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耕是一种农事活动,千百年来春耕生产都在重复着同一种活动。许多记者习惯地把春耕备耕报道称之为媒体“唱四季歌”。如何把这个不容易出新闻的农事活动报道得有声有色.让人想看、爱看,把这个“四季歌”唱得动听、入耳,产生好的报道效果。不下一番力气,不动动脑筋.还真“整”不出新闻来。新闻是常干常新的事业。同样的新闻事件,如果经过精心策划,就能推陈出新,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报道的目的。从这点来说,把看似不容易出“彩儿”的春耕报道.整出些“彩儿”来,还是有可能的,这个“出彩儿”的手段就是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2.
刘淼 《青年记者》2008,(14):82-83
有别于普通新闻报道,教育新闻更像一首"四季歌":开学,放假、中考、高考……许多教育事件都是在既定时间既定人群发生,缺少理论层面上的新闻要素.如何能够历炼出一股超越平凡的力量,让教育报道出新?  相似文献   

3.
徐梅 《新闻窗》2008,(2):35-36
高考如同“四季歌”,媒体年年要唱。如何唱得响亮,需要沉下心仔细研究,以便在愈演愈烈的媒体大战中抢占先机,占据舆论市场更大的空间。为此,笔者对贵州过往高考报道得失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利更好地指导高考新闻实践,让2008年高考报道能出新出彩,面貌一新。  相似文献   

4.
年复一年,教育新闻总是围绕着五月小升初、六月中高考、九月开学、十月教师节、一年两个假期这样的惯性节奏运转着,难免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感觉,像是一首曲调平淡的四季歌。处于新媒体强势冲击和传统媒体白热化竞争之中的都市类报纸,在这首必唱的四季歌中寻找教育新闻的“磁性”,让读者深深地被吸引,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些记者和通讯员有种困惑,就是新闻报道难写。编辑部也反映来稿中“一般化”的稿件太多。什么是“一般化”的报道,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两大类:一是主题重复,手法霄同,经常“撞车”的稿件;二是反映节日活动、农事活动、生产进度,唱“四季歌”的稿件。出现“一般化”报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避免“一般化”的方法也很多。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实践,觉得主动出击抓问题,是克服“一般化”报道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里所说的“问题”,也就是新闻作品的主题。一篇稿件新闻价值的大小、社会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问题抓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6.
人物新闻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新近的行动和思想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如何避免人物新闻的同质化?一些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注重策划、改变报道方式、修改记者考核标准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只是避免人物新闻同质化“治标”之招,而非“治本”之策。重视对人物在“第一现场”中的采访,才是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怪圈的最根本方法,然而这个方法却被一些人给忽视了。那么,什么叫对人物“第一现场”采访?笔者认为,就是将被报道人物置于其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现场环境中所进行的采访。这样,才能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从根本上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的怪圈。  相似文献   

7.
教育新闻如同四季歌,每年都要围绕开学、放假、考试、毕业做文章。怎样让这首看似平淡的四季歌常唱常新?怎样让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出新出彩?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前些年,新闻媒体关于已故北大教授孟二冬的报道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此,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笔者一直全程参与、跟踪报道。2005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配发编者按和照片,  相似文献   

8.
在微博、微信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冲击下,本土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留住读者的一个重要抓手,而教育是关注度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作为一份面向中青年家庭的都市类晚报,新闻晚报一直着力于从受众关注的角度,从“大教育”的富矿中源源不断地开拓新闻,既及时传播、整合最新教育信息,又直面人的教育成长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困惑,做好深度、调查性和解释性报道,传播现代教育理念、提供独家视角和观点,并以人文关怀的情怀,主动承担媒体的“担责”,搭建素质教育的平台,通过积极“引领”和互动,满足读者多元需求,从而使教育报道突破工作性强、季节性强、“四季歌”老套的局限,常报常新,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了受众黏性。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地、市、县报中,经常可以看到农业报道上“春季闹春耕,夏季战双抢,秋季抓秋收,冬季搞基建”;工业方面“春季开门红,夏季战高温,秋季夺高产,冬季超计划”等等。这些报道,我们称它为“四季歌”。过去报纸唱“四季歌”有着共同的毛病:一,没有新意,老一套;二,跟着季节跑,死板,枯燥;三,只要把时间、地址、单位一换,去年和今年同时期的报道是一样的,公式化。一句话:有些“四季歌”不是新闻,而是生产环节中的一种进度表,这样的文稿登在报纸上,怎么能吸引人呢? 然而,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农村工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地方党政部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能摆脱季节性。因此,作为地方党委、政府、人民喉舌的党报,在紧紧围绕地方党政机关的中心工作中,如何把“四季歌”唱好,唱新,让它具有吸引力,去影响读者,指导工作,这是我们地方党报工作者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来,笔者研究了《郧阳日报》在这方面的经验,他们做到“四季歌”常唱常新,受到领导和基层干部、农村、工厂读者的好评。他们“常唱常新”有三点:一是抓问题,在深字上下功夫;二是找冷门,在广字上做文章;三是写人物,在新字上动脑筋。  相似文献   

