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耕地资源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面临着不断流失的困境。其中,非法占用耕地是耕地资源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非法占用耕地又与政府责任的缺失有关。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对耕地保护的意识;构建清晰的耕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管理体制和征地制度:加强立法,犯耕地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2.
遏制农村无序建房与耕地流失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住房建设速度日趋加快,这无疑反映出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的发展进程,但同时亦带来了耕地大量流失的不良后果,直接危及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遏制耕地流失应采取的基本对策是:规范农民建房用地行为,严格治理"空心宅"现象;坚持节约用地原则,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利用农业科技实现粮食高产,增强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集中住宅节约耕地;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改善宅基地分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耕地的法律认识和基层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业结构的大调整 ,客观上需要占有大量耕地 .而耕地后备资源相对缺乏 ,致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新的土地法律、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使保护耕地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必须予以解决 ,方可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对耕地需求的增加与耕地稀缺性的矛盾是土地利用规划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化进程中容许耕地非农转化的数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四川省为例,运用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法论证了城市化与耕地非农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了城市化是耕地非农化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建立了四川省城市化进程中容许耕地非农转化量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到2030年四川省最多容许耕地非农转化的数量为93.05×10^4hm^2,超过这一阈值将威胁到四川省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四川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耕地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河南省耕地流失状况,分析了耕地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耕地继续流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从城镇化的内涵出发,分析1997~2007年间研究区域的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变动情况,研究城镇化加快与耕地资源减少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并指出区域城镇化水平驱动因素的发展趋势。根据以上分析指出进行主体功能分区划分时,应坚持城乡统筹,防止城镇化地区对农村地区的过度侵蚀,同时,也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提供必要的空间。即在主体功能区规划时注意规划区域的城镇化进程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7.
耕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需求的不断膨胀,已成为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隐忧。石家庄市过高的耕地人口承载量、较高的耕地生产力以及较高的垦殖指数和有限的耕地后备资源,致使石家庄市人口与耕地的逆向发展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在对耕地减少的时空分布及其严酷事实宏观评析的基础上和在对适度人口容量与可持续发展对耕地需求规模的预测前提下,本文提出了石家庄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实施设想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耕地非农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耕地非农化问题日趋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造成耕地非农化的原因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次研究利用成都市20022011年耕地资源变化数据,借助SPSS 13.0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造成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与农业发展因素是造成成都市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关于缓解成都市耕地非农化压力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协调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魏永生 《黑龙江教育》2001,(9):I001-I001
当知识经济的伟岸身躯出现在新世纪地平线的时候,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的神州大地将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农业、农村、农民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以全球7%的耕地承载世界上22%人口重负的中国农业,热切呼唤走向现代化的快车道。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的农民,现代化的农民有赖于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而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则起着先决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城市产权改革和农村产权改革非平衡的发展过程中,耕地流失成了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从浙江省非农地化系数、农村居民非农业就业机会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2009)02统计分析和实证,我们发现:这种大规模的耕地流失并不能被完全归结为经济发展需求,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城市和农村产权改革在土地所有权安排上的非平衡,给了浙江省各级政府和其他经济主体大量圈占耕地的制度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内蒙古农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描述,做出了内蒙古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基本判断。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单产低,效益差,结构不合理,乡镇企业发展迟缓等。认为内蒙古农业具有区域特征明显、人均耕地多、旱作农业比重大、农村牧场交织等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内蒙古农业现阶段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山西省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突出。研究山西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有助于促进山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别从人均耕地阈值、绝对承载力与相对承载容量三个不同角度来探讨分析了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教育应当怎样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一、认清形势 ,消除偏见 ,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进程中 ,农村教育决不能就教育论教育 ,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 ,应当清醒地认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所面临的形势。在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单家独户小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 ,农业人口不断增长 ,农业土地资源不足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诸如: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农村住房消费热引起的多占耕地、盲目建设开发区、耕地整体素质下降、土地资源退化和破坏严重等及其成因基础上,针对我国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对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间的矛盾分析入手,提出了以提高土地集约化发展来提高城市化程度,保护耕地的对策。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能更有效率的用地,能够提高全国整体的集约用地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的目标,起到保护耕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前,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主要是土地占有不均,那么当今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就主要是人地矛盾。人多地少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之一,它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影响深刻。 一、中国农村的人地矛盾 衡量人地比例的主要指标是人均耕地,农村人口人均耕地和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根据这些指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地矛盾相当尖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224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户耕地经营规模的结构、规模经营的意愿和行为特征,认为部分农村已经具有发展耕地规模经营的趋势,而耕地规模经营要以耕地市场流转为基础,以提高农业比较利益为前提,正确处理政府或集体组织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是完善耕地流转机制的关键.耕地规模经营也可能为粮食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宗族势力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妥善解决的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因此 ,探析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原因 ,分析其造成的危害 ,寻求相应的控制对策 ,对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推动农村现代化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要在21世纪建设成为农业强国,农业教育是基础,农科人才是关键。因此,我们要尽快从一亿五千万的农村青年中,培养出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农科人才,以充实我国农业生产第一线,实现“科学种田”的理想和农业由量到质的转变,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而解决农村“脱贫致富”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镇规模呈现了扩张态势,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所以中国应效仿日本与韩国积极开展海外的耕地投资.从人口膨胀与粮食需求、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外汇储备与对外投资等角度,分析中国发展海外耕地投资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潜在威胁,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发展海外耕地投资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