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从300多米的高楼上丢下一枚硬币,到达地面时速度能超过300千米/小时。虽然这个速度比不上子弹,但也非常危险。但空气阻力毕竟存在,坠落物体在重力和空气阻力平衡时,就会达到终速(物体穿过气体或液体自由下落所达到的最终稳定速度),此后不再加速。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对研究对象,浅析了400米项目水平高低的关键,并非最后100米,而在于前300米速度的好坏。而300米速度的快慢由多方面因素组成。因此如何跑好前300米是我们训练400米项目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正在传统的轨道运输中,两地之间轨道沿地表铺设,受地球曲率影响,轨道的实际长度大于两地之间的距离。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空气阻力急剧增大,由于驱动系统功率和供电系统负荷有限,考虑到设备自身条件,列车速度无法持续增加。对于中长距离的两地,由于速度无法持续增加,列车运行时间较长,且高速运行时空气阻力极大,需持续提供牵引力克服空气阻力,消耗大量能源。因此,目前的轨道运输系  相似文献   

4.
1590年,伽力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证明了两个大小质量不同的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速度是相同的。这个实验推翻了人们信奉了近2 000年的亚里斯多德的错误论断,从而也使比萨斜塔更加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5.
读者互动     
大家都知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若用一只蚂蚁与一只铁球做此实验,那么就会是铁球先着地.这是因为铁球的体积相对较小,而质量较大,由于铁球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对其所受重力较小.所以两只铁球的下落时的加速度基本相同,就会同时着地。但是由于蚂蚁质量太小,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重力相当。且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孙小科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61+165-61,165
人们常常习惯于以地球为参照系,把物体的下落运动看作是只在重力作用下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实事上地球自转,存在自转角速度,是一个非惯性系,物体下落要考虑科里奥利力效应,下落就会向东偏离,如果再考虑到下落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作用,这种向东偏离就会增大。  相似文献   

7.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共线,即二者成一夹角,且不等于0°或180°。在曲线运动中,改变速度大小的力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曲线切线方向的分量,当这个分量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同向时,物体的速度增大;当这个量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反向时,物体的速度就减  相似文献   

8.
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受摩擦力的缘故。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就会保持这个速度运动下去。但实际上当表面绝对光滑时,由于物体和平面之间的分子距离非常近,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力的作用,进而使小球无法运动。  相似文献   

9.
地球在自转,恒星也在自转,我们的太阳的自转速度是每秒2千米。如今,天文学家在大麦哲伦星系的蜘蛛星云中发现了一颗恒星,它的转速竟然达到了每秒600千米,是太阳的300倍!和这颗恒星相比,我们的太阳实在是慢吞吞。  相似文献   

10.
超越光速     
《发明与创新》2004,(3):25-25
王利军(音)不是运动员,他的记录是发现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物质。他和其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NEc研究所的同事测出激光脉冲在充满气体的容器中的速度似乎已达到令人吃惊的1000亿米每秒,是公认的真空光速的300倍。  相似文献   

11.
叶志发 《知识窗》2012,(2X):36-36
<正>动量守恒问题是研究物体体系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可以忽略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问题。其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由于作用时间短,相互作用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但位置没有变化,即因时间短,位移可以忽略不计,如碰撞、打击、爆炸等,这种作用过程又称为短暂过程;二是由于作用时间长,在作用过程中,不但有速度的改变,同时物体的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科学》杂志日前刊登的封面论文说,地球上已知最长寿的脊椎动物是格陵兰鲨,它们的寿命可能达到400岁。格陵兰鲨又称小头睡鲨,广泛分布于格陵兰岛与冰岛周围的北大西洋海域,在成年时所达到的身长为4米至5米。但它们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有时1年只长约1厘米,这提示格陵兰鲨可能有着格外长的寿命。  相似文献   