10.
傅歆茹 《新闻前哨》2022,(18):29-30
随着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变革,基层记者的本领能力,不容易跟上新闻变化的步伐,如何抓好基层特色进行突出性亮点报道成为了不少新闻记者“走转改”活动的一部分。基层中有年复一年常唱的四季歌,有亮点突出的城乡建设特色,还有农村生活的点滴乡愁味道,抓好基层新闻特色进行亮点报道已经成为了基层新闻单位的一种常态化报道。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要深入一线、准确选题、抓准亮点、贴近群众、突出精彩细节报道、巧妙构思画面语言,在基层丰富的新闻特色中抓取更多的好素材和故事,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1.
地市党报做好做活经济新闻报道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地域、行业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报道的高度、深度不够,流于形式、“唱四季歌”的文章很常见。事实上,读者比较关心经济方面的是和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如何深入浅出做好经济新闻;如何卓有成效地报道新成就,阐释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发挥经济新闻的社会功能,已成为媒体需要解决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2.
煤矿新闻的报道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效益三方面,要一个人成日成月成年地向读者介绍这些方面的实际工作和具体经验,这些报道还要对有关单位有所启发或有借鉴作用,无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笔者的深切感受是,写煤矿新闻写久了,往往就会陷入自己不爱写,写出来编辑不爱发,发出来读者也不爱看的怪圈。那么,怎样跳出这个怪圈,让读者觉得煤矿新闻可亲可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报道应确立“大教育观”
  有一种总结称,教育有“几个千万”,即教育事关千秋万代,涉及千家万户,谈教育千言万语,看教育千差万别……①虽然教育是当前热点的民生问题之一,不过,由于教育新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都市报的教育新闻报道题材有窄化的倾向。依据教育活动周期性的特点,教育新闻报道一直在围绕着开学、放假、中考、高考、升学就业等方面做文章,年年唱“四季歌”,鲜有新意。而在纸媒的传统组织架构中,一般不设置单独的教育新闻采编部门,而是将教育与科技、卫生条线合在一起,统归于科教新闻部,教育新闻往往也不辟专门版面。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采写中,有一些被称为老生常谈的主题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成就报道、厂矿企业的生产情况报道、农牧业生产的“四季歌”,关于老典型的报道,以及大量涉及民生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报道。认真写好这些报道,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无疑是具有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如果将这些老主题的新闻写成老面孔,“似曾相识”或“早已相识”,便会失去新鲜感,就不会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5.
报纸不能停留在仅仅报道客观事实这种静态思维活动方式上,还应从分析事实、解释缘由着手,向读者提供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变静态思维活动方式为动态思维活动方式。新闻记者怎样才能由静态思维活动方式向动态思维活动方式转变呢?笔者体会,以下四个转变是首要的: 一是转变新闻价值观念。以前,我们新闻记者的思维活动是同计划经济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很多是“政治性的经济新闻”,农业报道唱“四季歌”,工商业报道也唱“四季歌”。年复一年,记者的思维活动就形成了静态思维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经济报道是新闻改革的一大难点。怎样才能使经济报道做到有声有色,让读者喜读爱看?衢州日报从地市报特点出发,对经济报道进行改革,推出一组组唱重头戏的系列报道,深得读者喜爱。 选择系列报道的形式,唱经济宣传的重头戏,这种选择并非偶然,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经济报道总以生产为主、以综合为主、以微观为主、以唱四季歌为主。那种“套话十数字十过程”式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采写中,有一些被称为老生常谈的主题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成就报道、厂矿企业的生产情况报道、农牧业生产的“四季歌”等,认真写好这些老主题,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无疑是具有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如果将这些老主题的新闻写成老面孔,“似曾相识”或“早已相识”,便会失去新鲜感,就不会受读者欢迎。那么,怎样把老主题的新闻写出与众不同的新意来,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们报界同行对所谓唱“四季歌”问题说法较多。有的认为唱“四季歌”年复一年,没有新意,可以休矣;有的认为农业报道应该有点季节性,春天说冬天的话,岂非笑谈;有的虽然莫衷一是,却也发一些应时文章。从我们县级小报的实践看,“四季歌”还是要唱的。既要唱出时间性,又要唱出政策性、科学  相似文献   

19.
从总体上讲,现在的经济新闻存在着呆板、肤浅等问题,具体地说,有“四多四少”:唱四季歌的报道多,研究经济规律的报道少;就事论事的报道多,有深度有见解的报道少;公式化的报道多,新鲜活泼的报道少;从领导和丁作角度报道多,从群众和生活角度报道少。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是我们长期以来只强调经济报道的指导性,而忽视了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这样,使本来就不容易写好写活的经济新闻,愈来愈陷入呆板、沉闷的境地;而且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似乎经济报道的任务和功能就是“传达上级有关经济工作指示”和“图解经济政策”、“通报生产进度”。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改革经济新闻,把指导性与  相似文献   

20.
我们很多记者和编辑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难题,面对一大堆新闻事实,不知道写或编什么好,大多数时候往往是按习惯思维或以往的经验处理,以至会议新闻成堆,“四季歌”年年唱,但当别的媒体记者就同一事实发掘出其潜在的价值并报道出来时,我们往往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我们过多的关注新闻事实本身而缺少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