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鹏 《山东档案》2013,(5):61-67
提起“燕子李三”的名字,许多人都听说过,知道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个“神偷”“飞贼”。自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民间就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燕子李三”的传说,但却少有人知道真实的“燕子李三”究竟是什么样子。由于民间关于“燕子李三”的传说有很多版本,  相似文献   

2.
法沃尔斯基是前苏联现代艺术家和写生画家。这位以作品含义隽永、形象鲜明而获得过1962年列宁奖金的艺术家有一个怪癖:他不但总是在他的书画稿的某一角上不伦不类地画上一只狗,并且每次都因这只狗的取舍与编辑争论不休。当然,结果都是以法沃尔斯基同意把画面上的狗涂掉、编辑心满意足而告终。然而,法沃尔斯基却是事实上的最大受益者——编辑通过据理力争涂掉了狗,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不再会提出什么别的要求,而法沃尔斯基的画终将以自己所拟定的形式出版。 法沃尔斯基的作法咋听起来似乎可笑,但细细品味,却大有文章。他给编辑提出了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法沃尔斯基为什么要用狗作“诱饵”?编辑如何对待这个“诱饵”?先说第一个问题。撇开法沃尔斯基以“诱饵”作烟幕,丢“假卒”保“真车”的作法当否暂且不论,起码要探究一下他的良苦用心。首先,这位大名鼎鼎的艺术家不希望编辑对他的作品涂涂改改甚至大杀大砍。一言以蔽之,他害怕遇上不尊重作者的劳动、自以为是胡编乱改的蹩脚编辑,故而采用了诱饵这一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投稿派”     
叶圣陶老先生说自己是个“投稿派”,他不轻易答应编辑的约稿,有了合适的稿件却会主动给你送上门来。有次我随丁景唐先生一起,专程到他府上拜访,请他就三十年代的新文学写篇东西,他连连拱手说“不行,不行”。我们再三恳请,他还是婉言推辞:“我可以考虑考虑,但不能接受约稿。”直到送我们出门时,叶老还风趣地说:“我可是一个铜板也不欠呵!要是答应下  相似文献   

4.
3、无情与有情编辑之为人向以“抬轿”、“作嫁”著称,以身怀“雕虫小技”闻名,按理,本值不得将他们放在眼中。怎奈世界上的事总是那么“怪”,往往“一物降一物”,连虫虫蚂蚁也有出头的日子,更何况还有一技之长的编辑先生乎?因此,在世人或者更确切些说在作者们的心目中,编辑人虽微,但言或者笔却不轻,他似乎掌着作品和书稿的生杀予夺之权,有时大笔一挥,作者的“十年辛苦”就会“毁于一旦”。当然,也有“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情形,此处不留稿,自有留稿处。但倘若事有凑巧,“西方”和“北方”都“不亮”,就很有点儿令作者伤心了,不说眼泪往肚里吞,也只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1月8日,辽宁人民出版社邀同百家讲坛著名讲师纪连海一起在京举办了《纪连海叹说四大美人》新书发布会。喜欢看《百家讲坛》的朋友们都比较熟悉纪连海,熟悉他讲清史,却不知道他对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也有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编辑第一次听说纪先生要“叹说”四大美人,也很惊讶,但他们还是相信,纪连海既是历史专家,也是讲故事的高手,一定会将“四大美人”的传说讲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6.
有次编稿时,有位编辑提出“三保三压”是什么意思?在场的同志回答了他的问题。我想:“三保三压”(即保计划内项目,压计划外项目;保生产性建设,压非生产性建设;保重点建设,压一般工业建设的基本建设方针)当时报上已经宣传了一些日子,这位编辑怎么不了解它的内容呢?由此也想到一个问题,即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表面上看来,编辑似乎干了一段时间就能对付工作了。实际上,要使自己能适应编辑工作的要求,还必须下一番苦功。报纸的质量,固然决定于多种因素。但是,在诸因素中,编辑是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同样是编  相似文献   

