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高职汉语专业现代汉语教材改革为例,论述了高职汉语专业现代汉语教材使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高职教学目标与高职现代汉语教材内容脱节,高职教学现代汉语教材内容设置等方面内容,以实用为目的,采取尽可能减少理论学习的方式,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职人才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介绍 “简明现代汉语”是中央电大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程的专业有三大科类七个专业,即语文类的新闻、群众文化、文秘专业,政史类的政史、人事管理专业,外语类的英语、旅游英语专业。 本课程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期,期末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考试。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有三种:1.《简明现代汉语》,这是课程的主教材,是平时学习及期末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因此要力求吃透这本教材。2.《简明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重要性即使对本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也是承认的。但是,就目前高校所用现代汉语教材及教学现状而言,该课程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不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将会影响本课程的生存和发展。处于十字路口的现代汉语课程,如何进行教材和教学的改革?这便是每一位现代汉语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对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现状及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改进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汉语专题(1)是中央电大和北京大学联合开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和中央电大编辑部编辑发行的《汉语专题(1)复习指导》(同时也是学习指导书),学生同时可参考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作的IP电视课件、网上辅导材料等,也可以参加网上答疑活动解疑释难。  相似文献   

5.
赵延红 《现代语文》2006,(10):120-121
一、主要作品概述 (一)代表作品 张静是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位多产的语言学家,他主编了全国高校三家现代汉语教材中的郑州本,之后还出版了<新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的修订本,50年代出版了<词汇教学讲话>(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语音教学讲话>,60年代出版了<古今汉语比较语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80年代初出版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词、词组、句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985年出版了<语言简论>(河南人民出版社),后又主编了全国高校<修辞学教程>(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和<实用现代汉语>(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语言语用语法>(文心出版社1994年版)等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了三本现代汉语教材,探讨其中国际音标的标音问题,从而为现代汉语教材的国际音标内容的编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中教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谈现代汉语教师的修养:1.处理教材的能力;2.科研创新的能力;3.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4.实践应用的能力。以期现代汉语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取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以及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的《现代汉语》这三套教材,从语法框架、词、短语(词组)、句子、句群、标点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三部教材语法部分不同的原因以及三部教材的适用人群,从中试着探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9.
汉语知识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分支.如何搞好这方面的教学,是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上个世纪50年代,汉语知识教学是单列进行的,所用的教材是张志公先生主编的初级中学课本<汉语>.随着教材的改革,自60年代始,汉语和文选合而为一,被编入大一统的<语文>课本之中,沿用至今(不包括"文革"十年).在统编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汉语知识的地位相对来说下降了,它们或被编入"单元知识",或被列于文后"习题",或被排在书后"附录",打的是"游击战".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配合这次课程改革所诞生的新教材更是掀起了语文教材建设的新篇章。截止今日,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名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至第三册(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至第三册(简称“苏教版”),北京师范大学出  相似文献   

11.
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讨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教学、实践等问题,认为语言文字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任务,扎实地学好"现代汉语"是对本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现代汉语"课程要有别于中文其他专业的教学,要在教学中突显专业特色,要在实践训练中培养合格的汉语教师。  相似文献   

12.
吴亮 《现代语文》2014,(7):27-30
现代汉语作为基础课程,在大学文科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教学经历了多次改革,围绕着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建设,很多专家学者都进行过深入讨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如何进行现代汉语教学成为摆在每位语言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总体而言,当前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信息化时代,语言变化速度逐步加快。"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材改革总是先行者,"一纲一本"的状况已经被彻底打破,"一标多本"的局面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当前高中化学教材有三个版本——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它们在内容编排、体系设置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现代汉语课程教材具有基础性、理论性、系统性及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实践发展主要体现在出版数量多、编写地域广泛、名称比较统一,教材类型众多,编写体例形式多样,教材内容通用性较强,针对性比较弱,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性、时代性特征等方面。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理论发展主要体现在教材的评价研究和教材的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虹 《文教资料》2014,(35):150-152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改革现代汉语课程,根据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设置不同侧重的现代汉语课程;调整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需要,由以教材为本转变为以实际应用为本;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互融合;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地提供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尤其适用于应用型教学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建设。改革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代汉语教师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6.
一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质量存在的几个问题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自开设以来取得了巨大发展,但离培养目标仍有差距,仍有继续调整的空间。造成该门课程教学质量与培养目标有差距的问题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科体系不完善对外汉语专业使用的不少现代汉语教材是在同一水平上  相似文献   

17.
(题目后面括弧里的前一个数字是期数,后一个数字是页数)发刊词(本刊编委会1.1)几点想法(叶圣陶1.2)深切悼念戴伯韬同志(本刊编委会2.的 教材改革座谈会教育部召开中小学教材改革座谈会(方德溥2.1)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第二次座谈会纪要(2.1)中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第二次座谈会纪要邝.句中学物理教材改革座谈会纪要(2 .7)记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田小琳等3.42)中学生物学教材改革座谈会简记(叶佩琅4.1) 课程教材教法研究论研究学校课程的重要性(戴伯韬1.3)中小学课程设计中的兰个问题(叶立群2.10)中学课程设置的几个问题(刘英杰3,1)课程研究引论…  相似文献   

18.
王进 《文教资料》2006,(4):79-80
尽管现代汉语课程在中文专业和语言专业课程体系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理想,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使教师难教、学生感到难学,极大地影响了现代汉语基础作用的发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专家提出现代汉语改革的意见并付诸实施,总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关键就在于对制约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几个主要因素认识不到位。制约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现实性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意识:现代汉语的性质与特点课程的合理设置与科学安排教学首先就在于对课程的认识。尤其是对现代汉语课程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努力学习外语”这个结构体该怎样切分呢?有一本专门研究现代汉语句法切分的著作《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是这样处理的:“努力学习外语” 是多切分结构,既可切分为“努力/学习外语”(偏正结构),又可切分为“努力学习/外语”(述宾结构),两种切分形式不同,意义相同.有的现代汉语教材就采用了这种切分,如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在语法学界,似乎尚未有人对这种切分提出过异议,也似乎尚未有专门讨论“努力学习外语” 这类结构的文章.笔者认为,“努力学习外语”只能有一种切分,要么切分为“努力/学习外语”(偏正结构),要么切分为“努力学习/外语”  相似文献   

20.
高校汉语课程存在的弊端与改革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的汉语课程,由于缺失合适的理论指导,所编教材中,《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脱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代汉语也只是局限在共同语的教学体系上,学生往往是学了汉语知识,却不会解释本民族的语言现象,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缺乏汉语言的实际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本文试从汉语课所存在的弊端、产生弊端的文化背景、实施汉语课程改革的意义和条件等等作以客观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