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吴小玲 《科教文汇》2012,(23):87-87,200,206
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而当下语文教学却进入了一个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误区,笔者认为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生活,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让语文之树根植生活沃土,将会使语文学习趣味化、丰富化和深刻化,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变主要由教师讲到主要靠教师点拨、靠训练上来,切实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真正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他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知识。多年来人们都说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但是在课堂上看到听到的仍然是学生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仍然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被动状态仍然没有真正消除。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仍是当代教学论研究的焦点。而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在素养,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小学语文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方会珍 《科教文汇》2007,(12S):68-69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灵性与活力。构造和谐课堂,以聊的方式拉近师生间距离,让学生在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中汲取知识,是极其有必要的。因此,在符合新课程教育的原则基础下,以“聊”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更能体现出语文的精彩。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8.
崔月映 《科教文汇》2008,(25):121-12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逐步形成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只有让学生自己体验,他的感受才会深刻,也才能真正开启其智慧之门。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呢?  相似文献   

9.
黄燕兰 《科教文汇》2013,(24):90-91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中很难真正落到实处,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这个角色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搜索]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教师就要巧设语文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展分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教学中相信并尊重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跃起来,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1.
杨增良 《科教文汇》2013,(5):155-155,158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提出。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为学生创造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意义深远。它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揣摩并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能够让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理解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能够真正地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通过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它要求将教师“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活动,即让学生将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内化、吸收和运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全面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3.
张小华 《科教文汇》2020,(13):127-128
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体现在相对于传统的过分偏重文学史的教学而言,它更能在提高文学审美趣味方面给学生以切实的帮助;其次表现在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上,整本书阅读让师范生真正做到“学有大用”。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适应民族院校民族多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需要。而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不同课堂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目的语文化知识为目标,和以目的语为母语的群体范围交际行为为标准的单向文化教学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引导学生使用语言进行旨在培养语言使用能力的交际能力训练,建立相应的语境,在语境中传授文化知识、分析文化差异,让学生正确地把握语言的真正涵义,在交际时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为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课件现状的研究与探索,语文教学中课件的现状是让人觉得电脑是课堂中插足的“第三者”,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恰恰为语文教学中课件的使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件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呈现学习内容的容具,它应该是关注学习过程的一个具体体现,是可以激发起学生的主动建构的欲望与兴趣,引导学生步入知识殿堂的一个动态的具有强大召唤力的无限广阔的空间,是点燃思维火花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6.
自2011年教育部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以前“填鸭式”的教学逐步被“开放式”教学取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十年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好问”是孩子的天性。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是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忽略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常常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课或是华而不实的气氛活跃的,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因此,我认为要使现代教学设备不齐全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8.
沈夏敏 《科教文汇》2008,(30):94-9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曾经蒙着神秘面纱的多媒体正以空前的速度“飞”入教育教学领域。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育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多媒体教育”把学生平常获得知识的方法,更加科学有序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生动性,多媒体课件教育在语文教学的领域中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应体现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教师应努力把学生从“应试作文”的泥沼中解放出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倡一种“以人为本”的写作训练模式。以指导学生多读、多积累,进行主动表达、自由练笔为途径,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课本+课堂”只是学生发展的一条单调的黑白线,而“读书+学习”才是供学生自由自在驰骋翱翔的广阔的天空,有利于展示学生个性,为学生自由发展提供民主、宽容、和谐平台的作文教学新环境才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灌输方式制约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教师能力的提高。而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又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教师以协助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