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毕志国教授,男,1940年生于吉林省农安县,196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后至1992年,先后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马列教研部任教。1992年至今执教于辽宁师范大学马列教研部,任哲学教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编委。毕志国教授30多年来潜。u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为研究生讲授"近代西方辩证法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西方哲学"等课程,为本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伦理学"等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课是高校哲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规定的哲学专业必修课。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在课程教学中注意打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子针对各学科、专业的特点,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研究生打下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子,是我校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贯彻始终的一个原则。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合理安排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为使研究生进一步系统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我校特点,研究生院为全校研究生开设了《资本论》一、二、三卷选读,《资本论选读》第一卷,《资本论选读》第二、三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题》等政治理论课,供全院各专业在确定硕士生培养方案时选择。为了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教学是哲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哲学原著的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专题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要搞好专题化教学 ,必须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测评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教学是哲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哲学原著的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专题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要搞好专题化教学,必须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测评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教学的必要性、阐述了原著与原理的关系,同时强调了邓小平著作在该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一支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队伍,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一项关系着社会主义全局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在这一工作中,我国培养哲学人才的现存模式是有着许多严重缺陷的,这些缺陷集中到一点,就是忽视对哲学人才自然科学素质的培养。为说明这点,现举一个在国内比较有名气的大学的哲学系对几门课程学时的安排来说明:哲学原理142学时;马列哲学原著选读285学时;中外哲学史(包括现代外国哲学)325  相似文献   

8.
在全党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学习哲学的伟大号召中,在加强马列原著教学改革中,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方永祥、李殿斌、江崇国主编的《马列哲学原著教学疑难问题研讨集》(以下简称《研讨集》)一书,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列哲学原著做了一件十分有益的工作。《研讨集》是由全国19所高等师范院校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教学和科研的专家学者们集体写成,凝结了他们多年研究的成果,是一部有较高水平和独具特色的问  相似文献   

9.
黄尚文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114-115,125
在哲学原著的教学中,应当注重概念分析和语句分析,其次应当注重研究式教学,以及史论结合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史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心理学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当前心理学史课程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教学指导思想、对课程性质的认识,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存在一些误区。心理学史教学应重视原著选读,开展研究型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人文学科的高等教育实践中,传统教学方式所采取的"教"与"学"的双向模式日益显示出被动性的一面,而"研"与"读"的积极参与和辅助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鉴于哲学学科理论性、基础性和思辨性等特点,所以其专业的人才培养就需要在"教"与"学"的同时不断强化"研"与"读"培养环节的训练,特别是以经典原著选读来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本文以内蒙古大学哲学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探讨"教—学—研—读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人文学科的高等教育实践中,传统教学方式所采取的"教"与"学"的双向模式日益显示出被动性的一面,而"研"与"读"的积极参与和辅助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鉴于哲学学科理论性、基础性和思辨性等特点,所以其专业的人才培养就需要在"教"与"学"的同时不断强化"研"与"读"培养环节的训练,特别是以经典原著选读来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本文以内蒙古大学哲学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探讨"教—学—研—读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从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介绍入手,讲清选读原著的理论源流,使学生明确该著作在学科发展谱系中的历史地位。同时,结合原著学习,指导学生从总体框架把握的高度,理解、掌握它的主要观点和体系结构。在此过程中,特别强调引导学生认清作者的原创思路和方法,并将其作为整个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没有完全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特征,叙述方式与内容稳定而又陈旧,脱离原著。其重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以原著为生成点,以实践为基础,以人为本,以批判创新为准则。立足马克思主义原著,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哲学重构教科书体系,是一种回应课堂教学需要的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也称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好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艺术,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克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学生产生应有的魅力,教师必须加强教学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着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断探讨和改革教学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结合起来,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适应学生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收到应有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论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批评理论不能缺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很多高校,对英美文学课程,教师仍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文史基础知识讲授有余,学生赏析能力的提高不足.教师应该终结这种"文学史+选读"教学模式,代之以一种侧重文学作品赏析的新模式,即将文学批评理论引入英美文学教学,培养学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基础知识来阅读、理解、赏析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因此,文学批评理论不能缺席.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文学批评理论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强化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类原著教学,精心选用古今中外哲学基本原典的中外文原版著作,力争做到用外文和古汉语原文进行教授,忠实于文本,实现"三原"教学,有利于夯实哲学本科人才的专业素质底蕴。在本科高年级,按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通过专业选修课的分类,实现学术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和文化传承传播型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两型"方案分化培养,既有利于扩展学术视野,以便全面把握学科前沿,奠定从事专门学术研究的学科素质基础;又有利于学以致用,将学理考究与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相结合,把理论思考与民族国家复兴相结合,提升从事文化传承和传播工作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8.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迄今已招收52届学生,毕业人数2033人。200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招收硕士生人数为92人,已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的人数为59人。本专业在长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和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  相似文献   

19.
教育哲学即"哲学地思考"教育。"哲学的思考"包括哲学话语、哲学框架以及哲学思维等三种存在形态,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更富有现实意义。哲学思维至少包括"一分为二"的辩证逻辑、"刨根究底"的反思逻辑以及"正己守道"的规范逻辑等三个层面。教育哲学之于幼儿园教师的意义就在于从哲学、方法论层面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指引。其中,辩证逻辑指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活动;反思逻辑引领幼儿园教师的自主发展;规范逻辑调剂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生活。基于此,从教育哲学视角出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建构路径如下:朝向事物本身,辩证地看待保教活动;反思自我成长,增强专业发展自主性;为教育而活着,寻觅教育生活中趣味。  相似文献   

20.
"哲学导论"是北大哲学系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开门重头戏。它又是全校的一门重要通选课,不论学哪个专业,都需要哲学思维的训练,体悟宇宙、人生的真谛。哲学系先后约请国内著名学者张世英、叶秀山、余敦康、张祥龙开设此课,内容各有侧重,风格各具特色。但都普遍受到欢迎,产生很大影响。张祥龙的课,博古通今,融合中、西、印。直接攻读原著,让人心领神会,曾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