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据此精神,从2002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于2001年10月印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依据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现行初中教材进行了相应的修订。目前这套思想政治课教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系统把握理解初中生的心理品质、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有关知识,使初中生开阔了眼界,激活了思想,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以德育小情境为视角,探索富有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一、生活小情境《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实践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通览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我认为与以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增强了人文性,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重视学生道德主体性发展,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品德,让中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当代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文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以人教版本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为例,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本,下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着眼点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着力点应该是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言和行,特别是行,教学的效果主要是看学生思想端正、品德改善和形成的程度,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6.
透析课堂“美丽的错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4月下旬,作为绍兴市市区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的评委之一,我有幸聆听了15位一线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这是一节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下)第9章第3节“等腰三角形”的新授课.参赛教师“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课程标准》的修订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淡化学科理论体系,增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时间安排中,规定“初中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2012,(Z1):64-67
聚焦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一)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二)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三)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程。课程设计思路: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观点和思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内容;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化学命题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初中)的核心方向标.新的课程标准(化学)中对构建学生学科的情感体系提出了要求,对开展探究性教学、关注自然与社会、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文精神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教育部制定并通过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一新标准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了根本依据和重要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七、八、九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标准指出:它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深入学习并理解本标准的相关内容,认真总结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必将有助于优化初中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物理教学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突出问题教学,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和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等.因此,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分析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提出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共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赵华 《化学教学》2004,(1):68-71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化学命题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初中)的核心方向标.新的课程标准(化学)中对构建学生学科的情感体系提出了要求,对开展探究性教学、关注自然与社会、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文精神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据此精神,从2002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课程的性质界定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2016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小学生开始走出校门、走向  相似文献   

15.
姜承彬 《山东教育》2004,(14):45-46
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该教科书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重视了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就笔者对教科书的学习,谈一下该教科书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在编写方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程应该是一门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命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成了以智育为主的知识课堂,学生的德性养成、生命发展被严重忽视,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活力。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是国家为适应21世纪学校德育工作新要求而制订的指导学科教学和建设的纲领性件。因此,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的精神来正确指导教学实践,从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初中课标”)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明确界定为:“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1]与此相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则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物理学习评价应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的改革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素养导向.利用初中物理学科的设计实验综合题在考查多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综合情景的判断与掌控能力,利用多种实验器材,在知识综合与能力综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较多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进行评测,是依据《课程标准》,促进“教、学、评”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评价育人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骆殿兵 《中国德育》2014,(14):67-69
正但凡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听者最直观的印象是"好听""有味"。那么,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教得"有滋有味",学生听起来"有劲"呢?笔者认为,有育人价值引领、有活动生成、有主体发展的思想品德课才是好听、有味的课。一、把握课程标准有"思品味"每一门课程教学都应当体现学科的特性,有学科的味道。《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任务是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