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曾祺的小说注重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侧重从爱与美的角度观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蕴涵着别样的审美特质与生态意蕴。同时,汪曾祺以其对自然的多角度观照和书写、对民间文化的诗性提炼与描摹和对家园的孜孜守望,在小说中构筑起一幅幅和谐的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2.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歌中渗透出浓厚的生态智慧。生态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诗意地栖居在自然山水之间。王维的诗歌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歌中渗透出浓厚的生态智慧。生态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诗意地栖居在自然山水之间。王维的诗歌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构建生命共同体,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蕴。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理念,强调自然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共生、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生命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目标,是涵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强调以系统思维加强生态现代化治理、倡导全球生态共同治理进而构建地球家园的共同体;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方式,旨在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路径,为引领全球携手走向生态、绿色、环保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范式,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生态层面的显著体现。  相似文献   

5.
优美的自然生态、和谐的人际生态和精神生态共同织就了侗族河歌、京族情歌的生态意蕴和意趣。侗族河歌低徊柔婉,其意象选取与山水景色及农耕文化有关,是一种内倾型生态美蕴;京族情歌以大海为主要观照对象,具有明朗开阔、刚健雄浑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外显型生态美蕴。京侗两族民歌都受到了中国“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艺术上力求突破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局限,达到物我和谐、自我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绿色和谐校园是教育部门响应政府倡导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积极举措,建设绿色和谐校园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生态安全,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绿色和谐校园的生态价值意蕴具有双重性,它不仅是一个理论探讨范畴,更是一项实践性较强、操作性较强的社会生态教育活动,要教育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自然观,并加强生态道德和生态责任感教育,以期将绿色和谐校园生态价值观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7.
《白色鸟》是一幅由自然山水、少年、外婆与“斗争会”构织成的四维画面,在四者构成的张力中,丰富的意蕴蕴涵其中,给人以无尽的回味与多种解读的可能。自然山水一向是中国传统诗文所特别着重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在中国传统诗文中,自然山水总是作为人自身本然、自由的一部分而存在,准确地说,是作为人自身中,超越社会现实对人的束缚、扭曲的一部分而存在。在中国传统诗文家的笔下,社会现实是作为此岸世界而存在的,自然山水是作为对抗、超越社会现实的彼岸世界而存在的,因之,自然山水在这些诗文家的…  相似文献   

8.
广西凌云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结合生态美学、文化学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以凌云白毫茶文化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凌云白毫茶文化的地域性和可变性,对凌云白毫茶、茶文化特征、美学意蕴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凌云山水孕育茶香,树、茶、城、人相互成全,相互发展,共同构建出一个平等、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凌云白毫茶得以从中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生态之路。  相似文献   

9.
生态和谐是人类生存的美好景象,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理想社会的期待,同样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追求。文章试图以一种新的思维视角,在历史和空间的发展脉搏中,从生态和谐的意蕴去思考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取向,力求从历史的逻辑进程中去发现、探求和谐社会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0.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和谐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道法自然、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深刻的和谐思维特征。道家的自然之道,强调天人合一,彰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考;道家的无为之道,倡导顺应天道人道,突出了对社会生态的关怀,诠释了人与社会和谐的人文意蕴;道家的养生之道,信奉节欲尚俭,调和身心,凸现了对人自身的关爱,揭示了人之身心和谐的价值诉求。道家生态伦理和谐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之身与心的和谐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蕴涵的本质思想。生态思维反思传统主客二分式的思维方式,提出整体主义、平等观念、有序循环思想等生态原则,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走现代工业化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思维的现实探索与实践,生态思维呼唤生态人格的觉醒,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意蕴,对于解读现实社会的生存困境,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方位生态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作品取题广泛,大多涉及家庭、爱情、道德、社会等各个方面。在其作品中,他常巧妙借助一系列意蕴丰富的动物形象,深入探讨人与社会、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犀利地直面社会问题。从生态理论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阿尔比的代表作《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中最典型的动物形象——山羊,以揭示其蕴含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探讨作者通过作品所展现的人类生存状态,从而深入发掘出阿尔比借助山羊原型隐含在作品中的对人类生态文明日益恶化的担忧以及对生态和谐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建设必须兼顾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协调,保护生态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回顾了城市建设生态观的发展,以本溪市为例,分析自然生态条件,探讨在山水资源利用、旧城改造以及绿地系统建设方面可采用的生态指导思想和作法。  相似文献   

14.
政治生态化的深层意蕴 ,在于以生态发展的理念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 ,以促使政治体系内各要素间及政治体系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和谐、协调、稳定地发展。文章探讨了符合政治生态化要求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构成和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遵循,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从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生态本体论、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生态认识论、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生态价值论、以社会有机体理论分析自然与社会系统关联性的生态方法论等角度,深刻探析这一理念所蕴含的哲学逻辑思维,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目标、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南朝梁代作家吴均以写山水小品札记见长,其“文风清拔有古气”。他的代表作《与朱元思书》,文字优美,清新隽永,风格简淡,质朴无华,似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又似一曲动听的美妙乐章,读来使人心融意畅,脱尽烟火之气。下面就此文的审美意蕴,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生态化的深层意蕴,在于以生态发展的理念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以促使政治体系内各要素间及政治体系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和谐、协调、稳定地发展.文章探讨了符合政治生态化要求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郑青 《海外英语》2020,(7):194-195,203
《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一时期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均在小说中得到了细致的描述.该文旨在从文本细节入手,深入全面地分析其中的生态意蕴,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9.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以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为代表的节气诗词众多,蕴含了中国先民的生态智慧。基于主位推进模式对元稹的《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进行分析,以期揭示节气诗词的生态意蕴。研究发现:该诗多选择以大自然中的非人类生命体和物理性要素为主位,述位则对主位进行补充说明,使画面更加具体生动。诗歌采用了模糊跳跃与主位延续相结合的主位推进复合模式,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谷雨时节自然美景,彰显了儒家“生生”思想哲学观中热爱自然的“好生”精神、生生相续的“永生”精神以及和谐共生的“和生”精神。  相似文献   

20.
让自然在城市中自然生长就是从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动因、机制及达成来论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城市与自然和谐的动因是两者在中西方都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但具有互补性差异的生活理想;和谐的机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科学话语下的“生态和谐”,而和谐的达成便是“以山水为体、以文化为魂”的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