》2014,(9):23-23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学习是头等大事。敬爱的周总理说过:“学习,学习,再学习。”可见学习是多么的重要。我国东汉文学家刘向说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意思是说,少年好学如同太阳那样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蜡烛照明。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的阅读决定一个人的厚度。”读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汉代文学家刘向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以此劝勉不同年龄段的人,  相似文献   

14.
今年武汉市高考预选文科试卷的一道文言翻泽题中有这样一组句子: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刘向《说施》)有些学生将“日出之阳”误译成“初升的太阳”。其实,只要认清这是一组对句,我们便可对文见义,知道文中的“阳”是同“光”、“明”相对照的,当指阳光。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治学的经验。有趣的是,好多经验可归纳为”三诀”。西汉文学家刘向把读书打了三个比方: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三国时董遇读书抓“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  相似文献   

16.
“互文”(即“互文见义”)和“避复”(即“变文避复”)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各有各的功用,不容混淆。但一些语文刊物常把“避复”当“互文”,因此有一正视听的必要。先看下面被错当“互文”的引例: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刘向《说范》)[见武汉师院《中学语文》1981年第2期 p,56]  相似文献   

17.
学习,对人的一生极其重要。中国古人曾这样比喻学习之益:“少儿好学,如日出之阳;壮儿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学习,使人生充实快乐;学习,使生活更有意义;学习,使社会文明进步;学习,也使得城市变得更美好。学习中的城市,我们将共创机会、分享成功、充分发展、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8.
三学:西汉文学家刘向少年、中年、老年时都酷爱读书学习,他总结自己一生的学习经验时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三余:三国时著名学者董遇认为读书时间可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到:宋代著名哲学家、儒学大师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相似文献   

19.
有句俗話:“书到用时方恨少”,过去听时如耳边风,不能真懂其意,今日懂了,已有些追之嫌晚,恨幼时在学校肚內书装得太少了。但是,有志气的人是从不后悔的,古人犹知“来日可追”的道理,我們更当努力向前追赶才是。师曠有言:“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說苑建本》),虽然发憤学习得晚了一些,但远比不学习强。“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我的願望。过去在学校中书讀得少,自然有种种原因,自己不努力是原因之一,但教学上的少慢差費也不能推卸其責。封建主义的“填鴨”  相似文献   

20.
名人名言     
《阅读与鉴赏》2005,(6):63-63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1中之光;老而好学,如 炳烛之明。 —西汉·刘向 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西汉·盆仲舒 后生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唯思索寻究者为可畏耳。 —南宋·朱熹名人名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