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的原名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介绍巴金的生平为:“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此说有误。巴金原名应为李尧棠。巴金先生所著的五卷集《随想录》封面上有极其醒目的个人小传:“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另外,我们从该书第三卷《病中集》第102篇《我的哥哥李尧林》一文中,也可得知巴金先生的原名是李尧棠。旧时代男人有“名”亦常有“字”,而“名”和“字”有别,不能混为一谈。古时小孩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自称称名,对长辈或平辈称字以表示尊敬或客气。巴金曾解释他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成都市化局透露,该局将有计划地整合有关巴金化资源,建设一个巴金化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用更多的方式去了解、纪念这个出自成都的世界化名人。成都百花潭公园内以《家》的主人公觉慧的“慧”字命名的慧园,将成为巴金化博物馆的馆址。慧园修建于1988年,里面有巴金先生赠予的300多件实物、  相似文献   

3.
《那事·那人·那魂》《一个诚实的人》《那双美丽的眼睛》,……这是“走近巴金,阅读巴金”征文活动中涌现出的好文章在这一篇篇文章中,我们读到了同学们对巴金的尊敬和爱戴之情:作为巴金的母校,上海市南洋中学发起这次征文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读巴金的作品,学习巴金讲真话的品格,了解一位“人民作家”的心。巴金并未离我们而去,他的作品和他的精神会永远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去阅读巴金,去走近巴金。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9期《巴金的原名》一文 ,对巴金的名与字作了认真的考订 ,但美中稍觉不足 ,对“芾”的读音未作明示。巴金字芾甘 ,人们都习惯于读“芾”为f挷 ,并以宋代画家米芾为例 ,说明“芾”作人名时应读f挷 ,通“黻”。其实 ,这是不正确的。“芾”该读什么音呢?应读f埁i。我们都知道 ,古人的名与字在意上有一定联系 ,或同义或反义。但也有其他情况 ,如王力 ,字了一 ,用的反切取字 ,较少见。巴金原名尧棠 ,字芾甘 ,其字取于《诗经·召南·甘棠》 ,原句为 :“蔽芾甘棠 ,勿剪勿伐。”蔽芾(f埁i) ,幼小之意 ;甘棠 ,…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教材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一册P176“补充资料”中关于《灯》的作者简介中说:“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淅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唐弢)说:“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芾甘”是巴金的字,“尧棠”才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粹》16)字,或作以下诸形: (《明藏》442)(《粹》14)(《甲》781) 对于该字的解释一向众说纷纭。诸家中唯郭沬若注意到此字象形,指出:“字象一人倒执斧钺之形,旧释伐,不确。此盖人名,乃殷之先公。”郭说中其它问题,我们将在后面讨论,他指出象形这点,确是考释此字的关键。我们认为该字象形,活画出一个侧身西立、眉发竖起、相貌奇异的人,右手倒提着一把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日常说话或写作中,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更高的境界,常常运用贬词褒用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一、贬词褒用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情感。1.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狡猾”一词本是贬义词,意为诡计多端,不可信任。此处则贬词褒用,既表现了顽皮而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又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可谓一举两得。2.……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社戏》)“撺掇”一词本是贬义词,是怂恿、…  相似文献   

8.
巴金是我国的著名作家,关于这个笔名的由来,从三十年代起就有些说法,多是属于猜测的。作者在1958年写的《谈〈灭亡〉》一文中,已说得很明确了。《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小说,写于法国巴黎,定稿于玛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这是1927年的事情。巴金的“巴”字是取自一个当时名叫“巴恩波”的同学。他们同在沙城学法文。这个同学不久就去了巴黎,第二年在项热投水自杀。巴金在起笔名的时候,联想到这个同学,就采用了这个百家姓中少为人知的姓。至于“金”是另外一个朋友半开玩笑地提出的。因为巴金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碰巧巴金书桌上放了一本克…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赤壁赋》(或《前赤壁赋》)是一篇名作,为各种文学选本所必收。高中《语文》第三册也选入了这篇作品。其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文中的名句。但“渺沧海之一粟”的“粟”指的是什么,有些费解,但教科书未作注释。我们试看一些权威性的书籍中是如何解说的。(一)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4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314页注释18是这样解释“渺沧海之一粟”句的:“这是说人在宇宙中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小米粒。”(二)郭锡良等编著《古代汉语》(下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56页对“渺沧海之一粟”句及“粟”字均未作解释。(三)《古…  相似文献   

