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钟玉龙 《知识窗》2010,(1X):42-43
在文化翻译中,汉英语序差别迥异。汉英语序的差异制约着文化的翻译。本文通过这种差异的可比性、汉英语序的差异及其对文化翻译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归纳了文化翻译原则等,旨在引起对文化翻译中汉英语序差异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春  张扬 《大众科技》2009,(6):217-218
汉英两种语言中有许多用来表示颜色的词语。但是由于汉英文化的差异。相同的颜色词可能会有不同的文化涵义。文章通过汉英颜色词的对比,探讨汉英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叶玲 《科教文汇》2009,(20):257-258
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称谓系统的不同,因此了解汉英称谓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翻译称谓语。本文比较汉英称谓语的差异并探讨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主要探讨汉英双语同声传译技巧方面的问题,汉英语言的差异对汉英双语同声传译产生影响,因此要通过增词、调整语序等技巧来达到更好的传译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友岩 《今日科苑》2007,(6):114-114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我们在进行汉英翻译的过程中的信息流失,翻译不准确,表达不清楚,甚至出现错误。本文就汉英心理文化上的一些差异,通过一些实例,和大家共同探讨应对此类问题的一些方法。使我们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6.
田婕 《科协论坛》2007,(6):144-145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是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汉英语言的差异的分析,指出汉英语言差异是导致学生英语作文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便学生能在写作实践中加以注意,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类语言不仅具有共性的内核 ,还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着语言差异。语言差异是妨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分析了英语教学中主要汉英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对学习的影响 ,认为只有通过对比学习、深入了解汉英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8.
张慧 《科教文汇》2009,(13):229-230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不同思维方式反映出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本文从中英思维模式的分析入手,探讨了中英思维的差异在汉英语言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对汉英翻译的实践性指导。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5,(3):128-129
汉英亲属称谓语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血亲和姻亲、父系和母系、长幼关系以及泛化用法几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差异,由此引申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英亲属称谓语的表达,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汉英两种语言在网络新词语的造词上既出现了具有某种一致性的变化,也出现了体现各自语言特点的不同之处。本文对汉英网络新词语造词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出现这些共性和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郑瑾 《科教文汇》2011,(20):53-5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中有一篇鲁迅的《风筝》,教师用书上的解读提到了鲁迅对小兄弟的兄弟亲情。笔者从这篇课文入手,探究一个不一样的鲁迅。  相似文献   

12.
徐振超  胡玥 《科教文汇》2012,(19):75-75,133
《一件小事》和《薄奠》叙述对象相同,但在人物身上展示了鲁迅和郁达夫不同的情感,同时从这情感中传达出他们对现实不同的态度。知识分子和人力车夫的关系还凸显出鲁迅独特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谢辉 《科教文汇》2011,(2):70-71
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中非常善于传神地运用色彩词,小说《药》就是代表。"色"及其引起的情感变化,深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展示现实黑暗,在黑沉沉的悲凉中昭示着光明,给人以希望、慰藉和力量,凝结着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了"色彩",就理解了《药》。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一个有血有肉,爱吸烟、会犯病,需要兼职及稿费来养家糊口的知识分子。据有关文章介绍,他的薪水加讲课兼职稿费等收入,年薪可达现在的十几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的中产阶级。但鲁迅是诚实的、坦荡的,他的每一块银元都能记录在账,清晰、透明,是他用别人喝茶、喝咖啡的时间换来的。  相似文献   

15.
姚清华  陈发俊 《科教文汇》2012,(11):202-204
鲁迅成长于科学救国的近代历史氛围中,亲身经历了中国近代社会发生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等三次大的政治思想变革运动,加之自幼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喜好及其留学经历,这些因素致使鲁迅终生致力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以实现科学-立人-救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韩丹 《科教文汇》2011,(23):64-64,87
文章通过分析曹操手下幕僚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的几个事例,论述了荀彧在口语交际、听说和书面表达方面的卓越能力,从而总结出了成为一名优秀秘书所必须具备的几种素质。  相似文献   

17.
代明先 《科教文汇》2011,(16):71-72
"鹿卢剑"其佩戴者多为王侯及其以上的显贵。《后汉书·舆服志》未载佩剑制度,致使在佩剑之风盛行的东汉缺乏直接的正史依据去按佩剑来考证佩剑者的官职。但"鹿卢剑"作为"玉具剑"的一种,使其可以用"玉具剑"代替"鹿卢剑"去商榷汉魏时佩戴"鹿卢剑"之人的官职。因此拙文认为除汉朝"郎官"外,佩戴"玉具剑"的最低官吏为郡守,并得出《陌上桑》中佩戴"鹿卢剑"的罗敷丈夫应是郡守及其级别以上的官吏。  相似文献   

18.
苏科臣 《科教文汇》2013,(16):105-106
陆九渊"心学"是汲取先秦儒家思想精华,继承和发展了程颢的思想,形成了"心即理"为核心的"心学"体系。陆九渊的"心学"作为其哲学的核心范畴,它有无限的能动力,在他的哲学逻辑结构里",物"须通过"心"来体现或显现。陆九渊"心学"思想认为,人通过心性的涵养、剥落、存心、养心至求放心,从而获得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人的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19.
李嘉博 《科教文汇》2012,(4):138-139
在翻译的权力研究基础上,后殖民翻译研究将翻译纳入国际政治文化语境中,突出了翻译的文化和政治作用.后殖民视角下的杂合翻译策略符合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在保存本国文化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抵抗强势文化的侵略.因此,杂合翻译策略的使用,不但有其必然性,也是解决现阶段归化与异化之争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殷洁 《科教文汇》2011,(1):76-77
以鲁迅小说《伤逝》为母本改编的电影作品继承了原作品文本语言的结构形式与风格形式,以谨慎稳妥的方式完成了从文字到影像这两种艺术媒介的转换。另一方面由于电影与小说语言系统的差异,改编作品对文本形式的继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影像上人物与主题的弱化,这是值得其他改编作品思考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