7.
电视编辑与报刊、电台编辑不同的是:电视编辑不但要编“文”,还要编“画”。即不但要负责电视节目的解说词的撰写与修改,还要剪辑制作图像画面,把一堆零乱的画面剪辑成有机的组合,形成电视语言。但在一些电视台(以中小型电视台、新办电视台为多)的编辑队伍中,却有为数不少的编辑只会编“文”,  相似文献   

8.
本刊每期都要介绍两三个通过勤奋写作取得突出成绩的通讯员。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有过“写稿数十上百成效甚微”的艰难起步阶段。究其原因,除写作技巧存在问题外,最主要的是不会了解“编辑意图”,见什么写什么,以至像刀耕火种一样,“春种一山坡,秋收一箩箩”。因此,通讯员要提高稿件命中率,必须要学会了解“编辑意图”,以避免重复劳动或无效劳动。如何了解“编辑意图”呢?通过编辑部印发的报道提示、宣传思想了解,或利用进京出差,顺便到编辑部聊聊,也可通过电话、信件询问等,都是了解“编辑意图”的好途径。但实际上,上述三点…  相似文献   

9.
通讯是新闻报道的常备品种。作为驻地记者,我的是,要写好通讯,需在“特、巧、情、理”上下工夫,概来说就是:精心经营“土特产”,情理交融文自远。经营“土特产”巧开“百宝箱”记者要善于写“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闻,这话,但我认为得再加一句,还要写“人优我特”的作所谓“特”,就是“奇特”、“独特”。发展经济,人们强善于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依托资源的特色产业。我们做文章、写通讯,何尝不应?如果常写“人有我有,人云亦云”的东西,尽卖些货”,那编辑和读者肯定望而生厌,你的“产品”即肯定会滞销积压。作品只有独具…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炎志,率队乘中巴到商丘市检查工作。当他发现上来七名记者要随他采访时,立即“赶”他们下车:“我们这种检查是工作性的,不是新闻。什么是新闻?我批评你们这种做法才是新闻。新闻单位只围着领导转,领导说什么,你们就报道什么,认为领导就是新闻,这种思想观念要转变。新闻报道要破除‘官本位’。” 林部长所言极是。新闻姓“新”,凡是具有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方媒体讳言“宣传”,其实他们是最会“宣传”的。他们并非“有闻必录”、“有闻必报”,他们的“选择性”是极强的。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写什么新闻,要达到什么目的。他们要说的话往往自己不说,而是借事去说,借别人的口去说,而且尽可能地做到不动声色、不露痕迹。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人到三十不学艺,然而,山东省德州军分区宣传科长姚永志年过不感却“玩”起了笔杆子。’1994年初,从来没有玩过笔杆子的姚永志由干部科干事调任宣传科长。他一上任便“盯”上了新闻报道工作,他说,作为宣传科长,首先要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己任,要自己动手,带动全科人人会写,入人见报,工作再忙再累也不能放下手中的笔。但当他开始拿起笔来为报纸写稿时,才感到自己文字工作起步太晚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姚永志深知,做为一名出色的宣传干部,没有理论上的准备是不行的。于是,他一次就花了140元钱购买了…  相似文献   

