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阳朔忠南村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比,约有44%的说法不同;与葡萄平声话相比,有近70%的说法相同。忠南村方言词汇受到周边官话的影响较大,形成了一些既不同于葡萄平声话又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从忠南村方言词汇比较中可知,忠南村方言是受官话影响较大的桂北平话。  相似文献   

2.
阳朔忠南村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比,约有44%的说法不同;与葡萄平声话相比,有近70%的说法相同。忠南村方言词汇受到周边官话的影响较大,形成了一些既不同于葡萄平声话又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从忠南村方言词汇比较中可知,忠南村方言是受官话影响较大的桂北平话。  相似文献   

3.
《辍耕录》是元朝末年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的著作,该书全称《南村辍耕录》。南村,这个元末的水乡小村,就是今日的松江县泗泾镇。那未,陶宗仪是怎样在南村写成这本著作的呢? 陶宗仪是浙江人,相传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后代。他学识渊博,擅长写作。元朝末年,兵荒马乱,陶宗仪在他三十多岁时,率全家从松江避居南村,把他的住所取名为“南村草堂”。陶宗仪生活清贫,一边教  相似文献   

4.
《广东教育》2013,(12):F0002-F0002
南村中学是广州市番禺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教育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较好的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始于明代的培兰书院与清代的货南书院,1947年更名“萝山中学”,1956年,正式命名为番禺区南村中学。  相似文献   

5.
元末明初儒士陶宗仪的生平情况,见于其友人孙作《陶先生小传》、《明史.文苑传》、贝阙《南村外史传》、邵亨贞《南村辍耕录疏》等,然对其生年和早年求学情况,现存文献大多语焉不详。由于其墓志铭和行状未能保存下来,故而学术界对其生平多有争议。现据陶宗仪老师钱璧《元钱伯全札》、友人孙作《陶先生小传》、邵亨贞《南村草堂记》、同乡林克贤《南村辍耕录后叙》等文献,结合《南村辍耕录》等资料,考订其生年及从钱璧问学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大理市海东乡有个南村。这是一个三面环山、西临洱海的白族村寨。南村完小,就坐落在村子南面。学校校舍宽敞明亮,出了校门便是宽阔的洱海,放眼望去,波光粼粼,一幅鱼米之乡的景色。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9,(5):63-67
汉代铜镜中有很多带有"忠"字的铭文镜,这些"忠"字铭文当是对儒家忠的思想的反映。经整理和统计,铭文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关于自身修养之忠;二是关于与人交际之忠。以铜镜铭文体现儒家忠的思想是汉代推崇儒学思想政策的结果,它表达的是希望人们通过修身养性培养内心忠的品质。推而广之,在独处或人际交往中,均需秉持忠的思想,从内心与行为上以忠规劝自身。  相似文献   

8.
谨防意外     
三岁的忠忠是个男孩,可他的妈妈总爱把他打扮得象个小姑娘。一天忠忠病了,进了观察室。阿姨见忠忠把戴着的戒子脱下来玩,怕出危险,动员他交出来。可是忠忠就是不愿意。阿姨想,这都是他妈妈惯坏的,他现在有病,自己多注意一点就是了。  相似文献   

9.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南村隐居生活的艺术写照,它作于义熙十四年,这一年陶渊明54岁,已经过了13年的隐居生活。《桃花源记》是他以往田园诗的高度概括和归隐体验的诗意升华,是他对南村生活的一次集中的艺术反映而不是道家仙境或乌托邦,其中既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又是他以隐士心态和诗人情怀来处理人生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0.
韩非是先秦著名的法家代表,对忠的议论颇具特色,他对忠的论述与其整个思想体系是一致的。韩非所谓的忠主要是一种君臣关系,是大臣对君主的忠心,是一种忠君的思想,较少涉及到个人之间的忠。  相似文献   

11.
桂林市西村平话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村平话在当地称为土谈、平话,是桂北平话的一种。突出特点是流摄与蟹摄混涉,鼻音韵尾脱落和前后鼻音错位,平去两声分阴阳,上入两声不分阴阳。同音字汇收字3700多个;  相似文献   

12.
广西的汉语方言十分丰富,其中平话是使用人数最多,也是广西地理分布最广的一种方言。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北湖村平话的声母及其特点的描写和分析,揭示北湖村平话音系声母的主要特征,为平话的研究提供这一方言点的语音材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对一个被整体城镇化了的平话言语社区——南宁市万秀村进行了语言态度的调查,统计和分析万秀村平话人对平话、南宁白话和普通话的选用情况,进而探讨平话言语社区人们对平话、南宁白话和普通话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方言特征词,对认识一种方言的面貌,认识相关方言区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张双庆提出的粤方言特征词为参照点,与桂南平话宾阳、亭子、横县三个代表点进行比较,探讨桂南平话与粤方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汉、壮民族接触秦代已有文献记载,而汉、壮语间之接触至今未止,由此产生的相互影响,渗透至语言的各个层面。因长期受到壮语之干扰,平话,作为汉语方言之一,其副词呈现出后置动词的特点。基于语言接触及类型学之理论视角,有利于深入探讨语言接触对平话副词位置的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汉、壮民族接触秦代已有文献记载,而汉、壮语间之接触至今未止,由此产生的相互影响,渗透至语言的各个层面。因长期受到壮语之干扰,平话,作为汉语方言之一,其副词呈现出后置动词的特点。基于语言接触及类型学之理论视角,有利于深入探讨语言接触对平话副词位置的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侯兴泉 《中国语文》2012,(3):266-275,288
粤语和平话共有的音韵特点是从邪不分,其主要的今读类型有塞擦音型、塞音型和擦音型三种,每一种类型又以声调或发音部位为条件细分为若干小类。粤语和平话从邪母今读类型的形成有的是自身演变,有的是语言接触造成的,还有的是自身演变和语言接触交错而成的。文章构拟早期粤语和平话从邪母的音值为*dz/d,并倾向于认为粤语和平话从邪不分是汉语自身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湘西南苗族平话是一种具有苗瑶语底层的汉语方言,对它的研究可以丰富语言接触与变异的理论,还可为"平话和土话"研究提供少数民族平话的语言事实,开阔当前平话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将平话多个项目的研究进行概括性总结,概述广西平话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提出结论性观点。  相似文献   

20.
广西宾阳县境内平话的语音很相似,但各乡镇的平话又稍有区别。宾阳王灵镇平话有26个声母、56个韵母和8个声调,其语音系统与粤语及侗台语有许多关联。研究宾阳王灵镇平话的语音特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平话的历史,理清汉台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