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剂固砂作业中,由于注入液与地层流体的密度差异,注入液向地层径向推进时,推进前沿并不一定是垂直均匀的,注入流体的最终波及区域也不一定是目前认为的圆柱体。利用椭圆型方程描述最终波及前沿,用注入液与地层流体的密度比确定椭圆前缘的长短半轴比,建立了描述注入量与波及半径关系的新模型,可用来由固砂半径计算所需的最少用液量或给定液量下的固砂半径,为化学固砂设计提供了新的手段。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椭圆方程描述固砂前沿更加接近实际情况,采用该模型设计施工的防砂井固砂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液-固二相流体润滑状态下试件表面形貌特性的变化,主要是统计参数和功能参数的变化。为更深入的液-固二相流体润滑问题的研究以及表面形貌设计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降低数据的复杂程度,提取有效的信息,是采用神经网络预测地层出砂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有效信息,求解出主成分,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出砂预测。结果表明,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消除了输入因子的相关性并简化了网络结构,能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为影响因素多且机理较为复杂的出砂预测的神经网络建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降低数据的复杂程度,提取有效的信息,是采用神经网络预测地层出砂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有效信息,求解出主成分,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出砂预测。结果表明,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消除了输入因子的相关性并简化了网络结构,能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为影响因素多且机理较为复杂的出砂预测的神经网络建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粘土与加筋材料接触面之间的力学特性,及砂对粘土与筋带接触面力学特性的改善情况,采用直剪试验方法对粘土与聚丙烯土工带polypropylene在粘土不同含水量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法向荷载作用的直剪试验,讨论了法向应力、含水量对高液限粘土与筋带之间剪切特性的影响;设计了筋带砂粘土层状布置体系的加筋土结构模型,并根据设计的模型进行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粘土与筋带接触面之间的剪切强度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接触面的摩擦系数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接触面的粘聚力随含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粘土与接触面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的含水量,这个值要比粘土压实的最佳含水量低2%左右;筋带砂粘土层状布置体系表明砂对粘土与筋带的剪切特性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计在不同配合比的人工砂和天然砂试验,定性的找到了不同配比与人工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干缩性的关系曲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工砂掺量的增加,人工砂混凝土抗压性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其干缩性能越差。因此,人工砂与天然砂的配合比为3:2时,C40人工砂混凝土有较好的抗压性能和干缩性能,能够达到相应规范的硬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岩心、录井、试油等资料,对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厚度特征以及厚度与产液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单层厚度一般为0.5~3.5m,随着单层砂体厚度的增加,滩坝砂体储集性能增强,有效储层百分含量增大。日产液量随单层砂体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二者具有良好的函数关系。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有效厚度下限为1.5m,实施措施后各层产液量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深水气井出砂,气流携砂快,筛管冲蚀更严重,极易造成防砂失效,加剧后期修井成本。为准确掌控深水气井防砂筛管冲蚀磨损情况,采用耗时短、成本低的仿真模拟实验开展研究,相较于室内实验研究更具实用和教学价值。构建了防砂筛管的整体物理模型和局部筛孔物理模型,并采用分阶段修正以匹配筛网冲蚀的孔径变化,建立离散颗粒广角度筛管冲蚀模型,引入气固耦合流动模型,采用亚松弛迭代计算两相流场分布和冲蚀磨损情况,形成筛管冲蚀仿真模拟方法,应用于XX井进行冲蚀磨损分析。提出的筛管冲蚀磨损模拟方法为深水气井防砂筛管优选和冲蚀磨损量计算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对保障海洋油气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颗粒-壁面冲击碰撞是近似混沌运动的液固耦合问题。针对传统建模方法难以描述颗粒-壁面碰撞运动过程所涉及的壁面效应问题,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液固耦合建模方法,以揭示流固耦合条件下的颗粒-壁面接触规律,探讨碰撞过程中环境变量(流道结构和流体粘度)对碰撞壁面效应的作用机理;得到在约束及非约束空间流场中,流体粘度与颗粒-壁面碰撞行为的内在联系,为流体光整加工、轮机叶片及反应器内壁面磨损所涉及的流场调控提供技术支持。创新点:1.建立适用于液固两相流的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动力学模型;2.通过捕捉颗粒-壁面碰撞点分布,得到不同流道结构及流体粘度下的颗粒-壁面作用范围;3.建立无量纲化材料去除方程,探明非约束及约束空间流场内流体粘度对材料去除分布的影响。方法:1.将颗粒视为理想刚体,对流体运动及颗粒运动分别进行建模,通过求解流体对颗粒的作用力以及网格单元内流体体积分数实现两者之间的交互耦合,进而得到流场内颗粒的运动规律;2.采用软球接触模型描述颗粒-壁面碰撞过程,进而得到不同流道结构及流体粘度下的颗粒-壁面碰撞落点分布;3.计算颗粒-壁面冲击速度及冲击压力,通过无量纲化材料去除方程,得到约束空间及非约束空间内不同流体粘度下的工件表面材料去除分布。结论:1.流道结构及流体粘度会极大影响颗粒-壁面碰撞落点分布;在本文算例中,为获得均匀的工件加工效果,应采用较低粘度流体,并使抛光盘做周期性自转运动。2.随着流体粘度的升高,流体输运颗粒的能力增强,在非约束空间内的颗粒对壁面的碰撞冲击越剧烈,但在约束空间内的碰撞作用力减弱;在本文算例中,为获得更为均匀的材料去除分布,应采用较低粘度流体。3.借助粒子图像测速法得到了壁面处颗粒速度分布,并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颗粒粒径对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的影响,在一定的砂泥岩比例、干密度以及含水率的条件下,采用杠杆式压缩固结仪对5种不同试验级配下的砂泥岩混合料土样进行快速室内侧限压缩实验,得出5种级配下土样的e-p曲线和e-lgp曲线,并计算出土样的孔隙比、压缩系数、压缩指数等压缩指标.探讨了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与颗粒粒径的关系,分析了试验土体颗粒级配特征值对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的影响,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