13.
“剪”与“编”是文摘编辑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但“剪”不是机械地“移植”,“编”不是简单的叠加。正确地理解“剪”与“编”,有利于发挥文摘编辑的创造性,提高文摘版的品位。 “剪”。文摘编辑离不开剪,但剪什么却大有学问。笔者认为,在“示趋”与“辨伪”两方面尤其能体现一个文摘编辑的功力与品位。 示趋。示趋就是要求编辑能正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选稿时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文摘版趣味性强,稿件处理不当时对读者的误导作用也会更严重。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思潮、新观点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编辑是一张报纸的最后把关人,把关不严,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并且让问题见报,造成危害。问题的性质不同,有政治性的、有事实性的、有知识性的、有技术性的。如果编辑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那么问题就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甚至杜绝。如果麻痹大意,就会错误百出。 怎样把关?关键的是编辑要掌握好“度”。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超越,性质就会起变化。新闻宣传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就会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有助于激励群众奋发向上,不断进步;反之,就会起到副作用。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编辑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真把关,努力掌握好“度”。 报道成绩要留有余地。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宣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人的经验和成绩,应一分为二,不宜把话讲得过头、过足。话讲得太满的,更要多加斟酌。这就是说,宣传成绩要讲“度”,把握好分寸,实事求是。某报宣传一个镇推广示范油菜新品系“华杂3号”情况的报道,称该镇“是全国唯一一家对比反差试验成功的乡镇”。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别较大,没有全国性权威机构的可靠评审验证,能说“全国唯一”的过头话吗?因此,宣传报道成绩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应客观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5.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5,(10):34-35
现在各媒体的采编人员都在努力贯彻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作为采访记者如何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记者要把“三贴近”落到实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克服当前日趋严重的记者的“编辑化”倾向。什么是记者的“编辑化”倾向呢?笔者以为,记者的“编辑化”,就是记者不运用采访的手段、却用编辑的手段来完成记者应该完成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记者没干记者应该干的活儿,却干了编辑该干的活儿。  相似文献   

16.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越过,性质就会起变化。一张报纸天天同读者见面,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有助于激励读者向上,明确前进方向;反之,就可能引起“刮风”,造成“起哄”,贻害党的事业。报上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编辑之手,掌握好“度”,是编辑的重要职  相似文献   

17.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越过,性质就会起变化。一张报纸天天同读者见面,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有助于激励读者向上,明确前进方向;反之,就可能引起“刮风”,造成“起哄”,贻害党的事业。报上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编辑之手,掌握好“度”,是编辑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8.
小议编辑导师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撰了“编辑导师制”这个词,想对编辑的人才培养问题发表一点谬见。 编辑是个特殊的行当。其特殊性之一便是,走上编辑岗位的人,在此之前对编辑这个专业、这门学问往往不甚了解,甚至对当编辑具体要干些什么一无所知,几乎是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出版社的编辑队伍每年都要增添不少“新鲜血液”,新编辑十之八九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大学里学的专业五花八门,中文外文,历史经济,数理化,天地生……每个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都学了不少,唯独没有学过编辑学。一朝进出版社当了编辑,他们面对的是列选、组稿、审稿、加工、读样等等编辑程序,还要作选题调研,图书市场调研,还要发展作者队伍,还要写书评……每个环节都有很深刻、很宽广的学问,几乎抵得上大学里的一门专业课,都需要他们从零开始,认真学习;而他们在大学里学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却派不上什么用场,至少暂时没有多大的用场。就这样,学过的没什么用,要用的都要从头学,自然困难不少。新编辑中还有少数是从作者或业余编辑发展而来的,他们可能对编辑工作已略窥门径,但一旦正式走上编辑岗位,困难仍然不会少。 尽管出版社领导会为新编辑组织一些编辑业务学习,尽管室主任和老编辑有时会在旁指点,但新编辑对编辑这门学问总是从零起步,要靠自己摸索,靠自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主张文章写不出时不硬写;但同时他又说他的文章常常是“挤”出来的。他形容这个“挤”字,有一段极好的文字在《“题未定”草(一——三)》中:“笔,是有点古怪的,它有编辑先生一样‘挤’的本领。袖手坐着,想打盹,笔一在手,面前放一张稿子纸,就往往会莫明奇妙的写出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新闻作品的基本材料是语言。广播宣传一分钟也离不开语言。语言的运用,对搞好广播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编辑、记者要把广播的每一句“话”说好,不仅要重视“说什么”,使宣传的内容正确,而且还要讲究“怎么说”,让语言发挥最大的效力。“说法”不同,效果迥异。因此, “要懂得语言,就必须读一读我国光辉的精通语言的古典作家”, “必须去寻找这样的语言大师:他写的故事的情节已经看来腻人了,但你读它一百次,你依然是有兴趣的”(加里宁:《论通讯员的写作和修养》)。我国的曹雪芹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语言大师。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