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闭门造车"的故事提到"闭门造车"大家都知道:这是在讽喻某人不顾实际,也不吸取别人的经验,一味主观地鼓捣瞎造的情形:关起门来在家里造车子,根本不考虑外面的路况和需要,结果不合规格,必定失败.  相似文献   

2.
苑广阔 《知识窗》2010,(8):15-15
有人说.人生应该多些曲折才会精彩.多些故事才值得回味。然而。我偏偏就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从七八岁开始记事起到现在.我一直都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回味的故事。所以.当别人在我面前轻叹一声,讲起自己从前的故事时.我总是充满好奇。甚至还有一点羡慕。  相似文献   

3.
爱情黑客     
有一种心态是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有的,如果管它叫做"羡慕"似乎不太贴切,通俗易懂地来说就是,凡事都是别人的好--房子是别人的大,车子是别人的新,票子是别人的多,老婆是别人的体贴……如果还没有老婆嘛--那恋人也是别人的比较可爱一点.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6)
正我谈一下创作中的"玩"。把极其艰苦的戏剧创作过程说是"玩",若是故事说给别人听的,想显示一下自己在创作上的洒脱与自如这倒无妨。如果是出于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的创作心里等战略考略而特殊来用一个"玩"字,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在宏观上说的更直白一点,或许不是什么缺憾的说法,也许有一些说得过去或者说也许有些离谱。但是,你若是在真枪实弹的认真创作中,争取一个"玩"字态度,这也许是真的要玩你啦。君不见,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故事,故事里的人呈现这样或那样的症状,比如抑郁、比如自残、比如不知名的焦虑不安等。每一次碰到的时候总感觉那些都是书本中的人、别人家的故事。而事实上,在明确的症状产生之前可能你我身上就存在类似的征兆。尤其是在你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考、繁杂的学习任务、与同学闹矛盾和父母无休止的唠叨时……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吗?     
林泉 《百科知识》2014,(9):28-31
正为什么对越亲的人越没耐心?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这是因为对亲人的期望过高。一般来说,越亲近的人会越相互理解和支持。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  相似文献   

7.
正林语堂提倡幽默文学。他说:"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这话说得极好,是对人生智慧的一种提炼。笑人家容易,见别人潦倒,见别人倒霉,见别人出丑,都可以拿来笑一番。想  相似文献   

8.
正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是大多数人的共性,甚至是很多人忙碌的出发点。这也是人们许多烦恼的症结所在。记者格雷·贝克讲述的"三个精神病人"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三个正常人不幸被误送到了精神病院,要想出去首先得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甲想,讲真理的人应该不会被当成精神病,所以他一再证明"地球是圆的",但他第14次说这句话时被护理人员在屁股上注射了一针。乙是社会学家,他清晰而且准确地纵论国际名流,但他说到南太平洋各岛国领  相似文献   

9.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2,(18):15-19
吴文俊:做学术不要总跟在别人后面跑依然是衬衫比别人至少多一个口袋,依然是赤脚穿着皮鞋,肩上斜挎一个棕绿色小书包,脸上不时泛起"招牌式"的微笑……93岁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不良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的一大特征,即他们有强烈的自尊需要,他们最忌别人骂他们"不可救药",最怕别人揭他的"伤疤"。而我们教育者要做的就是以宽容之心来给他们一个纠错的空间和环境。  相似文献   

11.
伤人的石头     
近来读史,读到两个有意思的故事. 商鞅帮助秦孝公变法后,秦国国富民强,凭借这个功劳,商鞅很是牛了一阵子.尽管他的变法惹恼了太子身边的一些人,然而,有秦孝公这棵大树靠着,别人再咬牙切齿,也奈何不了他.  相似文献   

12.
张晓舟 《知识窗》2004,(3):12-13
嫁女 我国传统婚姻习俗,女儿长大出嫁,父母都要为其置备一份丰厚的嫁妆,在我国历史上,一些知名人士为女儿准备的嫁妆大多极为别致而又含有深意.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膝下一女,爱如掌上明珠,女儿长大出嫁,他无钱置备嫁妆,特意以梁鸿、孟光的故事为素材,画了一幅<举案齐眉图>,并在画上配诗相赠:"婚姻何必求奢华,金屋银屏众口夸.持家倘使失勤俭,妆奁卖与别人家."  相似文献   

13.
善待弱点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同为一般干部的5人那年到南方某地出差,返回时买了飞机票,可只买到4张.小孙有个弱点,在单位是出了名的,就是不管谁怎么给他亏吃,他都不会生气,过两天忘得一千二净,是个典型的"面窝窝".不用说,别人坐飞机,他只好乘火车.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飞机失事,四位同事不幸遇难.是他的弱点,侥幸中救了他一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所写的"空城计"的故事,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但诸葛亮导演的这场"空城计",只是罗贯中虚构的一个传奇故事.不过,在这之外,历史上倒曾有过不少"空城计"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鲁东大学博士生导师苏春景教授说一个合格的中职班主任手头或者脑中应该有2000个故事,中职班主任应该做一个"美丽的故事大王",苏教授列举了几个故事:"大雁的故事","鹰和蜗牛的故事","美丽少女的故事","进电梯的故事"。其实苏教授讲述的这几个故事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励志、行为习惯养成、道德提升为主题,以教育、陶冶情操打好人生基础为目标,一类是开阔视野、启迪人生为主题,以促进人生重新思考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生理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数字故事"化对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影响。方法:"数字故事"引入之后,观察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各方的评价、意见,结合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将信息与过去未引入数字故事时的考核成绩对比分析。结果:1)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入数字故事非常期待。2)已制作成序论、消化、感觉器官的数字故事PPT共计4个,教学期间学生自主制作的数字故事PPT共计31个。3)对比两个年级学生的生理学期末考试班级平均分,应用数字故事教学的年级各班平均分数有较明显提高。结论:"数字故事"化的教学课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也更持久。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的一项基本任务,但是现在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且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存在,在职业学校生活中,相当一部分中职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利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哲学与人生"中的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教育学生要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创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10,(6):51-53
孔子东游,路遇一潦倒富家子弟。富家子弟说:"我以前家资万贯,可三年下来已身无分文。"孔子问:"你挥霍了?"富家子弟说:"没有啊,我平时非常节俭!"孔子纳闷:"你把钱送给别人了?"富家子弟回答:"也没有,我非常吝啬的,从来不接济别人。"孔子觉得很奇怪:"那是为什么?"富家子弟的答案引人深思:"我把钱都埋在地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经根据《三国志》中的"曹冲称象"故事,推断中国在三国时期已经知道了浮力原理。这一故事和"司马光砸缸"一样,成为中国儿童的启蒙故事,人人耳熟能详,泽及历代。但是,在历史上"曹冲称象"真的发生过吗?  相似文献   

20.
三国故事是在三国史实基础上,经主观加工而成的历史故事和神化故事的总称。其千年传播历史所构成的"拟态环境",对我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受传者"主观环境"有深远影响,借助受传者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改造作用,实现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和循环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