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的代理人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公职人员作为社会人所代表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是众多因素共同导致腐败产生的触发器。防止利益冲突的过程是预防腐败,从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切入点。新时期构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我党创新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的重要举措。面对日益严峻的腐败形势,高校应着重从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制度防线和社会监督防线等方面构建腐败防止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腐败主要是指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的腐败.腐败总是与一定的公共权力密切相关,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权力腐败表现为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遏制权力腐败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要防止权力滥用,遏制权力腐败,必须为权力的运作设立一个合理的界限即权力之间的制衡.  相似文献   

3.
试论腐败的社会历史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就其广义来说,是对政府治理一般意义上的破坏,即使行为者个人并未直接得到利益或好处,但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受到损害;从狭义而言,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来达到私人目的,增加私人利益,是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英国学者保罗·哈里森认为:腐败是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恶性肿瘤,它蚕食着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使国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快速演进以及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法律不够健全,公共权力与市场体制、与个人效用追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凸昱,使得我国的公共权力腐败比较严重,这将危害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共权力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伦理命题,其运行既需要法制的规范和约束,又需要道德的引导和支撑.公共权力腐败有其道德根潭,在分析道德根源后,从道德方面建立一些防范措施,协助体制和政治上的制约,以降低公共权力越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权力腐败是不正当地运用公共权力捞取个人好处的一种行为,也就是指为私人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当前,权力腐败在社会转型时期又有发展,主要表现为: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腐化堕落。它污染了社会风气,威胁着社会稳定。能否正确认识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关系到能否准确寻求消除权力腐败思路的方向性问题。笔者通过对权力腐败道德成因的分析,凸现道德反腐制腐的价值,指出要有效地遏制权力腐败,必须加大权力道德的治理,从根本上改善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状况。  相似文献   

6.
《教书育人》2013,(18):25
为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并产生腐败,就必须建立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机制。公共权力的运用宗旨在洛克看来就是为了让社会有序和谐与为人们谋福利。然而现实中的一些官员"运用他掌握的权力,不是为了处在这个权力之下的人们谋福利,而是为了获取他自己私人的单独利益"。孟德斯鸠在洛克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权力腐败的道德根源及其道德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快速演进以及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法律不够健全。公共权力与市场体制、与个人效用追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凸显,使得我国的公共权力腐败比较严重,这将危害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社会的长活久安。公共权力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伦理命题,其远行既需要法制的规范和约束。又需要道德的引导和支撑。公共权力腐败有其道德根源。在分析道德根源后,从过德方面建立一些防范措施,协助体制和政治上的制约,以降低公共权力越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教育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界定教育腐败,并着重分析教育腐败产生的原因。文章分析认为,我国教育供求矛盾尖锐和教育投入不足是教育腐败产生的客观背景和现实原因;教育腐败的查处概率和私人成本过低是个体选择腐败的重要因素;公共权力运行失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是导致教育腐败行为发生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教育腐败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法理上分析了公与私的矛盾是一切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共有的内在矛盾,并指明腐败是公共权力的所有权与行使权相分离的产物,是权利关系的各个主体之间的目的的矛盾和选择,是扭曲或被破坏了的现代社会权利关系,是一种权力犯罪。  相似文献   

10.
论公共权力私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私有化是一切形式腐败的直接根源。公共权力私有化产生的原因既有不能忽视的客观环境,又有种种主观心理机制因素。公共权力私有化得以实现至少依赖于三条路径。公共权力私有化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公共权力私有化对于党和国家等公共利益和家庭私人利益的破坏具有巨大的冲击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公共权力私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