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阅读教学四步法主要分四个步骤阅读文本:首先是精读,要读通全文,从理解词语入手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表层意思,即整体感知文本。其次是解析,从理解文章的语句入手理解文意,重点抓三种语句,一是抓住传达文中重要信息的语句,即能揭示文章内涵的语句。二是学生感兴趣的语句。三是一些疑点、难点,对这三种语句要精心研读,以求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再次是感悟,悟出内  相似文献   

2.
品味词句的方法很多.在面对不同的品析对象时.方法是不同的。阅读教学中进行品词析句时,对于品析的对象应有所选择.要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析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优美词句.不能毫无选择地笼统地逐词逐句地分析。品析重点语句.并不是非要说清楚词语的含义、句子表达的意思、句子的语法结构.而是要整体感受语句.即“模糊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历年的中考中,古诗文都是一个必考点。考题范围不脱离教材所选课目,内容不外是读音、字词解释、语句理解、朗读默写以及语文常识。其中考生感到难度最大的莫过于语句理解了。而恰恰是这一考点又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且有分值增大的趋势。那么,我们如何攻克这一难关呢?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据此,笔者认为,要想解答好语句理解这类题,还是要从“了解内容”入手。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即主题思想。文章的主题思想是统领全文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4.
所谓特殊的句子,是指文段中具有特殊作用、特殊含义的句子,对它的分析直接影响文章核心内容的理解,学会分析特殊句子的特殊含义有助于我们真正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阅读分析能力。分析特殊句子的特殊含义,具体地说,就是要能将较为抽象与概括的语句形象而具体的意思分析表达出来,要能将较为含蓄的语句中隐晦、曲折的意思揭示解说出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这些呢? (一)理解抽象性语句的含义所谓“抽象”是与“具体”相对而言的,抽象的也就是概括的。“抽象”、“概括”的特点就是“虚”,理解的过程就是要“阐发”,就是要化虚为实,化“抽象”、“概括”为具体。这个过程主要可从三方面入手: 1.品味语言的表现力抽象性语句往往是以极为简省的笔墨去表达具体丰  相似文献   

5.
2007年,各省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长度增加,难度也有所加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在阅读与鉴赏中,“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如何细读文本语言入手,剖析了文本研读应重视朗读文本语句、品味文本语言、进行语言训练三方面策略,充分凸显文本个性阅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诵读,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整体把握文意。再从文中写景的语句入手,以此牵出对文中的“景”“情”“理”的探究。初探、再探、三探,最后通过对图文的描述和比较阅读加深理解文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要求“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9.
范琴 《语文天地》2014,(31):26-27
高中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什么?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当是文本,其次应当是学生。有什么样的文本,才可能有什么样的教学。这一判断中的研究着力点正在于“一个文本是什么样的文本”这一命题有点类似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那是多元解读的一种表征,而我们这里所追究的“什么样的文本”却是涉及文本理解的问题。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语句背后的含义是:对文本有什么样的理解,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教学。而从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10.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是学生有效理解小说内容的关键。细读文本是学生剖析人物形象的“法宝”,便于借助对话、心理和空白,丰满人物形象,有效理解阅读效果。文章以《穷人》这篇小说为例,从对话、心理和空白入手,详细介绍应用文本细读教学法分析人物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这一角色,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即导学、导思、导法、导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两个应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应该准确解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只停留在对文本表层含义的理解上,如文章分几个部分,几个层次,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概括?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就参照教参,敷衍了事。这样的依赖思想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弊端,不能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准确解读文本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对话式教学"的含义入手,讨论了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的四个主要模式,即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学生间的对话.通过对这四种模式的介绍和具体实施过程的探讨,加深教师对于"对话式教学"的理解,以便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何为“语文”?“语”即语言,“文”即文字,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但现今的语文教学却把太多的精力花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关注最多的是对文本人文思想、情感主旨、写作技巧的挖掘,很少看到教师能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放慢脚步,反复阅读,咀嚼回味文中的语句,  相似文献   

14.
高考论述文本阅读的考查以选择题的方式,聚焦复合能力的考查,即理解、筛选、分析、推断和评价等能力,区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水平。命题角度主要是文章的重要概念、关键语句、内容、结构、主题等论述文体本体知识,符合新课程标准“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的要求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凸显对复合能力的要求”准则。因此,笔者结合2021年全国甲卷论述文本试题特征,以期构建论述文本阅读与答题体系。  相似文献   

15.
[阅读方法]阅读论文及解题可分为四步进行:①整体性阅读。即快速读懂全文意思,形成整体印象,做到胸怀全文成竹在胸。②分析性阅读。就是要把文章的重要段落及重要语句的意思弄清楚,透彻理解。把文章从内容到结构的照应关系分析出来,因为试题多是根据重点段重点句的意思来设计的。③索取、组合性阅读。即根据试题要求在原文中索取相关的语句作为解题的“有效信息”,再根据“有效信息”来组合成全面严密通顺的切合要求的答案。④复查性阅读。这步阅读可以在试题做完之后进行。如果你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要轻易更改答案。如果我们读科技文、社科论文都按以上四道程序阅读,解题是不成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要求“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表达能力是写作的最基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低,固然写不好作文,同时,就高考备考而言,也直接影响到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的得分。正是鉴于…  相似文献   

17.
读懂考点 “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板块的重要考点,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或是结构上的.或是表情达意上的,或是二者兼有——的关键性语句,准确、全面地解读这些句子是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下面介绍几种理解句子含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能够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是《考试说明》中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第二个能力点。准确抓住关键语句是读懂文章的首要条件,真正理解了这些语句,也就等于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大意。因此,多年来高考语文卷都非常重视对这一能力的测试。纵览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对现代文中关键语句的检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关键语句的提取,二是关键语句的复位,三是关键语句的解说。而关键语句的提取和解说难度较大,现分类述之。  相似文献   

19.
理解课是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重点要抓好“析情”这一点。“析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关键语句,分析修辞手法,分析标点符号,分析写作手法,分析章结构等。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中有着大量“次要人物”,他们绝不是情节安排中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有着鲜明个性的审美艺术形象,甚至与主角之间休戚相关。抽离这些“小人物”,小说的价值也就荡然无存了。一、文本内部功能理解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价值,不但要从人物自身形象特征入手,更要看他们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联。即在文本语境中理解次要人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