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确定主题后,进行比较式研讨,在比较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参与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注重词汇的呈现方式;注重语用活动的多样化;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与熏陶。  相似文献   

2.
田林全 《辅导员》2010,(18):6-7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同一教学文本,不同的教者就有不同的教学理解和设计,所以我赞同朱慧琴老师“同课不同形”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是主流模式,"同课异构"校本教研就是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提升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新教研方式.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 "同"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同."异"是指不同的教师所采取不同的思路、方法、途径以及风格."同课异构"既可以指选用相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也可以指同一内容在不同班级,根据学生主体的差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同课异构”一般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因其多样而灵活的课堂形式,个性而不乏充实的课堂内容,受到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推崇和欢迎.然而,在大家一致追捧之余,我们却不时会发现一些肤浅的、徒有虚名的“同课异构”教学,这不免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凌美云 《考试周刊》2014,(16):21-21
"课前三分钟"模式是指在每节课前抽出三到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按学号上讲台就相关主题进行面向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发言、交流的教学活动,达到提高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张扬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这是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换的作用。作者通过两年的观察,发现在高中阶段实施"课前三分钟"活动,比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氛围及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等多个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一、概念辨析"同课异构"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教研方式,"同"是指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异"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不同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采用的不同教学资源等,即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的个性化解析。由于理念的差异、经验的深浅、个性的迥异等种种因素,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异课同构"是由此衍生出的另一种教研方式,这里  相似文献   

7.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指同一学科、同一主题、同一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方案,在不同班级上出不同风格的课。笔者在所在学校正好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并将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正时下,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课中,都会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课文的同一课时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观课教师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同课异构,就像一首歌曲,由不同的歌者进行演绎,最后的效果必然异彩纷呈。观课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金鹤 《小学教学研究》2012,(29):110-111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置身于课堂中,各位老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我们领略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同一文本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一、文本解读显功力解读文本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老师解读文本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此次同课异构中,有篇文章叫《母爱的力量》,讲述的是一位女孩因车祸住进医院,生命垂危之时渴望获得母爱,但因父母早已离异,而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9日,我们组织了李沧区初中化学“同课异构——目标导学”展示与研讨会,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课,他们讲的课题都是鲁教版教材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碱的性质》。同一课题,老师们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不同的讲课风格,  相似文献   

11.
陈小花 《考试周刊》2014,(92):58-58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不同优势,从而提供不同的课堂呈现模式。同课异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同一课程不同的教学构成和过程,在现实的教学中,同课异构主要运用于探究和研究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和对比,探究出更适合学生,并且使课堂教学更高效的一种探索和研究的方式。本文就此探讨了同课异构这一方式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同课异构”就是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上同样的课,以展示同一课题的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比较他们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摘要: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是指同一种教学内容由几个老师或者是以老师连续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上课,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老师之间可以很好地进行知识交流,探讨教学艺术,分析教学难点。同课异构在其他学科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一些地区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同课异构尚未得到重视和应用,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同课异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可以更好地推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开展不同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桥》的三堂课,无论课堂设计如何迥异,但都以生动的教学细节体现了相同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演绎了智慧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试论模拟实习中的“说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说课是指对所确定说课题目的教案设计的表达。模拟实习中的说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说课者的教学基本功;说课是对课堂教学方案的说明,也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精神;说课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类型,其侧重点也有一定的变化;评价的标准通常与说课内容相对应,只是更侧重于教学设计、教学思路的科学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正时下,许多学校都会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分别执教,或由一位教师先后两次以上执教(本文探讨的多为前者)。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给执教教师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舞台,给观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那么,如何认识并处理同课异构中的"同"与"异"呢?笔者谈几点思考。一、"同解"教学文本说起同课异构,不少教师认为,就是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解读出不一样的"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45-47
传统的"同课异构"是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包括"选定课题一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为了青年教师较快胜任教学,降低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程度,通过对传统的"同课异构"模式进行创新:"同一年级教师选定课题—同一备课组集体教学设计(备课)—个人教学再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从而体现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尤其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8.
"同课异构"即在同一教学内容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班级特点等对教学采取的不同方式。高中教师为了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全面的知识,大多数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同课异构"更是在集体备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对于高中政治来讲,时事政局和社会热点在不停发生变化,学生的知识也由于时间的推进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教师要合理应对各种教学背景的变化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及当今时事的改变及时进行更新。虽是同一部分的内容,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变化而不得不"同课异构"。  相似文献   

19.
张岚 《学周刊C版》2014,(12):107-107
“同课异构”即在同一教学内容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班级特点等对教学采取的不同方式.高中教师为了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全面的知识,大多数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同课异构”更是在集体备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对于高中政治来讲,时事政局和社会热点在不停发生变化,学生的知识也由于时间的推进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教师要合理应对各种教学背景的变化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及当今时事的改变及时进行更新.虽是同一部分的内容,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变化而不得不“同课异构”.  相似文献   

20.
“说课”是指对所确定“说课”题目的教学方案设计的表述。“说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说课”从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分类;“说课”的内容的确定根据构成课的基本要素和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来安排;“说课”是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也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精神。关于“说课”的评价,一般而言,评课标准也应是评“说课”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