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神话-原形批评理论来解读屈原作品《九歌》《离骚》中的“人神恋爱”模式,及其裹挟着屈原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力量的“人神恋爱”原型模式在《聊斋志异》的表现和变形。  相似文献   

2.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原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结合神话传说、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等各种资料,对“太一”的原型进行多重“考古”。研究发现,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中以石壁岩穴为其象征的“大母神”(石母神),是楚人的至上神“东皇太一”和先秦哲学中的宇宙本体“太一”的原型。“太一生水”源自中华上古先民心灵中的“石母生水”的“原始意象”和祈水巫术仪典。“太一”与“水”是“母”与“子”、“道”与“德”、“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因此,郭店楚简《太一生水》说的宇宙生成论,并非“水生成论”,而是“太一生成论”。就“太一”的原型而言,便是“石母生成论”。就这个原型的象征符号而言,则是“石生成论”。  相似文献   

3.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4.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5.
运用西方“原型理论”对九隆神话进行宏观研究,即将九隆神话放到与其他神话的关联,以及整个中国神话系统和神话传统中去考虑,以获得一种更大的研究范式——原型。归纳出九隆神话包含着“感生”原型叙事模式、“龙——大父神”原型、“鱼、水、木”几种意象原型,并加以分析,从中见出九隆神话蕴含着哀牢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这些集体无意识经过世代积淀,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6.
大父神与大母神的并置是端木满族文化原型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变型。父系传统文化与满族文化中祖先崇拜的融合,形成小说对大父神崇拜的艺术结构,而对通过大地意象对大母神的痴迷与皈依,形成小说深层结构对大母神的崇拜。而在并置中创造了一个在男性的双重血统的“神性”原型和女性的地母原型的缝隙里生存的裂变形象,即丁宁。  相似文献   

7.
大母神原型在志怪小说中的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母神原型在原始人的神话和仪式中以各种女神、女仙、女妖的形象出现,在文明时代的文学、艺术中也以不同的女性形象现身。分析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大母神原型“并非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的任何具体形象,而是在人类心理中起作用的一种内在意象”。受到原型理论的启发,弗莱提出了原  相似文献   

8.
萨满昏迷术及其萨满在昏迷状态下“通神”的生理、心理、思维机制,可以说是萨满教研究的制高点。文章从选萨满、传授萨满知识、萨满“通神”三方面讨论了萨满性意识是一种潜意识;又从对萨满所通“神”形象的原型探讨,指出“神”是一种潜意识信息的流露。  相似文献   

9.
《山海经》蕴含着海洋文学的母题原型,是古代海洋小说叙事之祖。中国海洋文学对海洋神话母题的围绕与衍行,是海洋文学创作的一大特征。人与大海的深层生命牵系,使海洋小说的发展实现了“由神到人”的过渡,神话对人类的支配力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0.
“神”与“人”的关系是一切宗教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宗教的根本在于如何实现“人”向“神”的升华与超越。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东西方宗教关于人神问题,如神人的地位、神人的品格、神对人的超越方式等方面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以西方宗教的代表基督教与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中的“人”与“神”为例,二者在神人概念及神人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反映人类精神生活的本质方面又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原型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置换变形的象征。原型的成功运用不仅可以使作品的意义更加厚重,也可使意境更加高远。《红楼梦》便成功集合了各种原型。单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就如此。曹雪芹用石原型和月亮原型分别影射贾、林性格中的“地母特征”和“月神特征”。他们的爱情以此为基础,以三生石为见证,并以月亮的呈现形态:甘露和眼泪作为其纯美自然的展现。作者正是通过对贾、林爱情的精心设计来体现他心中向往的真性不朽。  相似文献   

