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这是一节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课. 1.教学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中的第一部分<地壳的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2.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教材分析】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熟悉了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本章内容学习地表岩石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和水是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本节课对认识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对地壳和地表形  相似文献   

3.
陈锦 《化学教学》2010,(2):40-43
[设计说明]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化学的这一节课是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构建湘教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节编写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浙江省根据这一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将教学要求解读为三条基本要求:了解地壳的物质组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内容分析高中地理上册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重点是地壳。就内容讲共有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地壳运动和地壳发展史等四部分内容,七节课。其中第三四五六节分别讲述了地壳运动的原因、形式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地壳的组成物质和地壳运动为...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性学习1.学习目标自主确定。研究表明 ,学生性格、兴趣、能力等差异体现在学习过程中 ,表现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不仅有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有快有慢 ,而且在接受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学习目标的确定也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而“个性化”了的目标易为学生所接受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西门豹》一文 ,一开始 ,我就提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问题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兴趣、能力 ,自主选择“个性化”的目标自主学习。2 .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7.
1 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比较教学法,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进行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清楚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同时将大分子物质的运输胞吞、胞吐也参与比较.教师运用动画进行讲解各种运输方式,运用概念图展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知识.而"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金晶 《中学教学参考》2014,(14):111-112
<正>一、主题与背景本学年我参加了南京市伯乐中学的校本教研活动——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活动中葛雅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题为《水的组成》的实验探究课。在这节课的准备、上课、研训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和难以预测的智慧,正等待着我们用知识去唤醒和开发。下面把我对这节实验探究课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相似文献   

9.
刘杰 《成才之路》2009,(35):87-87
【课前自主预习】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含有乙醇?你知道哪些关于乙醇的知识?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应学会乙醇的哪些知识?  相似文献   

10.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说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节是学生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小学学习《空气与燃烧》得出空气中有氧气,氧气能使物质燃烧得更旺,初一《呼吸作用》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以后学习氢气、二氧化碳等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对以后研究其他元素和化合物性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 设计思路 《葡萄糖》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葡萄糖、蔗糖》的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一节,了解了从组成到结构、再到性质的有机物研究方法,而葡萄糖结构中所包含的官能团醛基、醇羟基,其特征性质学生都已经掌握,没有陌生的知识,只是它们之间的组合问题,所以本节课适合学生遵照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方法来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2.
陶伟晶 《教师》2012,(15):33-33
还没有开学,学校便组织我们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第二中学听课学习。在那里,我听了两节语文课,课题是《智取生辰纲》。第一节课是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提纲自主学习,老师一堂课没说话。第二节课开始是小组讨论,然后是小组汇报。  相似文献   

13.
本节课是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以理论为指导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是针对高一学生复习《钠及其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岩石,要求的重点落在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目的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够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种提高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即以有效活动承载有效语文学习。 一、多样活动贯课堂1.以“活动”引入新课。 (1)实物演示。如上《我会查字典》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拿出《新华字典》,看看《字典》有哪几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竞赛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曹永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听后感受颇深。虽然当时《课程标准》尚在酝酿之中,但我反复看了这节课的录像,认为该课好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教学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  相似文献   

17.
一、案例描述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教学,我采用了“自主课堂”的教学形式。所谓“自主课堂”的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课件,自己组织讲解、讨论、交流,自己得出结论并作出自我评价的学习活动。《严也是一种爱》是这一单元的一节,这一内容教学过程如下:学期初,我让全班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教材第一、二单元中的某一框节,于课前进行研究学习。这一节课由选择了《严也是一种爱》的学习小组来组织课堂活动。上课之后,学习小组派代表上讲台主讲。首先,学习小组代表出示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8.
<正> 沪科版全日制九年级化学上册"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是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上好本节课对培养学生化学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和学习下边章节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本节教学时,由于准备不足,在测定氧气含量时,出现了问题,我依靠教学机智,巧妙"救课",竟然错出精  相似文献   

19.
《电压》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一课,这节课在以前的教学中讲过多次,走进新课程之后,通过对这节课以前教学的反思和对新教学理念的体验,在以前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了很大的改动,突出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知识、技能和情感。授完课之后,我感觉到十分轻松,效果很好。下面是我对《电压》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2004年第1版)的教学内容。我(指陶银华,下同)执教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节课是本校内部教研时的一节公开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情况下进行的。我根据教材,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探索和交流.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训练了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和分类讨论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积累了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