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通过“摸、找、画、说、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能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2.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在拼图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能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教学难点:感受“面在体上”“面从体得”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每小组各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几种图形。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中,体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重点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特征,体会“面在体上”。2.通过活动,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通过创设情境,让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几种图形。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活动内容:拼组图形。 活动目的:通过“折·剪·拼”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初步了解其特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想象组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学生已在数学课中初步认识。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与日常生活常见的实物图象联系起来,拼成一些生动有趣的图案,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6.
陈建翠 《考试周刊》2013,(73):71-72
<正>一、教学目标及内容(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状和名称。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二)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16~18页。二、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体会“面在体上”。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愿望。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老师想让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把桌上的物品当成积木,同桌合作搭一…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42页。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2.通过找、摸、画、剪、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创造、合作交往等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认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搭积木是…  相似文献   

9.
刘烁 《贵州教育》2012,(18):32-33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1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三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10.
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专门编入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通过集中单元的专门教学,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初步接触到常用的几何图形。如何教好几何图形知识,下面谈点粗浅的建议。1.利用实物直观、初步感知图形不管教学哪种图形,师生均要事先准备好该种图形的实物或学具。如长方形课本及练习本的封面;正方形的手帕及识字卡片;三角板及圆形硬币、纽扣  相似文献   

11.
[理解]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这节课内容主要通过折、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如: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等.本节课内容既是上学期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延伸,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6页~18页。【教学目标】1.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与"体"的关系,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教材简析】"认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  相似文献   

13.
活动内容 :义务教材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活动课。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 ,加强学生对已学各图形的直观认识 ,达到初步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活动准备 :幻灯、正方形白纸、图形卡、数字卡、剪刀。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师 :小朋友们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现在老师想看看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些图形。出示幻灯(1) :幻灯上的图形都编有序号。师 :这道题一共有7个图形 ,请小朋友找一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别都是哪几号?当老师问你找什么图形 ,你找的是几号 ,就举起几的…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P_(100)—P_(102)),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好它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做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  相似文献   

15.
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特征,比较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呈现错觉图组”“提供结构材料”“借助比较过程”“留足想象空间”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从直观感知走向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16.
数和形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数和形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形体可以帮助儿童加深对数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丰富感性认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认识图形(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均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图形,学生熟悉的很多物体的表面是由这些图形构成的,“使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是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应力求体现这一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学习,在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上有所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往往离不开具体…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小学一年级的几何知识数学只局限于直观认识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正因为是直观认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我们参照大纲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圆》(义务教材第一册P54)一课,我们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学生的自行操作,学生动眼、动手、动脑,运用整体感知、要素感知、联系生活三部曲让学生逐步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从而认识图形。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2.通过“做一做”,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点,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正方形手绢一块,长方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具准备:三角尺、小方块、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等。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师:小朋友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一起来欣赏美丽的校园,愿意吗?请看(课件播放图片)。师:用数学的眼光欣赏,发现其中有许多图形朋友,认识的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难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