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时代的电视新闻制播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广播电视系统全面数字化是被业界广泛认同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在数字化进程中,节目制作系统的全面数字化改造将是各台所关注的重点。近几年来,随着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数字切换台在前后期制作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使广播电视从业者感受到了数字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前言数字、网络等技术给广播电视带来了频道资源的膨胀、传输质量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发展空间的扩展。数字化不单是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而是用数字技术完全取代现有模拟技术。数字化要求广播电视业必须建立节目生产、流通、消费良性循环的端到端服务系统和产业链,它给广播电视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使广播电视从过去的模拟系统整体转换为数字系统,而且还将推动广播电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优化,给广播电视的功能性质、业务范围、组织结构、运行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等带来深刻的变革。数字化对广电资源整合与共享提出了必然要求,为广…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新闻     
《军事记者》2004,(3):58-58
◆今年是“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据新华网报道,国家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去年底表示,2004年被确定为广播影视工作“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以大力推进全国广播影视数字化和产业化。国家广电总局确定明年在数字发展上,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付费广播电视业务和多种信息业务,加快推进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系统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快建立数字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体系;加快规划广播覆盖的数字化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频率工作。省会城市以上广播电视制作和播出系统80%实现数字化,初步实现新闻制作网络化;建成100家数字影院,500个…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是当今新闻宣传最有力的舆论工具,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千家万户离不开的重要传媒,近十几年以来,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是当今高新科学技术应用最广泛,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大量的最为先进的科技成果不断地运用到广播电视的各个环节。从模拟到数字、从信息采集制作到传输、接收,无不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数字摄录设备、音视频工作站、数字音频自动化编播系统、数字光纤和数字微波、多媒体技术等等,数字化浪潮正以一浪高过一浪之势迅猛地冲击着广播电视各个行业和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 当前广播电视技术正面临着一场革命。广播电视从节目采编、制作、存储、播出到节目传输、发射、接收等各个环节都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广播电视的高质量、高频谱利用率、新一代高清晰度电视和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以及多媒体交互数据广播业务的出现将成为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进入二十一世纪,广播电视将全面进入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进程之快,超出我们预料,我们应有充分准备,因势利导,结合我国国情,积极推进。下面就我国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过渡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6.
《兰台世界》2015,(S5):20-21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已经逐步开始进行数字化建设,广播电视行业的档案管理也已经开始走向数字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为广播电视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提供档案工作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加快了广播电视行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广播电视行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概况广播电视行业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的无线发射技术具有数字化、实时性与准确性等基本特征,现阶段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以及无线接收系统必须要建立在数字化手段支撑前提下。数字时代对广播电视系统的原有数据信号发射传送模式进行了变革创新,依靠数字化的网络技术平台来转换广播电视信号,切实保障了广播电视数据能够得以完整安全传送。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技术实践思路要点,合理改进广播电视数据的无线发射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8.
中国付费广播电视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把广播电视数字化作为推动本国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了数字广播电视发展战略。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了以付费广播电视业务和公共信息服务为主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重点推进中国广播电视数字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方针。同年9月,中国第一套付费电视频道开播。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支撑技术框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从信息技术角度而言,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是在信息网络融合、以及广播电视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由数字技术所支撑,由一系列信息工程技术、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所推动的广播电视业务框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体现在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不仅推动了广播电视的发展,而且逐渐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对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化建设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数字音频技术优势的具体体现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广播电视工程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08,(6)
从2003年开始,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在各大中城市逐步推开。有线电视数字化是指模拟电视系统向数字电视系统的转变。有线数字电视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载体,也是发展广播电视核心产业,增强广播电视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是革命性的。数字新媒体不仅在频道定位、内容形态、赢利模式、产业链等方面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业态,同时也为广播电视带来了新的传播生态和社会交往方式。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必须要认清数字媒体对广播电视业态以及媒介生态的影响。决定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方向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民众数字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每一项科技产品在广播电视设备中的应用,都给广播电视系统带来了新的面貌。特别是近几年,数字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压缩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设备中应用,出现了数字视、音频工作站,使广播电视制作中的视、音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已密不可分,融合在一起了。为了推广新技术,不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广播电视工程中。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数字技术,给广播电视的顺利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在广播影视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针对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数字音频技术优势与应用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当前数字技术的提高。在现实生活汇总,国内各大电视台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演播室,从而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字化音频技术能够检测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的顺利进行,并且对其进行实时监控,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5.
浅谈硬盘播出系统实际应用中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视节目的制作正从线性编辑到非线性编辑变化,而播出设备也由磁带记录方式变化为数字化硬盘记录方式。在播控系统中,传统播出系统已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应运而生,随着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到2015年,我国广播电视系统将正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自此也将开启电视广告的全新时代。本文从受众、广告主、广告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数字时代下电视广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指出:面对数字化时代,“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否转化数字”。如果这一论断正确。广播电视恰恰是能把其产品或服务百分之百转化数字的产业。数字式采编播技术、多媒体技术使广播电视产品或服务的数字化从可能变为现实。本文试从河北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谈起,对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带来的广播采编播手段革命性创新和广播工作者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是中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年和产业化年”,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信息化为目标,以业务发展为龙头,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突破口,广播影视数字化进程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为纽带和核心,广播电视、电信和网络等媒体的业务融合将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工作要点》,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全面推进数字化。数字化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交换等各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改变过去分散的、封闭的、孤岛式的制作播出方式,打破原有的节目、栏目、频道界限和框框。为此,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是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当前和“十一五”广播电视发展的重中之重。数字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我国政府决定以有线电视为切入点,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2003年全面启动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开展卫星直播电视业务,开始试播地面数字电视;2008年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开展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业务;2015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