12.
文章用大量的资料论证了圣的原型是远古之巫祝。巫祝藉气与神相通,这就是“虚静”、“心斋”的由来。圣最显著的品格是与“天地合其德”,天人合一是中国人最根本的人生关怀,圣是道的体现者,由此确立了中国文化的内倾性特征。在远古时期,圣被认为具有极大的超自然力量,至今“圣”仍有“智慧”之义。随着“圣”的逐步道德化,圣最终被作为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搜神记·女化蚕》将一位“背信弃义”的女子如何化身为蚕,生生世世遭受蜕皮之苦、吐丝之累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作为“蚕神”的原型,故事的女主人公已成一道独特风景线,其形象以及命运背后可能已非全然一种纯粹的原始意象,有必要从历史文化、社会演进、风俗价值观等的视野背景下重新观照《搜神记·女化蚕》背后潜藏的诸多复杂的时代价值观演进的痕迹和意蕴。  相似文献   

14.
尧舜二帝的原型破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尧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在原始社会,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是叠合在一起的。在父权制社会,人们崇拜祖先,主要是崇拜男性生殖器,也崇拜男性生殖神。本文考证认为,尧帝即窑神。在原始思维中,“窑洞”与“生殖”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尧帝即窑神亦即男性生殖神。舜帝即帝俊,亦即甲骨文中的高祖,化身为鸟.其原型为男性生殖器。  相似文献   

15.
《九歌》是宗教祭扫乐歌,是楚人宗教活动带来的艺术产品,所祭诸神都是入异己的自然力的灵性化。对自然的图腾与崇拜是人的本质力量不足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而在观念形态上的屈从,“荆楚变夷”的沉湘间的淫相之风正是这一原因的反映。“信鬼而好调”的自然宗教习俗与“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①的原始艺术纽结一体,形成了生动的审美意象和独特的艺术境界。《九歌》所条的天神、地抵、人鬼等诸神,都带着他们特有的自然原型在艺术功力下由自然神升格为人格神,成为体现人类生活内容、表现精神力量、道德崇尚和理想追求的情感象征符号二显而易…  相似文献   

16.
费康亮 《丹东师专学报》2011,(2):95-103,117
《河伯》是屈原抒情组诗《九歌》中晦涩难解的篇章之一。《河伯》研究由于涉及神话传说、原始宗教、祭祀礼制、历史地理等多个方面,所以众多学者从神话学、宗教学、心理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学等领域对其进行跨学科研究。关于《河伯》的祀主和河伯的原型,学术界争论激烈。关于《河伯》的祀主,主要有黄河之神、九河之神、天河之神、江夏之神、楚人水神、江湘之神、湖湘九河之神、楚国大波之神八种观点。关于河伯的原型,主要有猪、白鳍豚、玄冥、鲧、阳侯、部族酋长、种荷人/祖先神七种观点。  相似文献   

17.
论"神形"关系的困惑与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神”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被给予了多层面的含义。当外在的人格“神”遭到质疑之后,“神”开始作为虚灵冥昧之“道”妙化万物的体现得到了哲人们的认同。然而,人的生命消亡后“形”与“神”为何关系仍然争论不休。因此,如何正确看待生与死.体觉“神”的存在对今天的人来说依然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国内学术界有关赫西俄德《神谱》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而且大都采用社会历史学批评方法对其进行解读。本文切换角度,运用结构主义方法,结合原型批评理论,对赫西俄德《神谱》史诗的结构与作品思想内涵的关系做深入探讨,尝试提出新的研究视点:一、自然一人的象征原型结构;二、宙斯原型显、隐结构。这两个研究视点所折射出的丰富内涵是理解早期古希腊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9.
首位“太空漫步”的中国人翟志刚 翟志刚,1966年10月出生,黑龙江龙江县人。他曾入诜这“神五”“神六”飞行梯队,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十年磨一剑,2008年翟志刚终圆飞天梦,并担任“神七”三位航天员中的指令长。  相似文献   

20.
根据荣格的阴影与面具原型理论,《狂人日记》中“吃人”的深层文化心理是对人类劣根性的深刻揭露,“吃人”是阴影原型的显现,是人的本性吃人,不是礼教吃人,“仁义道德”只是社会所发展的集体面具,与吃人是对立的,只不过仁义道德对“吃人”的过分压抑反而使“吃人”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