13.
《科教文汇》2005,(6):17-18
音速:音速约为每秒钟340米。马赫:超高速单位,物体运动的速度与音速的比值为马赫或马赫数。亚音速:速度小于1马赫。超音速:速度在1至5马赫间。高超音速:速度在5马赫以上。高超音速飞机怎样试飞?  相似文献   

14.
让一滴水轻轻地落在一种不沾水的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也许这个问题,一般人不屑于去关注。但法国和荷兰的物理学家做了相关实验,他们被实验结果惊呆了:这滴“轻轻”落在物体表面上的水竟然会突然分散成许多细小水滴向上喷射,场面激烈,向上喷射的速度居然达到原水滴落下时速度的40倍!条件是,水碰到的表面必须是不沾水的表面。实验中,科学家使一滴水碰到表面时的速度为0.5米/秒,然后用高速摄像机把水滴落下的瞬间所发生的场面拍摄下来。他们发现,当直径为1毫米的水滴落到不沾水的表面上时,尽管水滴的速度只有0.5米/秒,但在碰到表面之后的瞬间…  相似文献   

15.
科技快递     
大脑也会“混淆视听” 人们往往先看到物体,然后再听到物体发出的声响,这是因为光线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声音快得多。然而日本科学家发现,若物体距离人约四五十米以内发出声音,人脑就会“混淆视听”,届时人会倾向于认为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物体的声音是在同一时间。只有这一距离超过50米,人才会感到时间差。科学家认为,随着大脑的发育,它所形成的这种“混淆视听”的能力是为了能够协调人看到的事物和听到的声音,这与人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有关。这一发现证明,白脂肪对保护人类在生育过程中不受细菌感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越 《百科知识》2004,(9):28-29
自从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没有任何物体运动速度能够超过光速。因为按照狭义相对论,当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光速时,其质量就会变得无穷大。但是,上个世纪末,美国一些天文学家首次发现,塞佛特星系3C120自身的膨胀速度达到了光速的4倍。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问题与解答]我们知道,如果给运动的物体一个力,它就会加速运动,可不可能一直给一个运动的物体一个力,让它加速直到光速甚至超越光速?——陕西省富平县迤山中学高中马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真空中光速为每秒30万公里,是宇宙中一切速度的上限,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物体的速度能超过光速。因为根据爱因斯坦质量与速度公式,即便是质量极小的物体,随着速度的加快,其质量也会变大。当速度越来越接近光速时,加给物体的力就越来越多地转变为物体的质量,使物体的质量越来越大。因此,爱因斯坦认为,不可能使一个具有静止质量的物体加速到光速。有关相对…  相似文献   

18.
头脑风暴     
过山车为什么能达到轨道顶点? 为什么过山车能到达轨道的最高点而又掉不下来呢?物体在作圆周运动时,有一个惯性离心力。在过山车到达圆周的顶点的时候,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大小要在不小于自身重力的时候, 才不会掉下来。在物体质量和轨道半径一定的时候,惯性离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过山车越快,惯性离心力越大,也就越不容易掉下来。  相似文献   

19.
两个物体在发生力的相互作用时,其实质是两个物体各自的动量发生了合成。两个物体各自有一定的速度和质量,速度与质量的乘积就是物体的动量,两个物体接触时其动量就会发生合成。在合成过程中,大动量的物体会对小动量的物体的运动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小动量的物体难以给大动量的物体的运动带来同等的影响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种说法不对。人走路时,人体的前进是人体肌肉发力和地球对人体的作用力相结合的结果,人不是靠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向前的。  相似文献   

20.
小辞海     
【运动运动学】物理学的内容之一是,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机械位移运动,即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状况。由此构成的一门学问便是运动学。【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系】一个物体的位置或一件事发生的地点,只有参照另一个适当选择的物体,才能明确表示清楚,因为位置、地点是相对的量。例如说“某飞机离地面高5千米”或“某游轮位于某岛东3千米洋面上”,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地面和某岛。速度也是个相对的量。说到某物的速度多大,总是明里或暗中相对于另一物而言的。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一般总习惯把地球或地面选为参照物。如说“一辆小车正以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