10.
有的合体字,就是合音字。如“甭”(béng)就是“不用”的合音。“为汉家除残去秽”的“秽”(buì)(《赤壁之战》),“指点江山如赪”的“赪”(chéng )(《过小孤山大孤山》)。也是合体合音字。大体说来,一些合体合音字的音是按反切原理读出。反切,就是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的声母相同,反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6,(Z1)
巴金名字由来巴金写完处女作《灭亡》后,想出版又不想用真实的名字。为纪念同学巴恩波,就用了一个“巴”字;当时的桌子上还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就从中又取了一个“金”字。“巴金”这个名字就被印在了《灭亡》的扉页上。  相似文献   

12.
《家》导读     
[作者档案]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四川成都人。1927 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内外的普遍关注。代表作有小说《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憩园》、《第四病室》、《寒夜》,散文  相似文献   

13.
巧记妙喻     
“之”字诀文言文中“之”字的主要用法可以用如下的口诀来记忆:“之”字代宾在谓后,代人代物要分明。(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之”字紧跟定语后,译作“的”字肯定行。(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之”字带宾充动词,译“去”译“到”随句型。(如:吾欲  相似文献   

14.
《穷人》中有一段话 :“嗯 ,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 ,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 ,我们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师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渔夫的这段话 ,边读边想 ,这段话中的“熬”是什么意思?生 :忍受。生 :总能支撑过去的。生 :总能坚持过去的。生 :总能挺过去的。出示一组句子 :(1)我们总能挨过去的。(2)我们总能挺过去的。(3)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师 :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 ,哪句好?为什么?生 :第(3)句好 ,从“熬”字可以看出渔夫家的日子很困难。生 :第(3)句好 ,用“熬”字可以看出渔夫自己家也很困难 ,但他还想着救…  相似文献   

15.
现行六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对“异乎三子者之撰”的“撰”,注为“才能,指为政的才能。”我认为“撰”字的正确注释为“述说”。其理由有如下四点: 第一,“撰”的义项主要有:(1)写文章,述说,著书。如“著作东观,撰集《汉纪》。”(《后汉书·张衡传》)(2)具备。如  相似文献   

16.
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闲集·流氓的变迁》,《鲁迅全集》第四卷第一百二十三页) “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三闭集·流氓的变迁》,《鲁迅全集》第四卷第一百二十三页)  相似文献   

17.
《海上日出》(六年制第九册)一文写景生动传神。形象逼真,感情激越,抒情浓烈,文质并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情感培养的典范之作。教学时,应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下面仅就此文,略谈一孔之见。一、初读课文,诱发情感。初读课文,教师可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诱发他们积极求知的愿望和思想情感。如: 1.巧用导语,简述背景。揭示课题后,教师精要叙述:本文选自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邮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  相似文献   

18.
一、《乌夜啼》——以离合体为词中古诗中有离合体,是一种韵文的字谜,除了整齐的诗行和谐调的韵脚,确很难称其为诗。《艺文类聚》五十六载有孔融以下十三首,我们即举孔融的《离合郡姓名字诗》为例: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渔”字去水旁,离出“鱼”字);与旹(时)进止,出行施张(“旹”字去(?),离出“日”字,与前句鱼字合成“鲁”。(以下类推,全诗用此法离合出“鲁国孔融文举”六字,略。)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九课《雷雨》一文中出现了一个人物——繁漪。课本将“繁”字注音为“fán”,笔者认为不妥。查1990年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重排版,该字有两个读音。第113页注释如下: 繁(躲)(1)fán①复杂:删~就简。②许多,不少:实~其徒(这种人实在很多),~殖(生长成许多)。[繁华]市面华丽,工商业兴盛的现象。[繁荣]兴旺发展或使兴旺发展:市场~~。~~经济。字典第355页对“繁”字又作了如下注释:繁(二)pó姓。”由此可见,“繁”字作姓时应取后一种注解法。《雷雨》中的繁漪是文中主要人物之一,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的太太的姓名。因此,笔者认为此处“繁”字当读“pó”而不读“fán”。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提到了一个叫“缪贤”的宦者令,“缪”字在此处当为姓了。查《新华字典》可知  相似文献   

20.
论《金瓶梅词话》的“把”(将)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中,“把”字作动词、量词、助词和介词,我们这里讨论的介词“把”,包括“将”字。《词话》中介词“把”(将)所表示的主要语法意义是处置与工具。无论从其分布看,还是从其句子结构看,《词话》均典型地反映出近代汉语“把”(将)字句的特点。 一、表工具 《词话》中“把”(将)字常介入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